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生老病死是人生旅程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是父神亲自所命定的旨意.历世历代不少帝王欲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我们都知道生命是父神所赐予的,他赐予我们生命的出生、成长、衰老,也赐予我们生命的回归.在数千年之前神人摩西在他未死之先就感叹人生短暂,他为以色列民祈祷祝福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

  • 标签: 感恩 手术
  • 简介:此次升座荣领金山寺两序大众的澄法师,早已是近在咫尺的焦山定慧寺的方丈。法师生于1965年,字应观,号镜观,籍贯江苏东台。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以及镇江市佛教协会会长。

  • 标签: 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 定慧寺 方丈 大众 籍贯
  • 简介:内容提要:即即佛和非非佛思想是马祖禅法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本论文依据禅语经典,在前辈先贤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存在的几种关系,而其中特剐指出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的禅境的四种层次关系。并以此四种关系来分析一些禅宗公案,为解读禅语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 标签: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入处 出处 用处
  • 简介:自从禅宗盛行于中国,大家都知道六祖惠能的名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此言当时是六祖当机教人,自不待言,但对后人,此言何意?

  • 标签: 惠能 禅宗 知道 名言 中国
  • 简介:去年回到老家,山乡村陌,恬静怡人,无论气候还是气氛,都是城市里没有的乐趣。时值夏天,每到夜晚,漫步在细长婉蜒的土垄上,四围的庄稼迎风作响,蟋蟀在鸣,流萤在飞,身心便放浪起来。却说邻家有一位七十岁的老乡亲,每日依旧下田劳动,至晚随子孙荷锄而归。一日劳作,终得休憩,于是置一桌于院内,全家酌饮,尽欢方散。此刻每每皓月当空,菜花飘香,极得安祥的境界。他家人告诉我:这亲翁是不肯闲着享

  • 标签: 静怡 告诉我 七十岁 明心见性 禅定 禅一
  • 简介:一般来讲,诵经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解佛教义理作为自己的修行指南.或者是为弘经说教而读经及参阅古德注疏等,详研经义。二是以诵经作为修行。这是大乘佛教的传统.佛教史传中就有许多关于诵经可增长福慧功德乃至开悟的记载。印光大师曾特别说到这一方法.

  • 标签: 诵经 佛教义理 大乘佛教 印光大师 修行 功德
  • 简介:在寒风凛冽的荒野,人们渴望家庭的温暖;在焦热的土地上,人们企盼夏雨的清凉;久困沉疴的患者,渴望良医的回春妙手;行走在冥冥黑夜里的人,企盼着燃烧的火炬……

  • 标签:
  • 简介:中国佛教的[日]木村清孝著张文良译编者按:本文是日本著名佛教学者木村清孝先生今年在东京大学的一篇讲演稿,反映了日本佛教学者对中国佛教的看法。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法音编辑部的意见。近代以来,日本学术界非常重视对中国佛教的研究,资料收集极为丰富,研究领域非...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教经典 鸠摩罗什 疑伪经 大乘佛教 译经僧
  • 简介:老姊妹家养了一只小猫,这只小猫可腼腆了,老躲在洞里不肯吃饭,为了让它吃饭想尽办法,小猫最近有所改观,肯从洞里出来了。老姊妹给它亲自买了一条鱼,烧好放在碗里给它吃,它一见人又跑了。后来它偷偷地躲着看。等到没人了.就跑出来东张西望,看到老姊妹这么的用心良苦,可这小猫能懂吗?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神,他在我们身上也是用尽了一切。

  • 标签: 基督教 神学 基督徒 爱心
  • 简介:为万物的主宰,三界唯心,心性三千。即是佛,佛即是佛不二,离心无佛。要成佛,必得从做起,一刹那也不能离开。不过,人心放逸,跳荡不安,仿佛猿猴攀缘不已,影响修道。因此,修道之始,便要“牢拴猿”,使其归正。正心诚意之后,就要消除肉体感官之贪欲情识,以保障心灵的完善和整一。然而,对自己开刀,总是艰难的。只有“猿”刚正,才可扫除“六贼”。

  • 标签: 《西游记》 六种意识 三界唯心 即心即佛 正心诚意 张伯端
  • 简介:即佛思想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思想命题。到马祖时期,一方面沿袭了即即佛原有的心地法门的思想,一方面又有新的发挥,将之与“平常是道”的结合起来,提出“万法皆为之妙用”的思想,使即即佛的见地贯穿于日常修行中,于用中见体,并成为洪洲宗门下独特的宗旨与接引方式。

  • 标签: 马祖 重要思想 平常心
  • 简介:东皋越(1639—1695),日本曹洞宗高僧,水户寿昌山祗园寺开山,被日本篆刻界称为“篆刻一道的开山祖”,在琴艺、绘画等等方面在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越自谓“本贯婺郡浦阳蒋氏子”。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俗名即“蒋兴俦”,原杭州大学的吕洪年教授据此断定心越即浦江县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但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因为第一,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最早出

  • 标签: 东皋心越 日本 家世 佛教信仰
  • 简介:修学净土法门,信愿持名达到什么标准方可确保往生极乐呢?这是净业行人最关心的问题。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世尊明确开示宣说:

  • 标签: 次第 净土法门 往生 开示
  • 简介:20年前,旅日高僧东皋越在他的家乡,在他的祖国,还很少为人所知。随着越在日本的事迹在中国传播,人们也对他在中国的情况,包括他的家世,开始进行研究,一些新的材料被挖掘出来。本文就是关于他的家世的研究成果。

  • 标签: 旅日高僧 东皋心越家世
  • 简介: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城西,始建于东晋,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说到金山寺,先得说几句镇江城。镇江是有名的江南古城,其风光旖旎,颇具真山真水的秀丽,金山纤奇,焦山雄秀,北固山险峻,全都立于长江之畔,古来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镇江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与去城市不远,故而誉称“城市山林”。镇江地处长江中下游,为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城中遍布文物古迹,

  • 标签: 金山寺 古城 江南 东南 历史文化 东晋
  • 简介:诃梨跋摩所作之《成实论》由鸠摩罗什翻译至中国后,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一度形成以研习此论为主的成实师。此论最独特的思想之一即为针对修行的不同次第与方法。提出“灭三”的主张。本文主要分析这一观念在《成实论》中的具体表述,对比与有部及大乘的不同观点,探讨由此引发的对于空观的辨析。

  • 标签: 《成实论》 灭三心 假名心 法心 空心
  • 简介:全真教的修持理论虽多,但“降”是其要领部分。修持理法的降心理论由来已久,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绎而来,道家思想是以黄老为核心的,黄帝《阴符经》中讲“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禀天地间的一点太和真气,赋诸人身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点虚灵不昧,虚白朗耀,至为纯净,无有任何杂质,故

  • 标签: 全真教 修持理论 “降心” 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