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从表象上看,元代僧管理体制经历了试经给牒剃度、保荐剃度、纳钞卖牒剃度等三个发展变化阶段,但实质上反映了蒙古统治者从考察僧尼素质为主的管理格局,向考虑国家经济利益为主的管理格局变化的全过程。也就是说,试经给牒剃度制主要着眼于僧尼的功底和素质,保荐剃度制主要是着眼于国家的科差来源和役作所需的人手;而纳钱卖牒制完全变成了一种商品交易行为。这一管理格局变化的结果,使元代剃度管理制度渐趋废驰,僧尼素质下降,戒规不肃,整个僧侣队伍呈现出窳滥现象。待朱明政权建立后,明太祖大举整顿天下佛教,就是鉴于这一历史背景而进行的。

  • 标签: 元代 僧籍制度 试经给牒 保荐 纳钞卖牒
  • 简介:金陵协和神学院正式开学于1952年10月底,而我在当年7月已经毕业于金陵神学院。按理应该和新成立的金陵协和神学院无缘,只是因为华东地区十二所神学院的新生一下子涌来南京,大锏银巷校园内工作量之大不难想像,故而毕业时就将李文智和我两人留下充作帮手。新校成立时初识丁光训院长,他要

  • 标签: 金陵神学院 华东地区 副院长 校友 协和 人与人
  • 简介:在沉香阁大雄宝殿的左前方,悬挂着一口明代浇铸的、用以警醒世人的大古钟,古钟下面供奉着一尊约三十公分左右高的香樟木贴金坐姿藏菩萨,——这就是著名的“不肯去藏菩萨”。

  • 标签: 地藏菩萨 大雄宝殿 古钟 明代
  • 简介:任何一项新事物的诞生和成长都伴随着来自各方面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新"的都不再"新",渐渐地被人们接受或不接受。这大概就是一项新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熟悉了这样的过程,我们或许会领悟到"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997年2月23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专家们利用基因转移技术,以无性繁殖复制出首只克隆羊"多利"已七个月,这一事实在世界各地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意见大致分为两派。一种以为此项技术在人类器官移植,皮肤再生,畜牧育种和特种药物制备

  • 标签: 产生发展 基因转移技术 新事物 无性繁殖 克隆技术 器官移植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菩萨唯识止观'的具体操作过程.整体而言,此乃结合唯识观与菩萨行的一种修行模式;其在大乘菩提心及六度四摄的基本前提下,运用唯识止观'以楔出楔'之实际操作,除遣凡夫自心所生之虚妄分别及虚假影像,直至其心无分别、无所住为止.

  • 标签: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唯识观 修道理论 止观 虚假影像
  • 简介:隋朝时有一位已经得证二果的书生,名叫苟藉,他擅长书法,但不食酒肉。如果有人请他去写字,必须要心存恭敬,再设素斋才能请他到家里去,否则他是不会应请的,就即令勉强请他去了,他也不肯写字。

  • 标签: 隋朝 苟藉 《金刚般若经》 佛教文化
  • 简介:发轫于两年前的神学,是教会在思考。正在开展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促进了这种思考。这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基督教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而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随着神学思想建设的不断推进而日益显现。

  • 标签: 神学思想 基督教 教会工作 教义思想
  • 简介: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给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流带来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但随之而来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太空垃圾、生物资源衰退、土地沙漠化、洪旱灾害、农药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有害物质富集等已经危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命.

  • 标签: 道教 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 精神追求 物质欲望
  • 简介:本文从汉藏两佛教诸宗派的名称,教经典及领袖人物的地位,汉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上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内外调和性是两佛教诸宗派的主要特点,内部调和是两佛教诸宗派的一大特点。两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类经典和各派学说的特性都表现的很突出。两佛教学者对印度佛教理论有了一定的积淀和觉解,打破原教旨的发展顺序和结构体系,从时空维度对印度佛教做了调适与会通的工作。判教也是两佛教诸宗派的另一大特点。在这种内外调和的过程中,大乘佛教始终处在两佛教的主导地位。用特殊的范畴,命题来梳理、重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义理。两佛教都有系统的修持实践,但修持的方式各有不同。两佛教都与政治紧密结合,但结合的形式不尽相同,汉佛教在与世俗政治的关系中处在一种相协调的位置。而藏传佛教则凌驾于世俗政治之上。这也是汉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之一。

  • 标签: 汉地佛教 藏地佛教 比较研究 内外调和
  • 简介:德江县与沿河县央石镇山水相连,同边共境,两群众历来交往频繁。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德江县人民医院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吸引了沿河县夹石、甘溪等乡镇多数土家族群众前往看病就医。但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路途往返花费较大,给就医群众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看病难也成为当地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

  • 标签: 群众 “联姻” 医疗条件 人民医院 服务质量 医疗技术
  • 简介:雄奇的剑门山脉由广元逶迤南来,进入梓潼县境后,山势由险峻转为平缓;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潼江,恰似一条绿绸般的飘带。山水在这里相亲相偎,山连水,水绕山,形成了“九曲潼江七曲山”的幽美的自然景观。七曲山上古柏森森,群峰凝翠。绿涛翠浪之中,隐现出一丛飞檐翘角、红墙碧瓦的巍峨宫殿,这便是遐迩闻名的七曲山大庙,文昌帝君的发祥

  • 标签: 七曲山大庙 梓潼县 中国 文昌帝君 道教 历史发展
  • 简介:现存文献,对地论师南北二道分歧的历史渊源与关键,以及门户传承等问题,所记不清晰。近代以来,学术界虽多曾探讨,但也未说清楚。本文从二道的判教结构和有关思想出发,认为南道判教是将《涅槃》、《华严》二经共同置于最高地位。北道判教则将《华严》置于《涅 》之上。双方分歧的焦点,是佛性当有还是现有。南道持“真性缘起”,有强调理性主义,突出主体意识和义理思辨的倾向。北道持“法界缘起”,较偏重实践。论师判教对当时整个中国佛教的几种思潮皆有所涉及,其判教的基本方法是对各种现实存在的学说思潮进行认识和分析,在批判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会通。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判教结构的不完整或不均衡性,判教的内容与整个佛教发展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割裂。但其主体意识和批判锋芒,在当时不失为一种特色,故仍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地论 南北道 判教 佛性 成实学
  • 简介:2001年1月10日(庚辰年农历12月16日),阳光普照,和风吹拂,阳江市佛教名胜石觉寺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的气氛中。是日,石觉寺内醒狮起舞,锣鼓喧天,梵乐悠扬,四众云集,石觉寺藏殿、托老院(老人安养院)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广州、南海、佛山及阳江等地的佛教四众弟子、

  • 标签: 佛像 2001年1月 庚辰年 阳江市 佛教 弟子
  • 简介:空相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两大圣地之一(另一为少林寺),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寺”。空相寺又名定林寺。位于河南省陕县西李村乡熊耳山山麓,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近2000年。今年2月29日,空相寺僧俗二众在绿化寺院时,于地下1.5米处发现一碑刻。

  • 标签: 发祥地 佛教禅宗 少林寺 白马寺 定林寺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