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目有神光顶项圆,王公稽首拜其前。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替佛说法近市廛,

  • 标签: 如来禅 幽玄 一行三昧 清净心 普恩寺 红莲
  • 简介:通过学习《中论》,对大乘中观宗有点滴认识,兹将几个中心问题,试述如下。概说印度之佛教,略分为四部(我国藏地承之):小乘之有部与经部、大乘之中观与唯识。唯识是弥勒菩萨教派,着重般若广行;中观是文殊菩萨教派,着重弘扬般若深见,基本著作是《中论》、《中论》,藏地称之为二大车。龙树菩萨作《中论》二十七品,决择二无我,然文字非简即繁,后人不堪领

  • 标签: 入中论 中观宗 二无我 龙树菩萨 文殊菩萨 自性
  • 简介:佛“三知”是指我们作为在家人要进入佛门、要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知道的三件事情。它是我们学佛的基础。

  • 标签: 知止 学佛 修行
  • 简介:杜光庭曾两次蜀。第一次,早在僖宗广明元年(880)出逃长安之前,就已在三蜀乃至汉水流域的均州游访圣迹、纂记异闻,后来“漂寓成都”,并非中和初随僖宗一起赴蜀。在成都期间,光庭曾奉敕修斋设醮,四年后,扈从僖宗还京,同年(光启元年)底,又从僖宗幸兴元,并在此地撇开僖宗,“乞游成都”。此即光庭第二次蜀,并终老于成都。

  • 标签: 杜光庭 四川 道教 宗教信仰
  • 简介:达摩禅师(?-536年)出生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致力于大乘佛教及禅定的修习。梁·普通八年(527年)航海来到广州,受到梁武帝的启请赴金陵,因缘不契而游化嵩洛之间,修习壁观入定之术。弟子道育、慧可、僧副和昙林等人跟随达摩禅师学习,禅师以四卷

  • 标签: 达摩禅师 《二入四行论》 禅法思想 佛教 般若思想
  • 简介: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1892—1971)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思想家,是新正统派神学的代表,是基督教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本文着眼于尼布尔思想中的三个重要概念——人的自由、与爱——的分析,并简略地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确定了的不可避免性。同时,人的自由又展现出爱的可能性。在尼布尔思想中,人的自由、与爱三者彼此纠缠,处于巨大的张力之中。

  • 标签: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自由 罪爱
  • 简介:人性本身就有罪过的倾向。六世纪后期,天主教教宗额我略一世,将人的原罪分为七种,依次为:傲慢、忌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色欲,这就是人的七宗。这七宗是人本身就具有的。天主创造亚当时,本来创造的是一个正直的人,可是厄娃却由于贪婪与忌妒,勾引亚当摘伊甸园里的苹果,最终导致亚当被贬凡尘。而这七种原罪也随之流入凡尘,并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传给后人。所以,七宗是人性中最原始的罪恶。我认为:

  • 标签: 七宗罪 额我略一世 道法自然 厄娃 性中 九万
  • 简介:马祖道一禅师决定中国禅宗的前进方向。然而,若为南宗、北宗的图式以及《六祖坛经》所缚局限的话,则无法了解马祖的初衷。马祖与弘忍及老安同样重视《楞伽经》,然而对于“心”的说明则不仅彻底地基准于《楞伽经》的主张,亦从独自实践的立场来追求“心”与“佛”的关系。此外,其也同样重视与《楞伽经》内容相一致的《二四行论》。马祖的“平常心”的主张即是基于《二四行论》。此种倾向,更为其徒孙黄檗希运所继承。我们有必要以《二四行论》至马祖的发展为中心,在注意其对《楞伽经》加以活用的同时,对早期禅宗史进行新的构筑。

  • 标签: 老安 《楞伽经》 《二入四行论》 平常心
  • 简介:北宋时期,禅风炽盛,许多士大夫皆有参禅学佛的爱好。禅悦法喜,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解脱,在诗词创作上,禅宗典籍和语录也给他们带来了遣辞的丰富与造意的突破。

  • 标签: 诗词创作 参禅 黄庭坚 北宋时期 禅宗典籍 士大夫
  • 简介:禅举不立文字,然不立者岂仅文字,众生既早立于诸般习气中,所谓不立,自须贯穿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而也只有破到无可再破,才能起“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的风光。

  • 标签: 《山水》 册页 石涛 不立文字
  • 简介:前言支那内学院是承继金陵刻经处之后,由欧阳竟无先生(1871-1943)创办的一所集研究、讲学、刻经、传道于一体的佛教文化教育机构,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支那内学院于民国七年(1918)发起设立筹备处,民国十年(1921)筹备处迁入半边街,民国十一年(1922)呈内务部教育部备案,七月七日正式成立.自支那内学院1922年成立始,至1943年欧阳竟无先生辞世止,欧阳先生主持支那内学院二十余年.

  • 标签: 先生入蜀 入蜀行 绩考述
  • 简介: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波利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 标签: 五台山 《宋高僧传》 佛陀 清凉山 陀罗尼经序 译本
  • 简介:4月20日凌晨,四祖寺崇谛师来电话:"大和尚快过来,师父心脏停跳了……"我脱口而出:"不可能,快念观音圣号,还会回来的……"但无常这一次露出了它冷酷的面目。仿佛只是刹那间的事,师父净慧长老那一颗在菩提路上奋斗了80年、予无数人慈悲与温暖的心脏最终休歇了。直到这时我才开始认真审视这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检点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

  • 标签: 菩提 入水 自在 精神财富
  • 简介:2月12日,西安收藏爱好者乔连学将收藏多年的“中央黄天真文”石刻无偿捐赠给西安博物院。有关专家称,该石刻为唐睿宗李旦陵园——桥陵的镇陵石刻,大约在清末民初出土传藏于民间。

  • 标签: 博物院 石刻 西安 陵园 入藏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