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今天,在这场国际道教沦坛上,众多有识之士部开始积蓄力量,共同作出伟大贡献;还筹备创建我梦寐以求的世界道教联合会。世界道教联合会,就像干旱时期的及时雨,正是人之所需,能解干渴之急。这个旨在促进海外道教懒联盟,将建立翻译中心和教学中心,将道教文化传递给身处中西方的外国人。

  • 标签: 道教 教学中心 文化传递 联合会 外国人 中西方
  • 简介:当前学术界正在深入研究中国的相关课题,中国人民更是意气风发地为实现中国而奋斗。那么,拥有数以亿计广大信众的宗教界与中国是什么关系,中国宗教的理想价值与中国的基本内涵是否有契合之处,中国宗教界能否为实现中国作出贡献,作出什么贡献,又怎样作出贡献,探讨这些中国宗教与中国的关系问题,是我们研究中国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佛教为例,就这些问题作一尝试性的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梦 佛教 中国宗教 中国人民 理想价值 关系问题
  • 简介:据唐代文人沈既济所作《枕中记》传奇,纪卢生在邯郸客舍遇道士吕翁,言谈之际,卢生自叹久困,若不得志,颇思建功立业,一享富贵荣华而不得,为之欷吁不已。道士闻言,出囊中青瓷枕授之曰:“枕此,可酬汝之愿望也。”时旅舍主人煮黄粱(即小米)于旁,卢生受枕倚之,呵欠之间,遂即人。梦中回到山东老家,娶妻崔氏,崔氏不但容貌俏丽,而且富有赀财,供婿交游。居不久,举进士,为监察御史,累官至节度使,又以大破戎虏,有大功,人为宰相,中书令,封燕国公。执政十年有子五人,皆仕显官,孙辈十余人,其姻媾皆名门望族。位极人臣,享尽富贵荣华,前后五十年,年逾八十而卒。卒而梦醒,尚倚青瓷枕如故,而旅舍主人在旁所煮黄粱,尚犹未熟也。卢生欠伸而起,自惊曰,岂其梦寐耶?道士笑曰:“人世之事皆犹是也。”於是,卢生叹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变,得失之理,生死之情,吾知之矣。”乃随道士吕翁同行,不知所终云。这一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

  • 标签: 青瓷 道士 望族 宰相 燕国 进士
  • 简介:抗战期间,不仅有中共的回民支队和国民党的西北马家军参战,而且也有一批回族文化人参与抗日宣传,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家父则是回族抗日歌曲的组织者。(注:家父原名王扬,抗战后因受特务追踪,亡命新疆,改名为王孟扬)1938年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以白崇禧为首的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也随之西迁。全国著名的回族文化界人士马松亭、王静斋、王扬等汇集重庆,使当地文化活动空前活跃。1940年初,

  • 标签: 救国协会 抗战期间 回民支队 孟扬 白崇禧 文化界人士
  • 简介:无数次重复着同一个梦境。梦中坐在那棵菩提树下流泪。手中握着老和尚留下的三宝印和刻有“定然方”的手章,感觉着老和尚的叹息似弥漫在寺院的每一个空隅,却再也觅不到他真实的笑容。

  • 标签: 定然和尚 菩提树 佛教研究 中国
  • 简介:观食知性如果有人说:“我们可以从观察一个人吃食物时的姿态仪容和喜好,得知他的本性。”你同意吗?

  • 标签: 生活 仪容 个人 人性
  • 简介:经文:《撒母耳记上》15章22节《弥迦书》6章8节《马太福音》24章13节《彼得前书》1章15节曾收到未婚妻的一条短信,问:"想成为富翁吗?送你‘千万':1.千万要顺服;2.千万要谦卑;3.千万要圣洁;4.千万要忍耐。"当我读到这条短信的时候,心里备感激励!感觉这"千万"很有价值,十分宝贵!于是,我要从圣经的话语中去"索取"这"千万"。

  • 标签: 《马太福音》 短信 彼得 经文 谦卑 感觉
  • 简介:在菩萨顶东面的后院里,矗立着一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的汉白玉棱碑。碑顶高度116厘米,碑身高度246厘米,碑座高度100厘米;碑顶长宽均为131厘米,碑身长宽均为115厘米,是一座由汉白玉雕镌刻泐的棱柱丰碑。碑顶面各雕刻着两条盘绕交错的青龙,碑身面各雕刻着数对小巧玲珑的二龙戏珠,碑座面各雕刻着一条活龙活现的青

  • 标签: 气势雄伟 四棱柱 长宽 五台山文殊寺 乾隆皇帝 曼殊师利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争霸斗争的加剧、社会的动荡、各社会阶级相互关系的调整,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相应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印度文化史的全局而言,当时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 标签: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 土著文化 阿育王 释迦牟尼
  • 简介:第七个论题:真主不在特定的方向中我们说:世界的创造者不在六个方向的任何一个特定的方向中。凡是知道"方向"()和"特有"()(1)两个词语含义的人,无疑会肯定,方向对于实体和偶性以外的他者是不可能的。因为,方位()是一种被理解的观念,实体特有它。但是,方位只有与另一个占位的事物发生相对关系时,(2)才能形成方向。

  • 标签: 中道 信仰 词语含义 相对关系 创造者 特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川为天府之国。川山明水秀,峨眉山是佛教名山,瓦屋山是道教名山,而且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瓦屋山与峨眉山齐名,并称“蜀中两绝”。北宋文豪苏东坡是川眉山人。他足迹遍天下,不忘故乡景色,写下了“瓦屋寒堆春后云南,峨眉翠扫雨余天”的名句。清代川学政何绍基,是诗人、书法家,更盛赞瓦屋山的美景:“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于1994年视察瓦屋山,也写下了“人间天台,瓦屋仙山”的题词,其神奇秀美可以想见。

  • 标签: 四川 瓦屋山 道教思想 地理位置 景观组成
  • 简介:世传所谓永明禅师《禅净料简》,常见于现代弘法之书刊,已成为“责难禅宗,推崇净土”观念之代表。本文试对《禅净料简》的内容及作者问题提出质疑。

  • 标签: 禅师 净土 禅宗 代表 质疑 观念
  • 简介:“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代的家庭、社会、朋友、兄弟、夫妻等……,真是此亦是“是非”,彼亦是“是非”,到处“是是非非”,搅乱得大家纷扰不已。

  • 标签: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迷悟之间〉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