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九年易形”在魏晋至唐宋年间风行数百年,许多道教内修派别皆有所认同。到明清时,“九年易形”的观点杳无踪迹,似乎毫无影响。这是因为“九年易形”说与内丹学有着完全不同的人体观念。随着内丹学的大行其道,这一理论渐渐沉没。然而,这两种对立的观念在清末时期武术领域试图实现双方的圆融,并影响到了现代道教内修实践。

  • 标签: 九年易形 九易 内丹 武术 易筋经
  • 简介:“圣言可违乎?”这句话是一位北方读者,对我扬弃唯识论的文章的质问。这位读者来信认为,对圣言(即对圣人讲过的真理之言),我们后来的学佛者只能遵循决不能违背。言外之意认为我对古代唯识家们关于“识外无境”的观点的批判是大逆不道的。

  • 标签: 唯识论年 佛学研究 中国
  • 简介:玄奘法师在印度将要回来的时候,戒日王给开了一次无遮大会。窥基法师《因明大疏》中说玄奘法师在这次无遮大会上公布了“唯识比量”,唯识比量就是真唯识

  • 标签: 唯识 玄奘 法师 因明
  • 简介:净影寺慧远作为隋代佛教三大师之一,其著作《大乘义章》更是南北朝佛教集大成之作,而其中的《三智义》则是中国佛教现存著作中第一篇论述"论"的专文。佛教的"论"主要探讨正确的知识从何而来,以及其在解脱的趣向中有何重要性。慧远在《三智义》分别阐释了"现量"、"比量"和"教"的三说,认为知识的真实性与修行者的境界有对应关系,境界越高,则能得到更真实的认知;而真确的知识亦有助修行者培养智慧,以迈进更殊胜之境界。慧远亦以具有中国思想特色的"理事观"去诠释"论",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论"的中国化;亦从侧面反映了南北朝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时期,而慧远所代表的思想则在其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慧远 量论 解脱论 理事观
  • 简介:这些日子,教会内的左翼右翼都在谈论梵二的失败。左翼说梵二没有触及到教会的深处,右翼则说梵二走得太远。作为天主教徒,我并不认为梵二是一次失败的会议。梵二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我相信,能够挽救教会的,是梵二颁布的宪章。我这里所说的教会,是指天主子民的教会,而不是圣统制的教会。

  • 标签: 天主教徒 思维方式 教会 失败 右翼 左翼
  • 简介:上海佛教对全国佛教有相当的影响,本文从一百多米以来上海佛教的特点、地位,特别是建国以来上海佛教的特点、性质和变化的原因,用大量的事实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尤其是对现阶段上海寺庙中僧人、经济、管理作了详尽的分析对比。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城市,佛教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对佛教以及各个宗教的兴衰,对社会诸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还对近期上海佛教的变化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

  • 标签: 佛教文化 宗教政策 佛教寺院 信教群众 社会主义 佛教界
  • 简介:北斗洞位于雁荡山主要风景点灵峰的北侧,现有殿宇、客房共37间,有全真道人12名,其中坤道8名,乾道4名。原来的北斗洞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只有玉皇楼供香客进香,但也属危房。1989年我继师叔之班,主持北斗洞工作以来,在上级人民政府、县宗教事务部门及广大信教道众的支持下,北斗洞有了一些新的变化。1989年9月间,我刚从北京白云观学习回来,认为出家人不仅仅是天天念经,也应该和各条战线一样,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立志干

  • 标签: 北京白云观 玉皇楼 全真道 乾道 宗教事务 道教协会
  • 简介:2004年12月18日,广州市千年古刹六榕寺住持释法法师荣膺该寺四十三代方丈。升座仪式在六榕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

  • 标签: 升方丈 寺升 广州榕
  • 简介:一、什么是朝觐必须的经济条件据伊本·欧麦尔传述:一个人来见穆圣说:“主的使者啊!决定朝觐的因素是什么?”穆圣说:“川资与牲力。(”《铁尔密济圣训集》)上述经训明确告诉我们,作为五大功课之一的朝觐功课,需要穆斯林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

  • 标签: 朝觐 学者 中外 经济条件 “能” 穆斯林
  • 简介:一、《民族区域自治法》部份1、请你简要表述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一般的地方自治,而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制度,所以叫民族区域自治。)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宗教 复习试题 知识竞赛 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政治制度
  • 简介:最早的菩萨戒法梵网经,据说是因卢舍那佛为妙海王及其王子千人,受菩萨戒法而来。这是最早的菩萨受戒法。我们人间有此戒本,是由舍那菩萨修行此戒而成佛之后,在莲花胎藏世界之中,为了利乐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自己把

  • 标签: 菩萨戒 一切众生 戒法 胎藏 成佛 舍那
  • 简介:《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里的玄同指与大道混同其一的状态与境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和光同尘。这是太上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财富。这里的光也可以认为是时间、时代,而这里的尘也可以解释为空间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和光同尘可以理解为与所处的时空相协调,相适应。

  • 标签: 道教 教义思想 时代精神 民族文化
  • 简介:“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是美国除内战外。遭受的最沉重的一次打击。其死亡人数远远超过“珍珠港事件”中死亡的人数。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中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和特殊的影响力。由于参与和支持“9·11”恐怖主义袭击的个人和组织。都有伊斯兰教的背景。使得伊斯兰教成为世人瞩目的对象。所谓的“伊斯兰教胁”、“文明的冲突”成为人们讨论的主要话题。甚至有些人错误地把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划上等号。把伊斯兰教看成是对人类文明的威胁。为此,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并预示其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未来走向。需要搞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 标签: 恐怖主义袭击 极端主义 “9·11” 伊斯兰教 文明的冲突 珍珠港事件
  • 简介:两千年来,教会从来没有停止把美高举起来,通过美来述说上帝的爱、上帝的伟大、上帝的荣华。各时代、各国、各族的人们画出了多少圣母像和耶稣像。他们从圣经得到启发,画出多少圣经人物以及多少被圣灵所感动或引导的其他人物。他们画出大自然的风光,画出母亲的爱和儿童的欢乐,来歌颂上帝的创造奇功,藉以把美洒向人间,使世界上有更多的美来取代丑恶,使更多的人能够欢笑高兴。自从中国有基督教那时起,一直有信徒通过他们的画笔来表达他们对基督的领悟,来介

  • 标签: 基督教艺术 基督教文化 本色化 发展条件 生存现状 上帝
  • 简介:为了解决业力及其相续之疑难,经部中被称为“先代轨范师”的一类论师基于经部种子说提出了“色心互熏说”。通过对经部此“色心互熏说”的梳理和解析,认为此说乃是基于说一切有部及经部两派思想而提出,并用世亲及后期唯识对此说的评辨探究这一理论的缺陷。

  • 标签: 经量部 业力存续 种子说 色心互熏说 色心关系
  • 简介:场景转换与移民信仰表达形式的变化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制度空间直接影响信仰场景的都市化(或称复制)程度,进而影响信仰行为的结构变化。藏传佛教寺院缺失导致了两个后果:部分公共性仪式向迁出地转移;都市流动僧人的大量存在及都市公共仪式的私密化。而宗教行为是信仰表达的重要形式,通过分析场景变化对都市藏族移民日常宗教仪式和特殊仪式两个层面的影响,本文认为,都市藏族移民的宗教行为正在经历一个分化——重组的过程。

  • 标签: 藏族移民 场景改变 分化重组
  • 简介:明代镇澄批判《物不迁论》“宗似因非”引起了一场丛林论辩。镇澄认为《物不迁论》以“性住”为因的论证方式不符合性空之义,又依据华严四法界理论构造了一套论证不迁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回应对其批判的反驳意见。通过深入考察镇澄的批判,可知镇澄所理解的“性住”非《物不迁论》的“性住”。《物不迁论》以“缘之如如自在”而称“性住”,符合性空无常之义。

  • 标签: 僧肇 镇澄 物不迁论 性空 性住
  • 简介:八十年前,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在地球的东方,她就是今天享誉世界的中国共产党。她的诞生,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带入了中国;她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建设起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她为中国的前途和发展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上海 道教组织 宗教思想 道教文化 道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