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7月17—18日,中国道教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为庆祝中国道教协会60华诞,海内外道教界纷纷致贺,表达对中国道教协会成立60周年的诚挚祝贺和良好祝愿。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纪念活动 祝愿
  • 简介:黄夏年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8月,410千字,599页。宝庆丛书之一。本书收集了与中外佛教人物有关的32篇论文,其中多为学术界现在少于研究的人物。例如陕西法门寺文物出土以后,碑文里提到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是在佛教专门记载著名高僧的人物传记书里,都没有记载。作者通过考证与研究,认为此与高僧传的立传原则“以德为本”有关。又如,在中国明代佛教史上,传灯大师中兴了天台宗,重修了智者大师的幽溪道场,再建了高明寺。作者指出了传灯大师指斥儒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是“世间教”和“世间法”。主张“约修以论性”,强调性与修一味,不可分离。

  • 标签: 佛教人物 人物论 宗教文化出版社 智者大师 文物出土 人物传记
  • 简介:中国的民间迷信具有漫长的历史,它一般依附于当时的主流文化。秦汉时期,民间迷信主要依附于谶纬和神仙方术。隋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格局,因而此后的民间迷信,也大多以儒释道三教为依托。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民间迷信又往往标榜五教融合(儒释道耶回),甚至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可是如果我们深入探究民间迷信的内涵,却不难发现它所借用的仅仅是主流文化的躯壳,而其精神实质却往往背道而驰,有的还带有社会危害性。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的不安定感和忧患意识日渐增强,信仰的需求日益强烈。与此同时,打着各种旗号、具有会道门和国外新兴宗教特征的民间迷信又迅速崛起,广为蔓延,甚至用国际互连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传播媒介。其中李洪志的“法轮功”或“法轮修炼大法”颇具典型。在佛教中,一般把佛法称为内道,把佛法外的其它思想信仰称为外道,而把仅以佛教为幌子、窃用佛教名义的外道,称为“附佛外道”或“附法外道”。而李洪志及其“法轮功”,又是“附佛外道”的典型。我们之所以反对“法轮功”这类的“附佛外道”,一方面是因为它在盗用佛教名义、利用佛教的同时,又歪曲、诬蔑佛教,使人们误以它就是佛教,恶紫夺朱,从而阻碍人们去认识真正的佛法,断送法身慧命而不自知,丧失了用宝贵的人身修行进道的大好机会,更不能得佛法善利、解脱胜果;一方面是这类民间迷信往往以妄语相蛊惑,使人们受到现实的危害。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李洪志的书中处处表现出对佛法理解的粗浅鄙陋,以至于稍有佛学知识的人随处可以指出常识性的错误,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或号称学佛多年

  • 标签: 佛法 佛教 迷信 李洪志 新兴宗教 应该
  • 简介:一提起防腐葬,人们自然就想到古埃及的木乃伊,想像着那彩绘人形棺里躺着的、被长长的亚麻布裹着的3000多年前先人的模样。其实中国也有“木乃伊”,曾在新疆罗布泊出土的楼兰裸女就是3600前的干尸,与干尸不同中国古墓葬出土的保存完好的2000多年前的湿尸.如湖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轶候夫人和江苏连云港出土的汉代女尸也都属防腐葬的一种形式,它虽然没有像古埃及那样对遗体自身进行专门的处理,但达到的效果也不亚于埃及的木乃伊。

  • 标签: 中国 木乃伊 埃及 干尸 湿尸 防腐葬
  • 简介:《西来东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收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真如丛书”。全书收录了作者黄夏年先生的十九篇论文,分编为“中国篇”、“外国篇”与“比较篇”三部分,合30余万字。“中国篇”探讨的核心内容是佛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如何应对“本土化”的问题。“外国篇”的核心议题则是关于佛教的现代性问题,也就是要回答如何把握或发掘传统佛教的现代价值。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佛教 史论 古代 传播与发展 现代性问题
  • 简介:我国各大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宗教道德进行扬弃和提炼,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 标签: 宗教道德 道德建设 社会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 教义
  • 简介:本文以马伯乐道教学术遗稿的法文(两版)、日、美四个版本为线索,分析说明20世纪初至今的海外道教学术观的确立、发展、争鸣以及变化趋势。认为20世纪初欧洲的道教研究的重要传统开始形成,但直到20世纪中叶,道教独立的学术研究地位尚未完全确立;20世纪下半叶则有多种学术争鸣,海外主流道教学界重新找回并大力发展了20世纪初确立的道教学术观,即一种整体、流动、发展、历史的道教学术观。

  • 标签: 汉学 道教学术观 马伯乐
  • 简介:道德,不独是佛法所有的。世界的各宗教、各民族、各时代,都有各自的道德,不过佛教的道德观,在一般共通的基础上,更有他独到的特质。所以,现在想从一般的道德说到佛化的道德

  • 标签: 佛化 化道德 道德佛
  • 简介:一、什么是朝觐必须的经济条件据伊本·欧麦尔传述:一个人来见穆圣说:“主的使者啊!决定朝觐的因素是什么?”穆圣说:“川资与牲力。(”《铁尔密济圣训集》)上述经训明确告诉我们,作为五大功课之一的朝觐功课,需要穆斯林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

  • 标签: 朝觐 学者 中外 经济条件 “能” 穆斯林
  • 简介:一、引述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象宝塔之巅的明珠,永远光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养生,医学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

  • 标签: 宇宙万物 阴阳二气 上德 哲理诗 下德 无为而无不为
  • 简介: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意译]一个人无须走出户外,亦能通晓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无须窥望窗外情况,就能按天道的规律,恰到好处地处理天下万事万物。这样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人,修养也就到了圣人的境界。如果那人要经常奔波劳碌,跋涉千里去了解情况,才可以办好事情,那人的修养,也

  • 标签: 微妙玄通 玄德 而名 巧智 人能 亲力亲为
  • 简介:随着宗教日益世俗化,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宗教道德与世俗伦理不断相互渗透,宗教中的一些清规戒律常常也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世俗伦理因了宗教发展自身的需要也会成为宗教的教义与戒条。宗教道德与世俗伦理相互影响形成互补,在净化人心、

  • 标签: 宗教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 宗教信仰 内在机制 道德意识 合理机制
  • 简介:近日,由中国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受到了京城观众的热烈欢迎。

  • 标签: 《道德经》 吟诵 名家 中国文联
  • 简介: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张伯端《悟真篇》有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可见自古以来,《五千言》一直是道家修炼成仙得道的宝典。“道”博大精微,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如果把“道”放出去,可以充满无限的宇宙,卷起来又可退藏于极细微处。它的内容,上自炼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宇宙自然法则,

  • 标签: 《道德经》 管理 《悟真篇》 中华文化 道家修炼 自然法则
  • 简介:宗教与道德是人类重要的精神现象,与人类的发展相伴。从原始社会开始,宗教如影随形,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演变和进步。而道德的历史同样十分悠久,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始终存在,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道德 宗教 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
  • 简介:一切赞颂全归众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执掌公正报应日的主,求你引领我们敬畏者以正道,求你赐福穆圣及其家眷和圣门弟子。感赞清高的真主恩赐我们正信,感谢仁慈的真主没有因为我们的过失而立即惩罚我们,并赐予我们这么好的政府、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社会、这么好的环境,我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在履行真主的命令,认真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心得,在此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 标签: 信道 道德 学习过程 真主 穆斯林 仁慈
  • 简介:每年新春伊始,道教徒都要拜太岁神。因为太岁神是主管人的一生命运以及一年流年的神灵。

  • 标签: 道教 “太岁神” 神灵 命运
  • 简介:言简意赅的《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余字,但是2500多年来,对它的考证、训诂、研究、诠释之作却汗牛充栋。它有过数以干计的注释者,除了最著名的河上公、王弼之外,竟然有多位皇帝的名字:

  • 标签: 《道德经》 和谐思想 言简意赅 王弼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活力持续增强,人们的道德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电带来了道德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一,要从小抓起,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 标签: 道德建设 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 经济活力 道德素质 利益格局
  • 简介: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人类前所的未有的物质文明,特别是二十世纪高科技的发展,更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已达到了空前的发达水平。与此同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空前强大起来,人类过分的自信与片面的发展观使得自己在物质财富涌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惨重代价。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人类一次次无情的惩罚,例如: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水资源状况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等,让大家感受

  • 标签: 道德责任 惨重代价 生态危机 水资源状况 全球变暖 毒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