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古代的东西方,宗教信仰传播途径是同当时的商业贸易路线的走向相同的。说到佛教或别的西来宗教,都与古代中亚的丝绸之路息息相关。看看基督教与摩尼教等,无不证实,贸易之道上来往的商人都是最初的宗教传播者。

  • 标签: 丝绸之路 宗教传播 宗教信仰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 简介:古代的丝绸之路已成为历史,新丝绸之路在文明交往的全球化时代以积极的姿态充当着全新的角色,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中国连接中亚、沟通欧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继承丝绸之路物质遗产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弘扬丝绸之路给人类留下的精神资源,以便为新丝绸之路以及当代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交往提供历史的借鉴。总体上看,丝绸之路的精神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精神资源 物质遗产 文化区 经济带建设 接壤地带 高昌古城
  • 简介:丝绸之路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是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首先,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交流之路。第二,它是欧亚大陆不同地区人类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贸易在满足不同人群、民族和国家对商品的需要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了解其他民族精神世界的窗口。第三,它是欧亚大陆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之路。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非洲文明以及亚欧草原带的游牧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以及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 标签: 欧亚大陆 商品贸易 新航路开辟 人类精神世界 草原带 经济发展基础
  • 简介: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LU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与文化史上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它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其交通交流规模跨越了亚非欧大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 标签: 丝绸之路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大会 东西方文明 宗教 吉尔吉斯斯坦
  • 简介: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经典名著 永徽 圣训集 圣训学 贞元
  • 简介: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 标签: 宗教传播 基督宗教 宗教文化 佛教僧侣 中国宗教 有容乃大
  • 简介:在世界化的过程中,由于佛教是一种跨越国界、民族、语言、习惯、审美的大面积推进的宗教,它因此也带来了艺术的多样性,统治者、供养人、寺庙住持等人的艺术品味、工匠的技艺水平、民族审美嗜好、风俗习惯等,都为不同时代的佛教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增添了特殊的因素。从印度的笈多王朝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佛教,人们跳出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局限,创立了大乘佛教,并逐渐地成熟。

  • 标签: 笈多王朝 艺术品味 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 技艺水平 信仰佛教
  • 简介: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 标签: 文化交流 新航路 彭树智 华夏文明 历史进程 地理大发现
  • 简介:第六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主要有如下三个议题:第一,现代丝绸之路:未来十年合作和对话的基础及潜在挑战;第二,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和青年合作的新目标和新机制;第三,民间交往和公共外交。正如所见,所有这些议题都很重要,每个议题都需要召开专门研讨会来商谈。这份研究报告主要针对第二个议题,我们试图依靠中阿合作论坛自2004年建立以来积累的经验和双方共事的尝试,为适应下一阶段活动的需要,迅速确定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和青年合作的新目标和新机制”的大概内容。

  • 标签: 中阿 民间交往 文化中心 公共外交 研究报告 轮流举办
  • 简介: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陕西省宗教事务局、西北大学、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与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承办的“弘扬玄奘精神·推进文明互鉴——玄奘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研讨会综述 玄奘 西北大学 佛教协会
  • 简介:王姊妹是学设计的,前不久送来了一些设计小品,令我眼睛一亮.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事物的感觉.认知,也就是说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的理念以及设计表现也不例外.

  • 标签: 中国 基督教 艺术设计 宗教信仰 审美需求
  • 简介:一、中国圣诗简史:1.唐朝景教圣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优良的颂赞诗歌的传统。早于周朝时,就有"风、雅、颂"三类诗歌,而"颂"即体现中国古人注重诗歌在崇拜中对君王、祖先及神灵祭拜的作用,虽中国古人并非明确地认可颂赞的对象,但却有崇拜诗歌的史实。中国基督教新教的传播虽较明显地体现于1807年马礼逊(RobertMorrison)的传扬,但根据在本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原始文献资料——《景教三威蒙度赞》及《大秦景教大

  • 标签: 诗歌 本色化 基督教新教 简论 中国传统 景教
  • 简介:景教是我国唐朝时传入的基督教一支,曾受到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等5位皇帝的优渥礼待,因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与发展,达到所谓“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兴旺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景教在内地传播了200年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惨遭殃及直至元朝时,又卷土重来。17世纪《大秦景教碑》在西安出土,对景教的研究随即展开,国内外学界有不少人参

  • 标签: 中国景教 玄宗 百城 灭佛 朝时 以弗所
  • 简介:当前学术界正在深入研究中国梦的相关课题,中国人民更是意气风发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那么,拥有数以亿计广大信众的宗教界与中国梦是什么关系,中国宗教的理想价值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否有契合之处,中国宗教界能否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作出什么贡献,又怎样作出贡献,探讨这些中国宗教与中国梦的关系问题,是我们研究中国梦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佛教为例,就这些问题作一尝试性的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国梦 佛教 中国宗教 中国人民 理想价值 关系问题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的加大,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像上海、广东、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对发展本地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强化。据国家旅游局的一些数据统计:200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其中:城镇居民3.85亿人次,农村居民4.93亿人次。全国国内

  • 标签: 中国旅游 旅游业 入境旅游人数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旅游发展战略
  • 简介:一、历史的佛教与当代的佛教今天,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中国佛教在21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和探索成果,希望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真实、全面而富有活力的中国佛教。首先,我想把21世纪的中国佛教放置于更深远的历史时空中。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佛教现状,实际上是中国佛教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来自于过去,预示着未来,并非一个孤立的片段。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教教育 中国佛教界 佛学研究 汉传佛教 人间佛教
  • 简介:著者应编辑部约,撰《谈谈禅宗的五家七宗》,从2000(1)起,连载至2001(4)结束。著者之《中国佛教史》,从本期起,接1999(6),继续连载。因间隔时间较久,现将1999(6)之本文目录列出,使读者有一完整之概念。

  • 标签: 中国佛教史 间隔时间 编辑部 著者 连载 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