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工程伦理规范无法在根本上触及人类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行动和生活的终极目的。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具体情境对规范、原则的制约,往往表现为行为者在实践过程中经由反思、认识后的调整和变通。行为者主动践履"应当"责任要求的本质行为或"能力"展现为个体行为者工程实践与个人生活绵延统一的美德,即为工程生活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表现为行为者人是目的、服务意识、和谐安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伦理卓越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其内容具体展开为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和行业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

  • 标签: 工程伦理 工程生活 实践智慧 卓越 美德
  • 简介: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的政治政治伦理的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从政治伦理的发生看,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对政治实质和政治形式的价值分析、对“政治是什么”与“政治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取向、对政治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的抉择,是政治伦理发生和建构的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政治伦理 价值前提 政治实质 政治形式 实质价值 形式价值
  • 简介:政治妥协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政治生活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妥协,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是一支调解的润滑剂,追寻的是双方互利共存。它的价值内涵具备工具性价值、精神性价值和调和性价值,是实现个体权利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冲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实现自由民主的基本方法,其伦理底线是适度妥协,伦理基础是独立平等的主体性,伦理条件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性。

  • 标签: 政治冲突 政治妥协 价值属性 伦理价值
  • 简介:冯契先生的“自由”观念既是哲学范畴,也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自由人格、自由意志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由人格的问题离不开社会性存在这一前提,人的社会实践伴随着自由人格实现的历程。“权威主义”盛行或者出现“权威”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情况,往往会对人民群众形成自由独立人格产生消极的影响,应当予以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的社会应该是与异化“权威主义”盛行的社会有着明确界限。自由人格与自由社会是互为前提的,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个性解放与社会凝聚力都得到保障的社会,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路径。

  • 标签: 冯契 自由人格 自由社会
  • 简介:墨子的政治伦理是先秦思想界的一种独特存在。他从自然哲学入手,最后又回到自然哲学。这是先秦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天志”和“明鬼”为自然哲学基础;以泛道德主义“兼爱”和“非攻”为社会道德规范;以“尚贤”和“尚同”为政治伦理制度保障原则。墨子的政治伦理一直强调无差别、无等级的功利主义,没有实现个体道德价值的突破,也没有实现政治伦理的超越,最终走向了式微和衰落。

  • 标签: 墨子 政治伦理 自然意志 伦理秩序
  • 简介:考试政策应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要明确规定是否考试、如何考试、考试目的、考试结果及成绩构成等。研究生公共政治课43份政策文本中所规定的考试政策,其中价值导向与偏离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试术语,虽将"考试"与"考查"进行了明确区分,但是没有厘清其他术语之间的关系;对待考试,既普遍认同又在具体规定中出现诸多疑点;考试目的,条例规定很明确但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实现;成绩构成,强调"结合论"但结合的方式方法没有交代;文本生命时长相差20多倍,"63方案"与"87方案"中的考试政策至"10方案"时戛然而止。

  • 标签: 价值导向 偏离 考试政策 研究生 公共政治课
  • 简介:布坎南打通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壁垒的依据是政治过程的个人主义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人性的同一性规定、协商正义的博弈论与“不确定性之幕”的伦理价值。文章在围绕这一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对该理论进行简要评论。

  • 标签: 个人主义 伦理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