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12月5~6日,"中国理学2015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理学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广东省伦理学等单位协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

  • 标签: 中国伦理学会 北京京西宾馆 王世明 伦理学理论 民间组织管理 井冈山大学
  • 简介:<正>中华医学会理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全国医学伦理学第五次讨论会于去年10月14日至18日在西安召开,全国共有400位代表参加,收到论文170篇。中国理学会长罗国杰、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树奇参加了这次会议,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以日本医学哲学伦理学会长杉田勇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加拿大安大略的林奇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郭罗夫·潘斯教授等国际友人。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医德原则、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医学道德、医疗卫生承包责任制与医学道德、卫生资源分配中的医学道德、各种特殊人群(老年、儿童、残疾人、干部)卫生保健中的道德、“安乐死”死亡标准、“尸体解剖”、“人工受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医学伦理学 医学道德 医德原则 医务人员 商品经济
  • 简介:<正>为推动伦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鼓励和支持会员科学研究的热情,总结省伦理学的科研工作,吉林省伦理学于1988年7月开展了评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优秀科研成果奖活动。经过认真评选和审议,共评选出30篇(部),省伦理学优秀科研成果。对获奖的会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吉林省 会员 科研成果 荣誉证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简介:<正>贵州省伦理学研究会于1987年12月28日至29日在贵阳市召开了成立大会,来自全省各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和实际工作部门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近50名会员参加了成立大会。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省哲学学会、贵州师大、贵州大学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大会。会议中心任务是学习和讨论党的十三大文件,研究我省伦理学工作者如何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 标签: 贵州省 伦理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贵阳市 社会科学
  • 简介:<正>江苏省伦理学1988年11月14日至17日,在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酒厂宾馆召开年会和道德理论讨论会。与会代表围绕着道德的困惑与伦理学的使命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自由热烈的讨论。一、道德的困惑与伦理学的使命陈延斌认为,道德的困惑归根结底是道德观念的冲突。第一,三种义利观即“义利并重”与“重义轻利”、“义利并重”与“重利轻义”、“重利轻义”与“重义轻利”的冲突;第二,新旧观念的冲突,如安贫乐道与勤劳致富,竞争上进和与世无争;第三,平等、公正观与封建等级、特权观的冲突;第四,人的价值观的冲突,表现为忘我与重我

  • 标签: 伦理学 江苏省 使命 义利并重 生产力标准 重利轻义
  • 简介:2004年10月19—24日,中国理学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市和井冈山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理学、江西师范大学和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23个省市和军队系统的17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并提交了110多篇论文。会议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着重就民族精神、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和交流。

  • 标签: 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第12届学术研讨会 江西 民族精神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正>去年12月22日至24日,天津市伦理学召开理事扩大会,以“商品经济与道德标准”和“伦理学研究的新思路”为主题,就目前我国道德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混乱现象及由此引发的重大伦理学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自由的讨论。来自伦理学教学,科研及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天津市伦理学名誉会长、市政协副主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天津市 道德生活 商品经济 大伦 市政协
  • 简介:<正>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于一九八八年一月十日在西安召开。大会审查并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章程,选出屈培恒、王磊、鲁克成、李健、俞正山、李兆方、张拴升、王凯利组成第二届理事会,一致通过冒君刚任名誉会长,屈培恒任会长,王磊、鲁克成任付会长,李健任秘书长,张拴升任副秘书长。大会收到论文11篇,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道德”和“道德与人”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会员大会 理事会 工作报告 道德建设
  • 简介:<正>广东伦理学于1991年11月2日至3日在广州举行主题为“职业道德与廉政建设”的年会。到会的会员有伦理学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也有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副会长除焕洲同志代表理事会作工作总结,回顾伦理学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会议经过酝酿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由李权时任会长,章海山、徐焕洲、陈思迪任副会长,李明华任秘书长,吴灿新、郑维铭任副秘书长。

  • 标签: 伦理学 换届选举 行年 广东 副会长 理事会
  • 简介:<正>重庆市伦理学学会为努力宣传十三大精神,促进重庆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1988年5月初开始,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理论与实践》节目里举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专题广播讲座。讲座共16讲,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出发点为中心,密切结合实际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特点、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政

  • 标签: 广播讲座 道德建设 伦理学 重庆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简介:<正>江苏省伦理学‘改革与道德’理论讨论会于去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苏州举行,会议就经济改革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并有重点地讨论了道德教育在经济改革中的重大作用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讨论会 江苏省 经济改革 理论讨论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 简介:<正>福建省伦理学研究会第五次年会于1987年12月11日至16日在三明市举行,会议认为,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我们学习、宣传、研究伦理学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道德结构,具有四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共产主义道德;第二个层次是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即社会主义道德;第三层次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最后一个层次是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每一高层次的道德都包括了较低一层次的道德的内容。道德层次不同,体现的道德境界也不一样。

  • 标签: 伦理学研究 研究伦理学 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公共生活
  • 简介:2009年4月16日至18日,中国理学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理学主办,浙江财经学院与浙江省伦理学承办。来自中直机关和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思想宣传部门的170多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 标签: 会员代表大会 学术讨论会 中国伦理 学会 浙江财经学院 中直机关
  • 简介:农业内含伦理之维,农业伦理不是农业的外烁。国内学术界对农业伦理的研究主要围绕研究缘起,厘定农业伦理学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梳理农业伦理思想理论资源,从伦理的维度探析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因应之策等方面来展开。深化农业伦理学研究,需强化农业伦理学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农业伦理思想、中国传统农业伦理思想、农业农村现代化中重大现实问题的道德治理研究。

  • 标签: 农业伦理学 回顾 展望
  • 简介:理学界的盛事:《中国传统道德》丛书出版秋紫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宏大、最系统的一套德育教材──《中国传统道德》,近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发起,国家教委组织和领导,汇集数十位专家编纂而成,前后历时两年多。中共中央总书记...

  • 标签: 中国传统道德 伦理学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优良道德传统 民族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朱贻庭教授的《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基于当今中国现实,究天人之际,明古今通理,察源辨流,举纲张目,勾勒出现代“中国理学”轮廓体系。“中国理学”是立足中国历史与现实,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用特殊的概念、义理逻辑、话语体系所表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说体系。“中国理学”似乎“说”的是中国“事”与“话”,实乃是从“中国”的角度“说”人类大家庭的普遍之“事”与“理”。“中国理学”不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富有个性的精神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理学”繁荣昌盛的光明大道。

  • 标签: 朱贻庭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 中国伦理学 再写中国伦理学
  • 简介:(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刚,1963年生,安徽绩溪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伦理学重点基地应用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和伦理学原理。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伦理学杰出青年 学者简介
  • 简介:<正>广西伦理学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8月7日至9日在南宁召开。参加大会的共六十多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广西伦理学学会的理事、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学会还聘请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范阳同志为名誉会长,聘请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罗立斌同志等为顾问。

  • 标签: 伦理学 学术讨论会 广西少数民族 范阳 副会长 广西社会
  • 简介:《道德经》(非竹简本)中的“德”概念从生成论方面来看,是一个相对于道的特殊性概念,相对于万物的普遍性概念,因而是一个共相的具体和具体的共相相统一的概念,它位于超越的实在和感性事物之间;《道德经》中的“德”概念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谷神”实现的原理,是一个精神生活的形而上原理;《道德经》中的“德”概念在道德实践上主要是“得”和“舍”相平衡的原理。《道德经》通过“德”概念使得个体价值指向一个形而上的、具有无限利益的生存领域,从而具有提升现实人格的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道德
  • 简介:作为从价值维度来思考和调适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伦理学,常常被共通性话语或普遍性价值准则来标示,环境伦理学中国的发展也是如此。然而,缺乏一种基于本土化建构视角的环境伦理学往往难免与现实生活世界产生隔膜或疏离,一方面表现为理论范式的缺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实践效度的弱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实现应当以范式确立和强化效度为价值圭臬。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本土化 范式 效度 实践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