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一、大学校园人文环境的概念及结构解析1.大学校园人文环境是“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下位概念,隶属于校园人文环境范畴校园人文环境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氛围,从内容上看包括学校精神、学校制度、文化活动、文化景观、校风、教风、学风和师生员工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等。大学校园人文环境则专指高等学校校园人文环境生态系统的总体情况。

  • 标签: 校园人文环境 大学 价值功能 精神文化生活 学校精神 结构解析
  • 简介:'班班通'工程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生活。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积极倡导以主体性教育为主的背景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所谓主体性,一般是指人在生产生活中参与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工

  • 标签: 中学生 主体性发挥 学生主体性
  • 简介:ThinkingCourse(思维教程),西方的大学普遍开设了这门课。爱德华·德·波诺说:“思维是驾驭智力的技巧”。大学生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掌握这种技巧。岂仅如此,管理效率也好,工作效率也好,哪一样也离不开思维效率,这门课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效率。让我们大家都来打开自己的思维之窗吧!

  • 标签: 课程设置 思维效率 学科 学习效率 管理效率 工作效率
  • 简介:隐性课程是相对与显性课程而言的,属于课程体系。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提出,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视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在大学里践行。素质教育的落实关键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隐性课程作为课程建构的独特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大学生素质教育 隐性课程建设 教育视野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课程体系
  • 简介:一文明生态村的科学内涵第一节文明生态村概念的三重含义“文明生态村”这个新鲜的名词是海南创造的,是海南人最先把她叫响的。那么,什么是文明生态村,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海南省的领导一开始就比较明确。时任省委书记的白克明在2002年1月5日召开的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明生态村就是指生态环境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先进村。从广义来说,也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的村。白书记在这里提到的“广义”一词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明生态村 精神文明建设 现场经验交流会 生态环境建设 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