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凡四训》是明清两代具有广泛影响善书经典,至今仍有很高知名度。现在仅见藏于日本三部凡重要文献,其实就是《凡四训》祖本。1601年单刻本《省身录》,是现存凡善书著述中最早刻本,也是《凡四训》首篇“立命之学”原型;1607年单刻本《立命篇》,已具备《凡四训》雏形;1701年和刻本《阴骘录》是一部“准汉籍”,其底本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不仅完全具备《凡四训》内容结构,而且多出了著名凡《功过格》,因此具有很重要文献价值及思想价值。

  • 标签: 袁了凡 善书 《省身录》 《立命篇》 《阴骘录》
  • 简介:《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体,从伦理本体论角度揭示生命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顺天"之于人之当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在不同向度上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生命存在之应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全面的"养生"。《周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改造自然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标签: 《周易》 生命伦理 性命之理 养正则吉
  • 简介:以《河图》《洛书》代表宋代易图,完全突破了象形化物象图画层面。以白黑点元素展现出完全抽象化图像。从图像来说,其核心内容除了“数”便是“方位”,是一种完全以形象表达抽象模式。而在黄宗羲、毛奇龄、胡渭等人看来,这样一种图像化经典解释方式无疑是易学发展中重大突破。但作为一种经典解释方式,易图学一定是对《周易》解释发展,而不能被当成圣人作《易》之由本末颠倒。这种对于易图学不同定位,使得清初学者们在重新构建易图学同时,不仅赋予“大衍”、“四象”概念以新诠释,也在重新梳理“象”、“数”关系同时,开出了易学发展新方向。

  • 标签: 图学 图书易学 象数 河洛
  • 简介:关于《武》“未尽善”原因,历来主流观点是:周武以征伐取天下,不如虞舜揖让而受。此观点或导向德由天授,或导向仁义两难,这显然与孔子思想相悖。除此之外,古今学者又提出了“未致太平”说和“声淫及商”说,这两种解释同样各有漏洞。考察《论语》中“善”字用法,可以得出:“尽善”并不是指道德无亏,而是指达到完满境界。进一步分析表明,美与真的统一是实现“尽善”途径,《武》乐因夸饰伐纣正义性而有违于此,所以孔子称其“未尽善”。在孔子理想中,美具有伦理意义,伦理具有审美的价值。

  • 标签: 孔子 《论语》 美学 天命
  • 简介:同之辩"表现中国古代""与"同"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二者辩证关系。中国""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社会规范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引领下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 标签: 和同之辩 和文化 和平外交
  • 简介:传统协商思想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重要理论来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协商思想融合发展经历一个从继承、内化到逐渐超越渐进过程.其中,借鉴继承方面,主要体现为发掘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价值协商思想;内化吸收方面,主要体现为将传统协商思想与现代协商理论相统一;发展超越方面,则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协商思想从多层面进行丰富完善.

  • 标签: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 传统协商思想 继承 内化 超越
  • 简介:庄子对语言有着深刻洞察。在他看来,道超出了语言范围,且语言时常会遮蔽大道,然而道又必须被言说,否则语言将走向沉寂与灭亡。所以。如何找到并运用一种能够言说大道即终极真理语言,便成了庄子思想重要问题。通过以隐喻为特征“三言”,庄子巧妙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彩文本空间。

  • 标签: 真理 语言 庄子 隐喻
  • 简介:古代马具有重要经济与军事价值,当时能够殉马者大多是一些身份较高贵族。本文通过将山东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以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遗址殉马坑进行相互对比,来揭示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之特点。

  • 标签: 东周 殉马坑 殉马方式和殉马对象
  • 简介:依托《中庸》,罗汝芳论工夫自“圣人分上说”,其境界工夫主张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侧重“默识”性体;强调“轻省”“直养”;属意“当下”检证,“因时”推进。以境界工夫进路考察罗汝芳哲学构建,其理论重心不在对抽象性征存有论探讨上,也不偏向于“下学上达”工夫取径,而集中在境界论哲学创造发挥。由此推导得出,罗汝芳在本体论、宇宙观哲学基本问题上由儒学立场出离。这一出离过程揭示中晚明以降心学流弊渐趋漫衍多面缘由深远影响

  • 标签: 罗汝芳 境界工夫 本体论 宇宙论
  • 简介:《庄子》一书对空间问题探索深入而精到,不仅阐述空间无限广大、无限深远以及空间关系相对性如大小、远近、精粗、内外,还揭示由于受到种囿、境囿、时囿以及知囿、物囿与俗囿影响,人们对空间认知极其有限.唯有通过“恬知相养”“安时处顺”“不缘外物”“静观得道”方式解囿,方能体会到崭新的人生境界.

  • 标签: 《庄子》 空间无限性 空间相对性 囿境与解囿
  • 简介:舞蹈是一门古老艺术,在漫长历史发展中,舞蹈会与周围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其本质之外社会价值.儒家文化从产生以来,作为主流文化无论是从舞蹈内在精神层面,还是从表象审美层面都深深影响舞蹈发展与变革,经历千年相互磨合相互作用,儒家文化在构建当下和谐舞蹈社会价值中影响甚重,甚至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 标签: 儒家文化 舞蹈 社会价值
  • 简介:以往诸多史学文献认为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或在浙江绍兴,或涂山、会稽山合一在江南寿春,或在辽西,唯《淮南子·论训》杨向奎力主禹会诸侯之会稽山在今山东境内.笔者经考察认为今山东日照市与五莲县边界上会稽山,就是禹会诸侯之会稽山.此会稽山在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之西15公里处,通过古史资料研究地下文物二重考证,证明两城镇遗址就是早期夏都禹都阳城.

  • 标签: 禹会诸侯之会稽山 禹都阳城 山东日照.
  • 简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管理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但是对于儒家管理学学术界仍然缺乏必要研究.与西方管理学相比,儒家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体现出更多全面性和合理性.同时这种人性假设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儒家管理学理论建构,使得儒家管理学实现德治与法治、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完美融合.

  • 标签: 儒家 管理哲学 人性 管理目的 西方管理学
  • 简介: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制定“适应”儒家文化传教政策,他们解读《易经》并竭力从中寻找基督教与儒家学说契合点。晚清新教传教士继承“适应”政策,并提出“孔子加耶稣”传教策略。《易经》麦格基英译本是“适应”政策“孔子加耶稣”传教策略产物,译本具有明显《圣经》色彩。

  • 标签: 《易经》 传教士 适应 麦格基译本
  • 简介:东汉时期,以经注律之风大兴,经学开始渗透入法学领域,法学受到经学极大影响。同时,亦有以律注经之现象发生并盛行。所谓以律注经,即援引汉代律令制度来解释儒家经书大义,何休即其代表人物之一,而其所注《公羊传》则为运用这种方法代表性作品。实际上,汉代社会历来经律并重并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经注律与以律注经是二而一、一而三,两者分别推动了法律儒家化与经义法律化进程,并共同促进了经律融合。

  • 标签: 《春秋公羊传》 何休 以律注经 经律互注 法律儒家化
  • 简介:从距今8500年前开始至距今3000年前,在上下五千余年时间里,黄河三角洲境内史前人类活动足迹经历一个由南向北逐步发展延伸过程,即从南部山区山前丘陵地带向北逐步推进,进而跨过现在小清河、黄河、徒骇河,到达北部沿海地区,直至覆盖整个滨州大地。期间,现黄河三角洲一带有两次较大文化繁荣时期,第一次龙山文化时期,此后经过岳石文化较为短暂文化衰退,到了殷商周初再一次迎来了文化大繁荣发展时期。

  • 标签: 黄河三角洲 龙山文化 殷商 文化大繁荣
  • 简介:戴震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历史上突出贡献,就是对于宋明新儒学理论批判,而这一批判代表性著作就是他《孟子字义疏证》。以《孟子字义疏证》个案,深入探索戴震关于“理”‘欲”关系辩证思考理论探讨,对于正确认识和合理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其中伦理思想优秀传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对西方哲学尤其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借鉴,深度发掘戴震哲学思想理论内涵思想内蕴,则有助于揭示其理论价值历史意义。戴震哲学思想价值意义不仅仅只是历史,而且也是现实,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不可规避必由之路不二法门。

  • 标签: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 “理”“欲”关系 “生生即赅条理”
  • 简介:图腾作为一种原始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符号,也是一种祈福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实在.如果说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多重关系构成中,人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且为跃动无限生命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那个积蓄生命“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生态合成力.

  • 标签: 图腾 图腾崇尚 生命有机体 生态合成力 文化多样性
  • 简介:古琴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音乐品格,寄寓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

  • 标签: 古琴 表现内容 思想 情感
  • 简介:摘要“常惺惺”本是佛教禅宗修行方法,最早由谢良佐引入儒学,到朱熹正式将其纳入理学工夫论体系,再到陈淳胡居仁等人结合天理论对“常惺惺”作出形上学阐发。“常惺惺”经由理学家援引与重新诠释,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完成了禅宗概念儒学化演变过程。

  • 标签: 常惺惺 禅宗 理学 儒学化 以禅证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