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对唐代经学家师古是否参与了《五经正义》的编撰这一问题,学者的看法颇有不同。通过考辨史料,可知师古于贞观十二年开始参加了《五经正义》的编撰工作,但在贞观十五年退出。退出原因为:在《五经正义》编撰期间,唐太宗筹划封禅之事,所用礼仪多采纳师古《封禅仪注书》的意见,但贞观十五年前往泰山封禅途中遭遇彗星,师古从而在政治上失宠;师古性格简傲,与编撰集团关系紧张,编撰队伍借机将师古排挤出去;师古与孔颖达等主撰者的学术观点不同,编撰集团将师古对《五经正义》所作的疏解删削至尽,因而后来《五经正义》的撰者中不提师古的名字。

  • 标签: 颜师古《五经正义》 编撰
  • 简介:钧(1504-1596),号山农,明代后期泰州学派思想家,也是同时期儒学民间化运动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王艮的"大成仁学",形成一套以仁为核心、以神为特征、以实践为旨归的"大中哲学"②思想.在泰州后学中,钧尤以独特的体仁工夫论及实践著称于世.即以工夫论而言,他将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说化为大中哲学的"体仁之方",但在具体进路上,又将之分作两个层次:"从心所欲"与"不逾矩".前者表现为提出"制欲非体仁"、"体仁之妙即在放心"以及"从心、从性、从情"等思想,主张疏导和顺任心性自然流行,此即所谓"放心体仁"说;"不逾矩"即是"知及仁守,庄莅动礼",意在顺任、放逸之后及时纠偏补正,诉诸知性见闻,并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这是儒学中一贯的"戒慎涵养"工夫.但是从"放心体仁"到"戒慎涵养"的工夫路径,其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割裂了工夫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且也与他所追求的一体圆融大异其趣.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工夫论 心体 王艮 后学 仁学 泰州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