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正>王孙,西汉武帝时人。《汉书》有传。本传谓其“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生前“厚自奉养”,凡养生之物无所不备。他认为人死无知,则不必靡钱厚葬,力主赢(通裸)葬。其死前令子曰:“吾欲赢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他的朋友祁侯认为他这样做有违“圣人之遗训”,且裸体地下见先人亦为大不敬。王孙写信给祁侯申论裸葬理由。文字不长,但颇可玩味,为省读者翻检之劳,悉录如下: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赢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廉财单(殚)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

  • 标签: 养生 圣人 死者 黄老之术 汉武帝 灵魂观念
  • 简介:在《两种自由概念》中,伯对消极自由的辩护是从两方面做出的:他既主张自由本身就是消极自由,又主张作为政治价值的自由只能是消极的。这两个主张虽然在形式上相似,但却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消极自由的继承者们同时接受了这两种观点,并进而认为消极的政治自由发源于消极的自由本身,由此得出了自由没有内在价值的结论。罗纳德·德沃金对自由问题的处理典型地体现了对伯自由观念的这种解读,本文通过对德沃金论证的考察,指出政治领域中各项基本自由权利必须以追求理想人生的积极自由为前提才能得到理解,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不截然对立,反而相互补充、共为一体。两种自由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为我们重新理解伯的自由观念提供了新的线索,而对伯文本的进一步考察和澄清则佐证了我们重构伯自由观念的合法性。

  • 标签: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内在价值
  • 简介:陈良运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全书58.6万字,734页。本书为“九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最终成果。《焦氏易》是西汉焦延寿所作的一部占卜书,也是一部四言诗集,本书即为作者对《焦氏易》作诗学解读的一部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

  • 标签: 易林诗学 焦氏易林 诗学阐释
  • 简介:简在建立起自己的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本体之后,继而展开了自己的心学工夫论。为此,他首先确立了自己的以“意起”为标准的善恶观。简认为“意”是心之起,“意”起则心蔽,心蔽则恶生。既然意起生恶,那么阻止恶产生的方法自然就是“毋意”。而要“毋意”,简认为只有依靠不借助言辞的直觉。简的直觉是指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也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而直接把握本心的方法。进而,简认为直觉“毋意”还只是阻止恶产生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体认至纯至善的心的本体,并与之同一。至此,简进一步提出了他的终极修养观:明心靠反观,即通过回思反省,达到整全性的复视和体认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

  • 标签: “心” “意” 直觉 反观
  • 简介:通过核对异文、辨析文字,我们对《易》中的十则失校、误校、误释之处作了补正,并进一步分析讹误之由,阐释意义,以期对古籍整理与易学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易林 校补 俗字
  • 简介:《焦氏易》的文学价值近期出版的上海社科院院刊《学术季刊》(1993年第2期),发表了著名古文论家、诗评家陈良运教授的《论(焦氏易)的文学价值》一文。作者指出:《易》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部占卜书。明代中叶以后虽有一些有见识的学者、诗人,开始注...

  • 标签: 《焦氏易林》 《易林》 文学价值 思想内容 中国文学史 艺术特色
  • 简介:本文通过与朱熹理气论进行对比考察,确认了罗山理气论的思想特色。即:元和六年(1620)以前罗山曾在朱子学式的思想和阳明学式的思想之间摇摆不定,自元和七、八年以后,氏在原理层面上接受了朱熹的理气学说并大力加以宣扬,而在应对现实问题即在应用层面上林罗山没有充分贯彻朱子学的理气论。

  • 标签: 林罗山 朱子学 理气论 排佛论
  • 简介:本文旨在对以赛亚·伯《两种自由概念》发表后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自由概念与观念的争论作一综合评析。本文评介了麦卡勒姆的三要素自由概念,分析了哈耶克、阿伦特以及米勒等人对自由观念的划分,以揭示自由这一复杂的政治哲学概念的多重维度及其关联。

  • 标签: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伯林 概念
  • 简介:当代学人尊之“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对汉代焦延寿《易》给予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与《诗经》“并为四言诗之矩矱”。《管锥编》立《焦氏易》专题,论述《乾》、《坤》……《未济》等三十,涉及辞数百篇。先生慧眼独具,对所论及篇、句的文学价值,从“造境寓意”、“拟象变象”、“词令之妙”等方面作细致分析,纵横比较、中外沟通,使《易》的文学意义凸显于两汉文学背景之上,亦为中国文学史之奇葩。但钱先生以“文本自足”观认为不必为《易》姓焦姓崔“判儿猫之是非”,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 标签: 焦延寿 易林 诗经 钱钟书
  • 简介:简认为"易本占筮之书",而"易"本质上为一,"易"所言万事万物及其变化、以及变化之道均是通而为"一",从彻底的方面而言乾坤之道也为一,这涉及到一多关系问题;而卦爻辞在于"明人之道心",并以"人之本心或道心"来界定"己",性形不二,道心本质上就是道自身。故"易者,己也"另一深层表达是"人心即道"和"天人本一",其核心是以易为己、以心释易,蕴含着心物关系问题。他以"意"作为区分道心和人心的标准,善恶之分与心意关系有内在性关联。笃信孔子的毋意论,简提出了与《大学》诚意论不同的以"不起意"为主旨的工夫论路径。

  • 标签: 杨简 《己易》 道心
  • 简介:程门弟子时承洛南传,开拓了洛学在南方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为南宋朱熹闽学的诞生并上承二程洛学为儒学正脉提供了必要的学脉渊源。时的理学思想即是以洛学为宗,在洛学的论域内所作的阐释与发挥,他强调理本气化,重视分殊之用,主张反身格物,关注静中体验未发等,这些观点虽不为后学朱熹完全泥守,但却有开启闽学端绪之意义。时的理学思想在程朱理学的传衍中起上承下启的作用。

  • 标签: 杨时 洛学 闽学
  • 简介:岐派禅师继承黄龙派的革新运动,用唯一的“理”来消解公案的差别性,实现了公案的平等化.在此过程中公案的具体意义不断地被抽空,出现了"悟"的纯粹体验主义.这些动态为大慧宗杲看话禅的出现做了准备.

  • 标签: 公案禅 看话禅 临济宗杨岐派 五祖法演 圜悟克勤 大慧宗杲
  • 简介: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广大民众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之后,另一种压制力量——“多数人的暴政”——正在隐秘地侵袭个人自由。密尔试图以“自我保护”为原则给个人自由划定一条不受公共权力干涉的边界。伯面对20世纪人类自己造成的巨大灾难,认为“理性一元论”所形成的“观念的压迫”是其根本原因。他把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以“消极自由’’对抗“观念的压迫”,提醒人们警惕“积极自由”的变异。伯的自由观是在继承、批判和发展密尔自由观基础之上形成的。

  • 标签: 密尔 伯林 自由 划界 观念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向奎教授是造诣深厚、博学善思、富于创造的学者。值此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五十五周年之际,笔者拜访了先生,请他谈一些研究心得。现将先生论学大要摘述如后。(一)在历史文化方面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句话,从中国传统文化角

  • 标签: 杨向奎 天人之学 哲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 和谐
  • 简介:金哈剌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茀(今中东叙利亚一带)文士,其《南游寓兴诗集》湮没已久,仅在日本存有钞本.哈剌师从名儒王壎,喜读《周易》,为官践行儒学、重视教育;诗篇中洋溢着忧国忧时、仁民爱物、笃于友情的儒者情怀.从儒学视域解读金哈剌,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位文士的人品、诗品,进一步证实元代西域人溶入汉文化的史实,亦可见儒家思想丰富了异族士子的精神境界,是中华民族甚至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且哈剌融摄四教,将固有之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融于一身,这也可为今天多元文化的调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历史的镜鉴.

  • 标签: 儒学 元代文化 金哈剌
  • 简介:本文拟对南宋慈湖的重要哲学文献《绝四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打开领会慈湖思想的新境界。本文认为,慈湖的哲学,存在着一个"一"—"心"—"觉"的动态结构,而《绝四记》这篇文献,则代表了这一动态结构的基本完成。慈湖关于"绝四"的讨论,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以"心"与"一"的纯然相契而实现"觉"的途径,是为通达于圣人之境的光明道路。

  • 标签: 杨慈湖 《绝四记》 “一”—“心”—“觉”
  • 简介:自西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获得独尊地位以降的两千年中,经学研究基本占据着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主流地位,虽然其内部也不免有所谓的今文古文之争、汉学宋学之别。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几部获得官方认可的儒家经典,在排斥对其它学派所尊奉的典籍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同样排斥了没有获得官方认可的儒家典籍,《孔子家语》一书的流传过程应当就是这样的例子。自三国王肃注解《孔子家语》,王注本面世之日起,排斥之言,甚至疑伪之声始终不断。

  • 标签: 《孔子家语》 杨朝明 通解 儒家典籍 汉武帝时期 “十三经”
  • 简介:旧学邃密新知深沉──评忠军同志《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刘大钧最近,忠军同志的《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又在齐鲁书社付梓了!该书由魏晋隋唐述及宋元,所论述介绍的历代易学大家将近三十人,这些人都是在他们所处时代造成极大影响的人。我高兴地看到:作者对...

  • 标签: 汉《易》 发展史 《系辞》 象数 《文言》 易学
  • 简介:廖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成丰二年(1852)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任龙安府教授。人民国后,出任成都国学专门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前夕,患病退居乡里。民国二十一年(1932)病逝,享年81岁。廖平是近代蜀学复兴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全国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

  • 标签: 廖平 大师 蜀学 近代 集成性 成果
  • 简介: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李惠斌雪冬主编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一书编入了。

  • 标签: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 李惠斌 杨雪冬 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