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在政府间关系的问题上,国外研究作为一种学术背景引导与启发了国内的学术研究,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在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问关系的“十字型博弈”框架,从纵横两个截面解剖政府间复杂的博弈关系,并结合西方“府际管理”的理念,提出我国“府际治理”的思路。本文还提出“府际信任”这一话题,并探讨它在府际合作中的作用。

  • 标签: 府际关系 十字型博弈 合作博弈 府际治理
  • 简介:家族企业从被经济学、管理学界所忽视到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热点,确实是中国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事。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成果,专著和论文也充塞各类学术期刊,这些研究借助了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理论,反而经济学没有很好地给出家族企业应有的理论框架和理论的出发点。本文的目的是尝试为家族企业提供一个整体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主要是借助演化博弈论为家族企业研究寻找一个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当前家族企业研究几个主要出发点及家族企业研究理论基础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家族企业不过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态演变的必然产物;第三部分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家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指出家族企业会根据惯例传承下去,或者通过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治理结构演化而成现代公司。

  • 标签: 家族企业 演化 博弈论
  • 简介:方以,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1671年),是明末清初(相当于十七世纪)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三为约法”的方法论,用以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及认识规律。

  • 标签: 方以智 解析 十七世纪 明末清初 认识规律 运动变化
  • 简介:思孟五行与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乐书》不仅保留了思孟五行,而且以汉代五行图式,凸显“聖”德的地位。“聖”居中,含容“仁义礼”,君位,宫音,土德,具有包容、为主、统合、生生的意蕴。《荀子》、《中庸》,特别是《孟子》与《孟子字义疏证》中有不少关于“聪明聖”与“天德之知”的材料。戴震的发挥,深得思孟五行的个中三昧。与“聪明”相联的“皇”是一种“神明”、“天德”,是对“天道”的体悟或神契,是体验、接近超越层的“天德之知”。切不可从知识论的视域,特别是主客对待的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思孟五行。思孟五行是具有终极信仰的、以天道观为背景的“天人聖五行观”,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形上学的思想,其枢纽是“聖”。

  • 标签: “五行” “聖”德 天道观 道德形上学 汉代 思孟
  • 简介:以崇讷经取向为旨趣的孔子圣人观,也因固有的神秘化取向而存在一定的理论缺失。对此孟子扬长避短,认为理想人格之于每一个道德实践主体都有着逻辑的与现实的普遍平等性,而且内在根据即是作为仁义礼四德之浓缩与升华的“仁且”。就“仁且”如何促成理想人格来说,孟子针对一般人在心性修养过程中于自我反思,所以特别强调了之于仁的扶持作用,同时针对一般人在人从占喜欢同流合污,所以将“仁且”视为对理想人格的哲学思

  • 标签: 孔子 孟子 圣人观 理想人格论 仁且智
  • 简介:哲学诠释学面对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对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中国哲学发展了不同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传统,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问题,西方哲学诠释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道与言,而中国哲学诠释学关注的问题则有四个:道、言、、境。中国哲学诠释学具有逻辑的自足性与自治性,它在历史的展开过程中呈现为思想理论的圆环。

  • 标签: 哲学诠释学 "原型" 意像语言 智的直觉 无我之镜
  • 简介:关学有史肇端于明代冯从吾的《关学编》;嗣后关学学者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皆起而续之,遂有《关学续编》;民国间,为宦陕西的川籍学人张骥又编有《关学宗传》,这些都是有关关学学术史的重要文献。但或因其“牵合附会之习”而滥入,或因“拘于门户之见”而摈弃,这些文献对于关学史的认识都存在不少缺陷。现代学人撰写的与关学思想史相关的论著,较早见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

  • 标签: 《关学编》 思想史 科学内涵 思想历程 《中国思想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