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公元5世纪初,儒学经由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从中国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经由同样的路线传入日本。至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朝的政治外交,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直接从中国隋唐帝国输入先进的文物制度,儒学和佛教在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层面,开始对日本文化发挥影响。本稿拟以推古朝圣德太子摄政改革期间颁布的“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以及“三经义疏”等为主要依据,考察圣德太子对儒学和佛教的兼收并蓄,了解儒佛同样作为外来文化是如何得以互无冲突地适用于彼邦,藉以探讨儒佛思想之于多元文化中得以会通的共同价值基础所在。

  • 标签: 圣德太子 儒佛会通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三经义疏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开篇表述了个“目的链”分析,他论证说:我们所有的实践与探究都旨在获得某个好,而每种好之所以好,又是因为有助于获得下个好;这样,这些“好”就会排成个“为了为了为了”的手段目的链条,其尽头指向“终极好”。终极好的价值源于自身,而不再是因为服务于下个好而好。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说这样的终极好就是“幸福”这个至善——幸福概念是整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在现代,对自由主义主流政治思想不满的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重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智慧时经常诉诸它。事实上,不仅政治哲学家们日益钟情古典幸福论,而且各国政府今天也正在现实政策规划中直接写入“幸福指数”。

  • 标签: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柏拉图 《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哲学家 朋友 主流政治思想
  • 简介:<正>苏州儒学研究会,在原老年大学儒学研究会的基础上,经过年多的筹备,于1987年2月25日至27日召开正式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与会者大多是已离休的老同志,也有部分中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各届人士。在会上交流的论文有十二篇,涉及的课题较为广泛,而且带有苏州地方特色,学术讨论气氛极

  • 标签: 儒学研究 学术讨论 苏州市 社会 中青年知识分子 地方特色
  • 简介:哲学存在论的政治性和政治本身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哲学存在论的当代形态。政治哲学成为第一哲学不仅是哲学形态变迁的结果,而且是政治作为社会历史维度的当代转型在思想上的种体现和要求。哲学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中形成,政治权力应该在哲学理念的引导下运行,政治与哲学相互规定并相互构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第一哲学 当代形态 政治权力 存在论 内在统一
  • 简介:作为落实2014年7月3日中韩两国首脑会谈时达成的两国应加强人文学术交流的共识的年度项目,以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与文化认同性为主题的第一届中韩人文论坛于2015年10月30-31日,在韩国汉阳大学首尔校区的汉阳综合技术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共同主办。参加本次论坛的两国学者有二百多人,其中中国学者有90多位,韩国学者有100多位。

  • 标签: 人文论坛 中韩两国 首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 中国学者
  • 简介:<正>1987年12月5日至9日,在济南举行了由山东大学主办的“国际用易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国内代表认为,根据目前周易学术活动的需要,应将筹备组扩大为筹备委员会,方能代替中国周易研究会的部分职能。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推选出十多位代表组成中国周易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名单如下:委员:刘蔚华、陈俊民、方克立,余敦康、唐明邦、刘大钧、潘雨廷、徐志锐、王兴国、陈金

  • 标签: 筹备委员会 学术讨论会 周易研究 山东大学 学术活动 文化研究
  • 简介:在任何现代政治场域中,过度关注、强调、放大人民的抽象形象都是不明智的,只有具体的人民才是正当性的真正源泉。本文据此着力于共和国六十多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勾勒了不同时期并存的三个人民形象,指出必须发现具体的人民,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良性的政治互动、良好的治理状态。人民必得发现,必须发现人民,理想政治大厦才能有坚实的支点。

  • 标签: 人民 发现人民 人民的形象 抽象的人民 具体的人民
  • 简介:本文在肯定“经济”假设及其理论应有意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归纳西方经济学社会科学研究相关成果,结合现代世界经济活动的新特点,对“经济”假设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批判。文章进步探讨了这理论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从根本上说是脱离了人类的实践本质,脱离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特点。文章同时认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积极的理论批判和理论建设,构建综合性理论学说,是把握经济活动规律,正确指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经济人”假设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人类本质 社会实践
  • 简介:世界第一部三国题材文学史——读李福清《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统》王长友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福清先生,是俄罗斯当代杰出的汉学家。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对三国题材文学的研究造诣尤深,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

  • 标签: 民间叙事诗 《三国志平话》 三国题材 历史演义 文学史 《三国志演义》
  • 简介:<正>关于的本质,的本性,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等等问题,都可以归入人学的范畴。中国古代哲学以人为中心,向来注重对的研究探讨,因此虽无完整形态的人学,但人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关于的理论也异说纷呈。本文试对法家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演变轮廓,作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人学思想 人的发现 以人为本 封建化改革 《左传》 春秋时期
  • 简介:<正>华东六省社会科学院第六次协作会议于1990年11月5日至10日在江苏省苏州举行。上海、山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江苏等华东六省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及各院科研处、办公室、人事处、情报资料研究所、外事处(室)、图书馆和刊物

  • 标签: 协作会 社会科学院 地方社科院 图书馆 情报资料 苏州市
  • 简介:"经济"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个简单的事实;"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的利己属性是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致.

  • 标签: 经济人 权利 制度安排
  • 简介:我国儿童保护问题频发与民事司法救济应对乏力,体现出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改革还在浅滩,要实现制度的深入发展必须关照其应有的制度品性。本文从日本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的理念、定位与制度结构中分析其机理,以未成年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尝试构建我国“双轨制”的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制度体系。该体系包括以未成年人人事诉讼与家事审判为核心的专门审判程序、以法定代理制度与特殊保护规定相结合的普通审判程序。未成年人民事审判“双轨并行”,是彰显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特质,传承少年司法经验,对未成年深度司法关怀的最优路径。

  • 标签: 未成年人民事审判 未成年人利益保护 双轨制 程序
  • 简介:<正>整个宋明儒学的基本精神是确认人性,并进而通过对存于人性中的天理与人欲之张力的处理,以重建儒家人的哲学.刘宗周是宋明儒学的殿军,他三易其稿的《谱》是宋明儒学的最后写本.这个写本不仅是对以往思想的简单总结,更是直面阳明心学之后晚明思想所出现的裂变所作出的回应,宋明儒学的最终归结便于这种自身的推进发展中完成.然就笔者所见,除吴宓于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讲授“文学与人生”课程时将《谱》列于“应读书目”(吴宓文学与人生》第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表现出特别的重视外,少有学者对刘宗周这自认为最重要的著作作专门讨论.本文在借晚明儒学内外的问题以说明刘宗周《谱》的性质之后,细论《谱》,期望能展示出来明儒学人学最终归结的精神旨趣.

  • 标签: 刘宗周《人谱》 宋明儒学 心性本体 功过格 王阳明 人的哲学
  • 简介:山东大学主办,凤凰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协办的《子海》首批重大成果发布暨“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工程”论证会,于2013年11月3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

  • 标签: 成果 珍本 工程 两岸 文化业 山东大学
  • 简介:<正>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进攻江苏。我省军民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浴血奋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鸦片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而光辉的页。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发扬和继承爱国主义精神,特撰此文。

  • 标签: 鸦片战争 抗英斗争 英军 清政府 扬子江战役 江苏
  • 简介:3月8-17日,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和古典学教授彼得·辛普森(PeterSimpson),就亚里士多德的四部伦理著作作了四次讲座。在讲座中,辛普森教授系统回顾了有关亚里士多德四部伦理学著作真伪的学界争论,用充分的内部和外部证据阐明这些著作是亚里士多德为不同听众撰写的,因有着不同的目的,从而导致了这些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辛普森教授还用丰富的材料讨论了当前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在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 标签: 《尼各马可伦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亚里士多德 论坛 辛普森 大学哲学
  • 简介: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观中“天”与“”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周易》的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最早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的“天人合”观多有论述,但却没有明确...

  • 标签: 《周易》 天人合 大衍之数 宇宙模式 宇宙生命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