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考察规约隐涵、性会话隐涵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提出了语句非真值条件意义再处理设想,即缩小“隐涵”范畴,扩展“语义预设”范畴。具体言之:解散隐涵集合体,只保留特殊会话隐涵,即“隐涵”等于“特殊会话隐涵”;取消“规约隐涵”概念,把它归入语义预设(强规约隐涵归入典型语义预设,弱规约隐涵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取消“性会话隐涵”概念,把它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预设”概念外延扩展后,其分类系统则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再分为典型语义预设与非典型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再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和实质性条件语用预设。

  • 标签: 规约隐涵 一般性会话隐涵 预设 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归类
  • 简介:哲学问题或者说元问题是哲学究竟该如何界定问题。几千年哲学发展史就是哲学寻求自身合理定位历史。由于哲学自身身份或定位认识不清,我们哲学书总是以种非哲学方式诉说着哲学问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分别以自然、社会和思维为研究对象,哲学研究虽然离不开自然、社会以及思维关注,但从根本上看,哲学面对仅仅是人自身,并且也只能站在人立场上去关注和理解自然、社会以及思维。

  • 标签: 哲学发展史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意义 哲学研究 元问题
  • 简介:<正>《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诗”“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诗可以兴”“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诗”“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现代学者“兴”解释也不尽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卷本》“诗可以兴”“兴”义,采取朱熹

  • 标签: 孔子 朱熹 论语 社会作用 道德修养 政教
  • 简介:文献记载认为,汉石经《论语》属于《鲁论》系统。通过《隶释》残字梳理以及石经与今本《论语》文字勘,可进步证明汉石经《论语》确为《鲁论》。汉石经《论语》用字并非全为正字,虚字增减与今本差别较大

  • 标签: 汉石经 《论语》 《鲁论》
  • 简介:郑玄是汉代重要《论语》注家之。有关郑注性质,文献记载不太致。通过郑注异文资料详尽比勘可以看出,郑注是杂糅汉代三种《论语》而成,并不单纯属于某《论》。郑玄注释注重经典义理阐发,注重礼仪制度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具体背景,同汉代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于再现历史上孔子形象。

  • 标签: 《论语》郑注 性质 义理阐发 以礼注经 孔子形象
  • 简介:《易传》与道家哲学有共同文化母体,其易本体曾经也是混沌,也可以从象与精两方面去认识,但二者旨趣迥异,道家讲复返,《易传》讲解析。《易传》在建构其哲学过程,确曾运用了道家些概念,如大恒、得,但最终这些概念都被放弃,原因在于这些概念不能满足易哲学重解析内在需求,容易与道家哲学混淆。《易传》学派属性仍当以传统儒家说为优,只是其成立有个过程。

  • 标签: 《易传》 学派归属 儒家 道家 易本体
  • 简介:最近公布清华简《厚父》,学界基本认同其为《尚书》类文献,但有《夏书》说、《商书》说、《周书》说,通过分析三说,判断《厚父》可能是源于创作于商初"语"体档案,是商汤灭夏后,访夏王室贵族厚父,借鉴夏代贤王恭明德事迹,以史为鉴产物。商汤与厚父对话,经商代史官记录整理成为商代典册,商代官学教育传习而得以保存,成为《商书》篇。经历商周王朝鼎革,周包括《厚父》在内商代典册档案进行整理,因其载有夏代贤王明德事迹,具有较强史鉴意义而得以继续流传于世。至战国中后期,《厚父》依然存世,见引于《孟子·梁惠王》,而清华简《厚父》则可能是战国时流传于楚《商书》抄本。《厚父》对于判断《商书》时代、证明夏王朝存在性意义重大。

  • 标签: 清华简 《厚父》 《商书》 创作时代
  • 简介: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滞纳金概念及法律性质等具体问题均未予以明确规定,由于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澄清,以致不管是立法上还是实践,滞纳金均存在混乱、争议以及矛盾状况。本文拟从滞纳金内涵追溯以及现有学术研究成果梳理及剖析入手,滞纳金法律性质作进探讨。

  • 标签: 滞纳金 执行罚 损害赔偿 行政处罚
  • 简介:浅议新形势如何提高护士职业道德雄霞党十四大确定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个新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上诸如“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亦在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神圣使命护理队伍...

  • 标签: 护士职业道德 新形势 如何提高 护理队伍 护理质量 社会群体
  • 简介:先民信奉术数有天启与人为之别。天启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天垂象,示吉凶”,人为则是以卜筮“决嫌疑,定犹豫”。龟卜繁难,筮占简易。殷人尚卜与周人用筮,实为不同民族稽疑习惯。周人受封于商,殷周始有文化往来,而周人迁岐之后,殷人之龟卜乃行于周邦,但周人仍以筮占为主。周朝开国立基,依其传统稽疑之法编纂筮书,称之为《易》,其命名之朔,正是着眼于龟卜繁难与筮占简易。而《周易》卦爻辞乃旧有之象占、星占及筮占甚至龟卜之辞鸠合与改编,具有相当程度加工与润色。六十四卦卦画符号原初功能就是“纪数”与“检索”。内“贞”外“悔”爻辞顺序,也是针对六十四卦卦画绝大多数皆可“表里视之,遂成两卦”所作规定。因此,《易》之所以名“易”,是相对龟卜而言,筮占简单容易;二是筮书编成之后,卦画符号具有方便检索功能。而各种不同筮法,皆可视为筮书不同检索方式。

  • 标签: 《周易》 卦画 卜辞 筮法
  • 简介:基于农村社会特定关系结构,我国基层司法权力运作表现出了相当大灵活性和变通之道;而能动司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基层法官职业角色和行为规范。这既是司法机关主动回应社会诉讼需求、满足民众正义期待、重塑自身合法性基础努力,也是基层法院提升自身自主空间尝试。但农村基层法官实用主义路径和方法也存在过分依赖个人经验、解纷成本过高等实践问题。

  • 标签: 能动司法 基层法官 角色扩展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颜氏家训》是部流传广、影响深家训名著,其中《风操》篇,避讳、取名、称谓、交际、丧事等礼俗文化具体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和辨正。礼与情之间,作者颜之推采取了调和、变通态度,表达了情礼兼顾、以礼为归宿思想宗旨。《颜氏家训》以情礼调和方式在世俗社会日常礼俗中保存了儒家礼教基本精神,使儒学历史文化功能通过具体礼俗得到了充分体现。

  • 标签: 《颜氏家训》 颜之推 礼俗风尚 儒家礼教
  • 简介:王船山学宗张载。以易学为人路构建起形上学体系。他从易学最基本象理问题出发·提出了“《易》之全体象·象理隔”易学基本理念,并据此导出“即象以见理”易学方法论。他以此象理易学视野和方法来统摄《六经》。进步得出了“《五经》皆象,《易》统其理”经学观。并主张治经要以训诂为根基,以义理为标的,从而使他经学呈现出汉宋兼采并治学术特色。

  • 标签: 王船山 周易 象理无隔 经学观
  • 简介:《管子》科技史教学地位和作用刘青泉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以撰写1400多万字《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而享有盛名。李约瑟博士原来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生物化学研究,1937年(当时他37岁)开始学习中文,此后转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他最初学习...

  • 标签: 《管子》 科技史料 管仲学派 科学思想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史
  • 简介:晏婴以极忠尽谏闻名,而其劝谏主要内容便是要齐君效法古之贤君爱民、重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本文以为据,描述晏婴谏诤形象和高超进谏艺术与技巧.

  • 标签: 《晏子春秋》 晏婴 谏诤形象 民本思想
  • 简介:文章针对学术界普遍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主流观点,经、礼关系和“法典”古今含义进行辨析,认为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都是不够准确。文章随后分析了汉礼制作过程和汉章帝制礼主观意图,认为《通义》是章帝为制作汉礼而预先诸礼义理和礼制框架进行甄别与审定产物,它直接派生了章帝命曹褒撰定《汉礼》,因此把它定为“礼典”是比较恰当

  • 标签: 白虎通义 经学 法典 礼典
  • 简介:《象传》性质新探刘保贞引言今本《周易》,《象》传又分《大象》和《小象》两部分,分别系于卦辞和爻辞之下。这种形式首先是由郑玄改定,《象》传原貌并不这样,而是独立成篇。《三国志·魏志》记载:“高贵乡公问淳于俊曰:‘孔子作《彖》《象》传,郑玄作注...

  • 标签: 卦象 卦序 大象 “象” 《月令》 六十四卦
  • 简介:姚配承惠栋、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种沟通象数、义理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
  • 简介:朱彦民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全书263页,37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跨学科视野易学丛书》(第辑)部。该书旨在以史学为视角,易学发展史进行综括式探究。

  • 标签: 易学 史学 大学出版社 简介 学科视野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