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礼”、“义”、“廉”、“耻”为国家的“四”,《管子》曰:“国有四,一绝则倾,绝则危,三绝则覆,四绝则灭。”可见“礼”、“义”、“廉”、“耻”犹如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如果有一根断裂,就会危及国家的安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我们要借鉴“守国之道,在饰四”的治国之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的合理因素,加强道德建设,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富强。

  • 标签: 《管子》 四维 启示
  • 简介: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提出“四不张,国乃灭亡”治道思想的是《管子》。历代学者对其持肯定态度,但柳宗元却是例外。他以《管子》释义四有误、“廉与耻,义之小节”“不得与义抗而为”为由,论证四的提法不确切,进而得出“四者非管子之言”的结论。实际上,这是一种教条主义的学究式裁断。

  • 标签: 《管子》
  • 简介:《论语·先进》第章,是对孔子“厄于陈蔡”记述最早、最具权威性的珍贵文献。释文本、朱注本的分章“从郑氏”并不为错,清及近现代学者对朱注的质疑有误;此章传述弟子,可能是有若或曾子。孔门四科十哲的成才与成名,与他们跟随孔子经历陈、蔡之厄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论语·先进》 分章 厄于陈蔡 考论
  • 简介:布洛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国家社会主义批判、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想象的真实乌托邦”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布洛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现代中国哲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的科技物质文明,已经全面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西方的哲学思潮也趁势而入。在20世纪当代中国哲学家中,惟有方东美和程石泉先生,在面临这项挑战之时,以他们的智慧洞见中国哲学优胜之处,是在关于圆融的思维形态。无论是原始儒家、道家,受到《周易》的影响,还是隋唐华严佛学中国化之后,灿然完备,均以圆融为其特色。这圆融的思想,可和当代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所标榜的机体哲学会通,指示了中西哲学交流的通道。

  • 标签: 方东美 程石泉 易经 核心思想 哲学
  • 简介:承继前篇,本文以逐章解读的形式,对帛书《厽子》下半部分中的疑难词句和其中所涉及的易学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疏通,试图解决先秦及汉初易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帛书 《易传》 《二厽子》
  • 简介: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两元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性两元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性的意义,而天地之性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性(善恶混)而走向一性(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一性的互为胜负。“一于气”的性之两元也可以在一气一性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中国传统有机宇宙在晚清遭遇基督教自然神学的挑战。而天演作为晚清时代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科学宇宙,与传统中国的有机宇宙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宇宙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被一个超越的上帝创造的;两者都坚持宇宙万物的发展动力和规则来自宇宙自身而非外部事物。这使天演能够被中国知识分子用来支持传统有机宇宙,并对抗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神创宇宙和机械宇宙。这是天演迅速风靡知识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内在原因。

  • 标签: 天演论 有机宇宙论 机械宇宙论 神创论 自然神学
  •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重要的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次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次谦之韵》诗均系于嘉靖年。本文考证出《次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 标签: 阳明 严滩 《次谦之韵》
  • 简介:本文通过对唐代具有代表性的道典的分析,参照的相关论述,揭示了道教在吸收消化佛教思想过程中的变化及特点.认为佛教的中国化是道教消化解构佛教与佛教老庄化整体互动的结果.佛道教之间的相互吸收借鉴,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 标签: 道教 佛教 缘起论 中国哲学 元气论 教义
  • 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澂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澂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

  • 标签: 佛学家 佛学讲义 藏书目录 中国佛学院 中国佛教 先生
  • 简介:田骈是稷下学宫中著名的先生之一。因书阙有间,关于田骈的身世及行事,难以详述。本文兹据现有史料,对其行事及思想作一粗疏的考。田骈的思想属稷下黄老学派,黄老之学是道家与法家的统一。田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术观、齐物观和法治观。他的道术观没有抓住道的本质,他的齐物观没有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他的法治观则尚法而无法。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愧是先秦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 标签: 田骈 稷下学宫 黄老学派
  • 简介:张岱年先生认为,“命”是人生问题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讲有命,以后儒家都主有命”,孔子所谓命“大致说来,可以说命乃指人力所无可奈何者。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之成功或失败,即此事的最后结果如何,并非做此事之个人力量所能决定,但也不是以任何个人或任何其它一件事情所能决定,而乃是环境一切因素之积聚的总和力量所使然。如成,既非完全由于我一个人的力量;

  • 标签: “命” 朱子 人的力量 人生问题 张岱年 后儒家
  • 简介:“儒家精神”,是中国文化中一件不可能忘却的“遗嘱”。无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释读为某种“哲学”或某种“宗教”,也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诠释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或一种行为的“实践”。因此提出一个“儒家精神”的问题以讨论之。

  • 标签: “儒家精神” “性” 民族文化 “践形”
  • 简介: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

  • 标签: 管仲 孔子 如其仁 子曰 知礼 《诗》
  • 简介:“熟”,是中国文化一个极富意蕴的概念,曾国藩的“熟”辨,也别具一格,曾国藩“熟”,取“先立定规模后求精熟”和“仁亦在乎熟之而已”,为“熟”之路向;讲“熟仁有恒”和“熟仁有悔”,确立“熟”中应有的“几”因素;窥“熟中有志性”和“熟在有通性”,引“熟”走向种审美意境和自由境地。曾国藩的“熟”之镜界中包蕴种深刻的成熟意识,在成人成文成万事之中,同样,在讨论“熟”中,使儒道(庄子)在各自的熟境理念中引向种共同旨趣。

  • 标签: 曾国藩 熟辨 熟境
  • 简介:<正>《尚书》中的周书《吕刑》,向来给经师们以许多困惑,首先吕国称王,开篇说:“惟吕命王,享国百年。”在宗周范围内,除周王外,都是侯国,不能有它国称王。而且《吕刑》在周书内与其他各篇内容不相类,系统有别,思想范畴不相属。近来我曾经有几篇文章涉及此一中国古代史上的大问题。(见《以社以方》、《基础科学》等文)我们说,中华民族是炎黄之后,但后来黄帝一系成为大宗,而炎帝一系,默默无闻,那么所谓炎黄之后,炎帝

  • 标签: 吕刑 中国古代史 炎帝 黄帝 周书 思想范畴
  • 简介:侯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0.6万字,228页。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象以尽意——无往而不适的意象。这部分对爻象、卦象、数象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阕发了《周易》所蕴含的深邃的易象内涵,详细阐述了整个易象体系、周易的取象方式,以及易象中的简易、变易、不易的特征。

  • 标签: 易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易》 卦象 深邃 变易
  • 简介:梁韦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全书28万字,348页.本书是在作者自1992年以来发表的30余篇有关易学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收入《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第辑)中.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易学考,下编为易学,书末附有"业师金景芳的易学"一节内容.上编由五章内容构成,主要是对关涉思想史上一些认识是非问题的考证.

  • 标签: 《易学考论》 梁韦弦 中国 哲学思想 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