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庄子哲学是目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牟宗三对康德哲学中自我问题的理解和现象学的意义生成理论分析庄子的自我问题,认为庄子哲学中的""有三个意义,即真我、现象和逻辑;"成心"不仅可以统摄""的三个意义,而且是现象世界或者说的意义世界的生成论根源;"坐忘"是与意义世界的生成顺序相反的认识真我、回到真我的方法和过程,即庄子的"达道之方".

  • 标签: 庄子 哲学 “吾丧我” 意义生成
  • 简介:本文主旨,在说明《易》是中华民族综合文化的起点。它是原始综合的,而不是后世科学分析的,其内容极为丰富。作者认为,《周易》是《易》发展史上的第二阶段,《易传》为第三阶段,后世种种“易说”为第四阶段,此外,还有个第一阶段,那就是原始一段,即“毛胚阶段”。这一阶段的精义,历来说易者,甚少发挥,本文拟补此缺。

  • 标签: 发展史 宗教信仰 神秘主义 神秘色彩 境界 八卦
  • 简介:中国学术和思想的发展历史可谓经学的阐释历史,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朱熹就是宋代理学确立的关键人物.文章在叙述宋代理学的兴起及发展过程中,探讨了经学向理学转向过程中的阐释学思想的变迁,通过这一历史梳理,说明朱熹在其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文章包括五部分内容: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二、“理一分殊”与本体阐释,三、“尊德性”与“道问学”,四、“六经注”与“注六经”,五、朱熹在经学阐释史上的贡献.

  • 标签: 六经注我 宋代理学 阐释思想 朱熹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