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荷尔德林和诗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思想和荷尔德林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中心诗句为提示,将本质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问”即存在本身“显一隐二重性运作”不可同一“相关性”上来思索“本质”,为我们理解人本质、大地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 标签: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与哲学之争 诗的本质
  • 简介:<正>在开始讨论个性本质之前,有必要廓清几个相近或有关概念,这就是个性与人、个性与个人、个性与人性、个性与人本质。哲学研究个性特指人个性,确切地说是人类个性。如果把个性看成个体独特性,或者与他事物相区分差异性,恐怕可以说任何人和事物都会有这种“个性”。如,“一棵树

  • 标签: 人的本质 个性与人性 人的个性 个体人 属性集 个体个性
  • 简介:两晋招隐反映了诗人在残酷现实中对自身出处问题思考,同时深深地留下了当时不同流派玄学思想烙印。就思想背景而言,招隐出处对立、尚隐弃显与王弼以无为本、因循"自然"思想密切相关,而它调和出处、显隐存心则与郭象"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思想极度吻合。但是,招隐显示思想理路并不能说明其作者就是这一派思想坚守者。事实上,对不同玄学思想接受和对出与处看法,在他们思想里贯彻得并不彻底。

  • 标签: 玄学 招隐诗 反招隐诗 出处 内在理路
  • 简介:针对本质模态主义解释,范恩发展了一个著名论证来反驳它。范恩试图证明,成为必然属性是成为本质属性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通过对范恩论证给出新分析,文章将表明,范恩反例都建立在"对象反身性"属性构造上,其论证贯穿着"同一性本质"和"识别性本质混淆,从而其针对模态主义解释挑战是不成立

  • 标签: 范恩 本质 模态主义 对象反身性
  • 简介:<正>文化哲学是当代研究文化问题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哲学研究对象是文化本质、文化与历史、社会关系,各种文化冲突、交流、比较,文化与宗教、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与哲学本身关系等。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已经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此届大会“具有一个极为广泛和普遍议题——哲学和文化。科学技术问题已

  • 标签: 价值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 东西文化 主体
  • 简介:<正>关于思维心理本质问题,一向是心理学和哲学需要解答基本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哲学对这个问题解答,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和公认见解。正是这点促使笔者十分关注思维问题,现将管见陈述如下。

  • 标签: 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心理结构 解决问题 人脑
  • 简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正确、科学、勇于创新,它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贫穷社会主义界限,对于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指导作用。那种认为这个社会主义本质论难以划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界限论调,是根本错误

  • 标签: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全面掌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空想社会主义 解放生产力 生产力标准
  • 简介:胡塞尔认为作为本质观念之物通过直观来把握,德里达则认为本质把握必须借助符号。德里达观点是基于对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困难深入思考,这种困难涉及胡塞尔直观主义在理念问题和符号问题上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胡塞尔文本已经显露出来。德里达对胡塞尔文本"解构"尽管偏离了胡塞尔原意,却准确指出了胡塞尔本质直观问题困难,并试图提供出解决困难方案。但由于德里达式辩证法也未能成功地被主题化,并且德里达对于延异如何把各个层面的非直观和非当下要素贯通起来以及对于生成运动缺乏必要阐述,所以德里达用以克服这些困难方式是不令人满意

  • 标签: 观念之物 本质直观 符号 理念 现象学
  • 简介: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关于“浪漫理论旨在强调精神自身发展、变化,反对当时站在强势地位理性主义哲学关于把历史纳入逻辑形式框架中诠释,突出了历史偶然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等特质,把历史视为变化着生命体运动。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行动”哲学,目的在于使传统哲学在其自身内所不可克服主客关系矛盾在有限和无限永恒“生成”中达到统一,其方式是采用“断片”形式以对抗理性主义“体系”,他主张和理论诉求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历史哲学所继承。

  • 标签: 浪漫诗 历史 生成 断片
  • 简介: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根源在技艺(tehne),但其中艺术一面受到压抑,因而此技术本质就被硬化为强逼产出座架,超出了人类掌控.这个转变深层原因是古希腊就出现了“数学因素”它通过笛卡尔主客二元化使世界成为被主体表象图象,万物成为确定客体.要摆脱座架控制,必须重现技艺艺术维度,让它“自身缘构发生”(Erelgms)柔性允诺性重新主导技术.在这方面,海德格尔和海森堡都曾从老庄之道中得到过启发或与之产生了共鸣.儒家会十分欣赏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批判,特别是这种批判与归家思想结合.但是,儒家要指出海德格尔批判不足,它忽视了个体主义对座架促成力和单向度存在论区分导致忽视实际家庭家园观,由此而使得他解决方案稀松无根.只有以家庭为源头有机社团,不管是儒家还是阿米什人,才可能摆脱现代技术本质对人裹挟.

  • 标签: 技艺 数学因素 座架 家庭 儒家社团
  • 简介:”是德国早期浪漫派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是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政治理想,二者之间关系在于弗·施莱格尔以“方式表明其政治立场。从“”与共和主义逻辑与历史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尔把“共和主义”解释为一种历史发展秩序,是“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实质,是对知识论形而上学批判,是以“方式追求人完整性。因此,在“”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二者前后连贯性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尔关于进步与反思观念。

  • 标签: 共和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海德格尔著作中神深奥晦涩。透过对他思想整体方向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神,但他不是基督教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虚无主义起源。海德格尔敏锐地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地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面目"和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最高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本质必经之途和最短而最陡峭路径。这种非神学神打开了思考神性和人性另一条路。

  • 标签: 人的本质 存在历史 居有
  • 简介:反讽往往因与修辞相涉而被理解为某种语言表达方式,其形而上学意蕴常被忽略。但事实上,反讽理论在其得以产生原初形态中就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进而延至现当代,反讽始终秉持着语言学意义上修辞传统,但在其理论逻辑衍化中却始终自享着与形上之思难以厘界关联。在长时间遗忘苏格拉底反讽理论哲学旨趣之后,德国早期浪漫派又再次赋予了反讽以哲学、美学、艺术与等规定相互交融多重意义,而克尔凯郭尔以存在主义视域超越了这一错综复杂含混界定,他将反讽理解为人生存境遇中“立场”,这就将反讽提升至了纯粹哲学层面。美国学者维塞尔虽无意承接克尔凯郭尔所规定反讽实践性,却在对马克思阶级理论别出心裁阐释中将无产阶级视为反讽在现实世界中肉身化,这成就了反讽由修辞到理论、再到实践内在意蕴提升过程。

  • 标签: 反讽 主观性 实践 无产阶级 浪漫主义
  • 简介:“人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个性?人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人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是研究人个性需要首先回答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人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人个性”合理观念。

  • 标签: 个性 抽象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
  • 简介:德里达解构主义在政治哲学领域发起一场革命是:它通过解构,构建了一种与传统互惠和平等道德原理完全不同、非互惠友爱和关心道德原理,并把这一道德原理视为正义基础。德里达认为,基于传统互惠和平等道德原理之上传统道德观并没有真正把人当作相异个体性存在来看待,这也造成了基于互惠平等观念之上现代法律困境。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德里达道德观,并指出了他这一带有解构意图道德观所具有的积极建构性意义。

  • 标签: 友爱和关心的德道原理 现代法律的困境 互惠的道德原理批判
  • 简介:该文立论根本在于,检讨以欧美为代表西学之意识形态智能本质,其引导方向,在科学技术上谋求对自然主宰,在政治哲学上谋求对人主宰,因而,它们普世“唯一”是虚假,退而求其次“最好”显示着“最强”权力意志。而以“道法自然,大而化之”中国智慧则应开启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但首先必须在强力基础上提供“独立而互补”参照与限制。结论是“西学东渐”历史应该结束了。

  • 标签: “西学东渐” “智能” “智慧”
  • 简介:最近,读到胡潇同志新著《思想哲学》,这是他在文化现象研究中作了漫长学术游历之后,于新视界推出又一部力作。洋洋四十万言专著,凝集着作者学术理想、追求和责任,但更多是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呐喊、批判、探索和建树。他

  • 标签: 胡潇 《思想哲学》 自我意识 社会关系 创造性劳动
  • 简介:南宋时期,胡安国、胡宏、张栻等理学家在湖南创办书院,传道授学,形成湖湘学派.自'朱张会讲'后,朱学、永嘉等学派大师相继到湖南各地书院探访和讲学,展开深入学术交流和争鸣,使湖南书院成为理学传播凭藉之所,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南宋 湖南书院 理学 传播
  • 简介:<正>在近代哲学史上,休谟看到了人类理性消极一面和局限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辩护归纳法或一般扩展性推理疑难。他认为,在人经验里,没有发现任何东西足以辨明必然联系或因果概念是正当合理。因而,人们不能由原因必然地推知结果,不能为因果关系辩护。扩展性推理或称扩大知识推理是以其结论内容大于诸前提合取内容为特征,

  • 标签: 中介逻辑 归纳问题 归纳推理 逻辑系统 推理规则 合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