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在康德的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导致诸多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而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的是:作为道德情感的“敬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者应该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的关系,指出二者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的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者的本质性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的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愉悦”,而且,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也为崇高感所蕴涵。

  • 标签: 敬重 崇高 愉悦
  • 简介:鲍德里亚秉持原始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美学价值取向,因此,他对当代西方城市(与建筑)和空间作出了“过度”(excess)和“不及”的“病理”诊断。所谓“过度”,是指空间过满(人造空间过剩),技术过新(文明过剩,因此有仿真和代码过剩);所谓“不及”,是指空灵的诱惑空间或错觉空间的严重匮乏。故此,他设置了一系列关键,包括空间与本源性、秘密与诱惑、错觉与诗意等,意欲在铲除一切他认为百无一用的空间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同时,使空间和建筑重返自身的本源性,走向总体的原始性(颇类席勒所描绘的素朴状态),挽救因“过度”而陷入堕落之境的空间的命运,重建城市的和谐与灵动,丰富与诗意。

  • 标签: 城市 建筑美学 鲍德里亚 诗意
  • 简介:明代岭南思想家湛若水1537年途经滕县写下的《吊文公》,既是一篇被作者的各种文集失收的佚文,有其自不待言的文献学价值;又是一篇罕见地高度评价滕文公的孟子学文献,在人们几乎不把评价滕文公当作问题意识的孟子解释史中,饱含耐人寻味的思想史价值。

  • 标签: 湛若水 滕文公 《吊文公词》 孟子学文献 孟子解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