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受日本大正初期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大正中期的社会思潮开始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本间久雄首先明确提出了"民众艺术论",并强调艺术家创作的对象,要将重点放在人数最多的下层阶级和最底层的工人阶级身上,要创作能够为工人阶级所接受的,并能起到教化作用的民众艺术。针对该主张,大杉荣提出了民众艺术要来自民众、为了民众、为民众所有的艺术理论,并强调其斗争精神。加藤一夫在赞同大杉荣主张的基础上,提出民众艺术是觉醒的民众的新思想和真实感情的具体表现,并且要具有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而奋斗的战斗性。通过民众艺术论争,在大正时期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并对我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诞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 标签: 民众艺术 社会问题 艺术问题 本间久雄 大杉荣
  • 简介:适应主义的物种本质的整体原则,为解决目前人文学科内关于身份、本真性、相对主义、再现危机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问题的支离破碎的关注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不同的情景会在不同的个人那里引发不同的反应,但这些人都有着一致的潜在心理生物需求。本文提出艺术是具有适应性的观点,反驳了关于进化和及其核心概念(功能)的某些误解,对当前关于艺术的进化起源和功能的四个适应主义假设加以审视,提出和详细描述艺术的共同特性的假设,并分析了接受以人性为中心的艺术史和美学的意义。

  • 标签: 艺术 进化论 功能主义 适应主义 共同特性
  • 简介:普鲁东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和经济观塑造了独特的艺术批判立场。两个哲学命题可以用来阐明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这两个命题分别是:对一切绝对的拒绝和与自由相关的理论。对于前者,普鲁东植入一种理性主义的分类学手法,这不仅拒斥了绝对主义所造成的二元对立,而且又展示出艺术创作的可能性领域。"自由"则被定义为身份的流动和职能的变化。艺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转换力量,人类利用它能在多样性中实现动态的平衡。

  • 标签: 普鲁东 艺术批评 劳作 关系 绝对 自由
  • 简介:艺术家的出现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书法大家特别是狂草大家的出现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大家本人的气质、学养、天赋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每件。20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国书坛呼唤狂苹大家,毛泽东具备狂草大家的气质和才情,便应运而生,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书坛。

  • 标签: 毛泽东 狂草 才情 学养 历史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