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丹林的新著《马克思的晚年反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以下简称《反思》,北京出版社1992年出版)终于问世了。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力作,它系统地、深层地、开创性地探讨了马克思的晚年思想,揭示了马克思晚年反思的主题——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从理论上对以往理论界研究社

  • 标签: 社会发展道路 思想进程 现代化建设 晚年思想 卡夫丁峡谷 历史进程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即生态运动中的“红绿派”),在苏东剧变前不要说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就是在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也不占主导地位,那时主宰生态运动理论阵营的是生态主义(即生态运动内部的“绿绿派”)。苏东剧变后,生态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它不但后来居上,影响超越了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的生态主义,而且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声誉大振,一跃而成当今西方思想理论界最引人瞩目的思潮之一。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者 运动理论 西方思想 苏东剧变
  • 简介: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之后胜利闭幕,并以其巨大意义而永载史册。它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的发展阶段召开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

  • 标签: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本文提出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神经意识形态时代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观点是强调异化造成了人的非人化,从而将一线希望寄存于人性或使用价值中;另一种观点则对此表示质疑,同时利用神经科学来解读人性,鉴于神经科学有能力恢复自然的和谐,从而可能真正找出人类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将后一种思想称为神经—马克思主义

  • 标签: 谱系障碍 新马克思主义 灵魂国家
  • 简介: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的地理空间包含了诸多人化、意向性关系,其命运轨迹含蕴了从空间形塑、空间成长、空间异化到空间重构的内在演进逻辑。空间受到资本的控制并屈从于资本的逻辑,资本对利益的追逐直接塑造了资本主义城市化的空间面貌;剩余资本的第二循环、空间生产、弹性积累、时空压缩以及空间竞争等多种力量推动了空间成长;非对称交换关系下的资本全球化流动不断加剧空间结构关系的异化;资本霸权的新秩序侵占了空间主权秩序并引发一轮轮空间危机,空间重构是反对资本霸权的必经之路。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批判 空间命运
  • 简介:<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于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制度的问题成为了政治哲学的一个争论热点。在五、六十年代的关于在"社会主义合法性状态"中继承和复兴直接的卢梭主义民主和康德主义的法律—立宪保证问题的大讨论中,意大利的著名马克思主义拉·沃尔佩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其代表作《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论文中,他将历史连续性原则同传统理论

  • 标签: 平等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沃尔佩 合法性 政治自由 政治哲学
  • 简介:仪陇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也是朱德、张思德的故乡,是“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故里和源头。“两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弘扬“两精神”,是广大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努力提高服务人民的本领,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了弘扬“两精神”,将仪陇打造成中国乡,发挥其辐射效应,对策建议如下:要大力建设张思德培训学院和纪念馆,成立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联盟,把弘扬两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结合起来,成立全国宗旨研究会、全国德文化研究中心、朱德军事战略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组织,倡议将每年9月8日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日。

  • 标签: “两德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根本宗旨 仪陇
  • 简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两个重大基本理论问题的最新成果,是确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理论.

  • 标签: 社会主义建设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先进性 党建工作
  • 简介: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顺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要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注入了的科学内涵,在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

  • 标签: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境界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发展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梳理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首先在认识论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复兴,重新提出了被斯大林体制强行分割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与卢卡奇相反,当代辩证唯物主义更希望从辩证的角度来包容历史唯物主义。此外,在金融危机之后,重读《资本论》也成为了一个的潮流,这些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更希望借此来创造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在马克思还原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之后,还需要进行生命政治学的批判,因为政治经济学拆分了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没有解决作为个体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合法性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生命政治学批判,也只有从身体上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之后,建立一种的共产主义概念才是可能的。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21世纪 新趋向
  • 简介:俄罗斯学者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评说刘淑春俄罗斯《近代史和现代史》杂志1995年第3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比较政治学和工人运动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罗·雅·叶夫泽罗夫的一篇文章,题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神话与现实》。文章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重新作了评价。该文...

  • 标签: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 《帝国主义论》 俄罗斯学 向社会主义过渡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和严肃的工作,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做长期的和深入的艰苦努力。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表现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重点:一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理论创新问题、包括哲学创新问题的研究上: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深入研究一些理论战线上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跟进工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基本问题
  • 简介: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国家治理进入新阶段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其治国理政思想,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境界、新水平。

  • 标签: 习近平 治国理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境界
  • 简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且承认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同时,它对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思想运动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成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

  • 标签: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研究范式
  • 简介:资本主义身上一直长着两只最有思想的眼睛,时刻注视着自身机体的变化。从政治倾向来说,一只是右翼学者的眼睛,他们从积极的和肯定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作出解释和论证;另一只就是左翼学者的眼睛,他们从否定和批判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作出分析和评论。对于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新变化来说,这两只眼睛都是同等重要而不可偏废的。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辟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另一只眼睛的专栏,特邀请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陈学明先生提供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最新信息和理论观点。

  • 标签: 阿尔贝尔 “新美国模式” 法国 当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简介:《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展示了一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种发展着的活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书在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重大突破:一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实践性 科学性
  • 简介:东欧马克思主义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的反思,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知识模式出发,推动着从认识论美学向建构论美学转型。这种转型的重要维度之一则体现为对反映论美学模式的批判与超越,重新确立了文学艺术的人道主义的真理性意义,这对丰富和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反映论的研究有所启示。

  • 标签: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反映论 美学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它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当今中国正处于从欠发展时期转入"发展起来以后"时期、从解决民众温饱时期转入实现民族复兴时期、从对外开放"跟跑"时期转入对外开放"领跑"时期、从面对意识形态挑战时期转入面临更多严峻挑战时期,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既立足眼前,注重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存在的诸多矛盾;又放眼长远,着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诠释了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新问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的理论供给,为解决当下西方世界乱象提供了更有深度的批判性解释,为解决当代世界诸多全球治理矛盾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标签: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