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的调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毛泽东即重视了解国情,为之后的调查研究作了准备。"大革命"时期,又对湖南、广东、江浙等地农村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查,写下了对中国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可以说,"大革命"时期及其更早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农村调查实践的起步和萌芽期。

  • 标签: 毛泽东 农村调查研究 “大革命”
  • 简介:医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肩负着振兴医疗卫生事业和维护全民健康的重任,其生命观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全民的生命健康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是医学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之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研究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等普遍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归宿等基本原理。“人”是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如果对人的内涵和外延缺乏根本的把握和科学的认识,就难以准确地把握人对生命认知问题的根源,也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人”,为医学生生命观教育提供价值性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观 医学生 医疗卫生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
  • 简介:本次讲座从分析《资本论》的3卷4册结构的形成过程出发,首先介绍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的创作过程和背景,指出了这个版本篇章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以及恩格斯的批评意见,由此引出从德文第1版到德文第2版等版本的发展。作者认为马克思运用崭新的辩证法,将《资本论》三大手稿中的基本经济范畴加以整合,创造出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结构,并对这个理论结构进行了具体评价;讲座重点对劳动价值理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强调了资本积累过程带来的是工人阶级生活的恶化,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原始积累可以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结论;讲座的最后,作者利用相当的篇幅分析了《资本论》语言上的成就,指出这部伟大的理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作品,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 标签: 《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篇章结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劳动价值理论
  • 简介:延安民主花为何没能结出"中国民主化"果?这是赛尔登与纪保宁等西方学者颇感困惑并试图解开的难题。本文通过考察他们对这一难题的解答,认为他们对于延安民主的理解并没有超出自由主义民主的视阈。只有超越自由主义民主视阈,才能认识到延安民主之实质并非单纯的民主,而是通过对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运用向人民主权理想逼近。从这一视角去理解延安的民主新路,可以彰显出延安民主对于当前中国民主实践独特价值。

  • 标签: 延安 民主 自由主义民主 群众路线
  • 简介:2015年9月7日上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厅、民进陕西省委和我校等承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长安论坛'陕西省图书馆报告厅开幕。我校政治经济学院承办了'丝路文化·长安论坛'红色文化与文化传承分论坛的组织工作,邀请到省内外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了主题交流与对话。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康教授,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博士生导师任平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丰子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万俊人教授等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王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袁祖社教授出席了论坛。论坛由袁祖社教授主持。

  • 标签: 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 丝绸之路 国际艺术节 论坛 陕西省人民政府
  • 简介:"普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无论对学理研究还是现实分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本出发,论述黑格尔与马克思对"普遍"理解的差异,指出此时马克思虽尚未完全跳出黑格尔哲学的框架,但在方法论上已与黑格尔发生根本分歧。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抽象普遍"以及一手打造的神秘化逻辑体系,还原真正的"普遍",即"具体普遍"——能且只能代表人民。最后联系实际,立足马克思与黑格尔"普遍"概念上的分歧,尝试回答当前价值观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

  • 标签: 普遍 马克思 黑格尔 法哲学 抽象
  • 简介: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邓小平、胡耀邦等人进行了一场艰辛的拨乱反正工作。胡耀邦拨乱反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发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平反冤假错案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胡耀邦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开创了拨乱反正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胡耀邦 拨乱反正 历史贡献
  • 简介:李达先生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以《新青年》这一当时最进步的刊物为重要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他《新青年》上的主要文章尖锐批判了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梁启超所代表的中国改良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中国早期传播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也坚定了李达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塑造了李达先生坚持真理、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品格。

  • 标签: 李达 《新青年》 主要文章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 简介:遵义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挽救党和红军命运、进而挽救中国革命命运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地位源于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毛泽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影响是分不开的。遵义会议的酝酿准备阶段、主体会议阶段和接续完成阶段,毛泽东都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及影响。

  • 标签: 毛泽东 遵义会议 作用 影响
  • 简介: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开始,刘少奇按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系列指示精神,多次临危受命,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和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领导和指挥了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大本营、重组新四军、指导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减租减息"群众运动等,开创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新局面,实现了华北和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八路军和新四军两支抗日武装力量形成合力,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建立了辉煌业绩、谱写了不朽篇章。

  • 标签: 刘少奇 抗日战争 贡献
  • 简介:小说与历史是两种讲故事的方式。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到了两者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性关系,但未能从文化记忆的理论方面着手,来进一步讨论两者的内在联系。事实上,只有从"文化记忆"的视野入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小说与历史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叙事的审美功能,也有一种更新的认识。

  • 标签: 文化记忆 审美叙事 历史与小说
  • 简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稳固的基本精神。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民族精神有下降趋势。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转捩点。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基本精神表现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饶、战斗到底的精神,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精神和团结友邦、相互支持的精神。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充实、提升了基本民族精神,同时又带来了具有穿越时空价值的新的民族精神,这就是:为国为民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

  • 标签: 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 简介:<正>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罗莎·卢森堡的理论工作和政治生涯中,她最关心的不外乎革命的理论和经验。罗莎·卢森堡自始至终都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者——一位致力于寻求全人类彻底解放的革命者。她不仅仅从资本主义当中寻求实现这一解放的途径,而且从阶级社会残余、父权制以及殖民统治等现象中寻求根源。罗莎·卢森堡对于革命的强烈关注,我们从她早年在波兰的激进运动中可见一斑,那时她成为了一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俄国革命 德国社会民主党 政治生涯 布尔什维克党 工人斗争
  • 简介:两湖地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不同地区早期传播的一个"传播标本",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专文或专著从整体上进行相关探讨,这与两湖地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历史作用、地位和影响是极其不相称的。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各省市地区传播相比较,马克思主义两湖地区早期传播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省市地区传播的独特之处。正是上述这些特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两湖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使湖北和湖南两省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进程中两大"革命策源地"。

  • 标签: 两湖地区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特点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核和学理支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和主要研究方法。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表明,哲学原理是衡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理论依据,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理论建构要以哲学原理为引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中国传播开启了中西文化激荡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大门。然而,学界对此却重视不够。时下,针对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过度敏感和恶意中伤,展开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中国传播的个案研究,弄懂李达阐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科学范式,梳理李达思想影响下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接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思想历程,对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现阶段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传播 个案研究
  • 简介:文章通过对《晨报副刊》上所发表的若干典型文本的研析,初步厘清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思想理论资源。欧洲社会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方面,安部矶雄的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的范本;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不少来源于同一时期日本学者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阐释;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书写者主要受到河上肇等日本学者对《资本论》的简明解读的影响,但考茨基、柯尔等欧美理论家、学者的作品,也是他们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 早期传播 《晨报副刊》 李大钊
  • 简介:以往的研究中,马克思的辩证法要么因其"唯物的"性质而导向一种强调其唯物性质的研究,要么因其与阶级理论和资本理论的关联而导向各种社会批判理论。对唯物性质的过分强调,有时却使得这一辩证法沦为一种庸俗的经验方法;而对革命性批判性的单面执著,则忽略了辩证法之为方法论的各种前提性问题和复杂情形。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有意暂时悬置"唯物的"和"革命的"这两个维度,单单从纯粹方法论的角度考察马克思的辩证法,并试图以"抽象"为切入点重新阐释这一方法。

  • 标签: 马克思 辩证法 抽象法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难以逾越的理论困境,到了80年代,则受到第三波女性主义运动中新的话语挑战。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不断自我反思中发展。当前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都倡导'回到马克思主义'和'重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产生这些趋势的前提是当代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发掘和重新解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回归的理论趋势、超越'二元论'困境和'建立差异基础上的联合'的实践策略进行阐释,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21世纪的新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父权制 二元论
  • 简介: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表达9000万家乡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表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也是他一生奋斗的起点。面对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他秉承四川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少年时代即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踏上寻求救国救民真理之路。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追求强国富民理想,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邓小平同志把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四川人民的骄傲。

  • 标签: 诞辰110周年 邓小平 座谈会 同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