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世界主义要求一种新的一体化方式,一种新的认同概念,这种新的方式和概念使一种跨越界线的共同生活变得可能并得到肯定,使他性和差异不必牺牲在人们假想的(民族)平等的祭坛前。“同一性”和“一体化”将不再是一些人对于他者的霸权或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霸权的代名词。世界主义承认他性,但并不将其绝对化,而是寻找一条使其得到普遍容忍的途径。

  • 标签: 世界主义 普世主义 民族主义
  • 简介:以人为,是时代精神之精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等多个维度,对以人为予以审视,就可以洞见其多方面的理论渊源.详而言之,以人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学说的洗涤和吸纳,也是对西方哲学中人本观念的扬弃和超越.追溯以人为的理论渊源,可以深刻体悟其厚实的思想底蕴.

  • 标签: 以人为本 时代精神之精华 多维溯源
  • 简介: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视角看,和谐的本体是人。和谐是个人的感性活动,脱离了感性的人的活动,和谐就是唯心的、空洞的、说教式的。和谐不能脱离本体性的人,应当从实践维度去理解,也应从本体性的感性的人的意识维度把握和谐的实践本质。以人为的和谐哲学有三重根: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在和谐政治哲学中,以和谐意识为纲,有和谐心理(和谐精神)、和谐思维、和谐思想三重维度,彼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和谐意识维度的研究有利于澄清和谐理论上的混乱,也有益于和谐理论实践。

  • 标签: 和谐 以人为本 政治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的思想为指引,通过历史与现实分析,认为人的缺失是现代德育所出现的最大危机,而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个危机,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的思想,实现德育的价值回归,让德育在促进人的现实性发展与未来性发展、个体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 标签: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 德育 价值回归
  • 简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的思想是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则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思想指导下,更加自觉地把历史观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把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结合起来,深化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研究。

  • 标签: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 审美意识形态
  • 简介:《论大关系》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表的重要理论著述之一,得到毛泽东本人和党内其他领导人的较高评价。但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并未在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认为理论的正确与否要经过实践的充分检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论大关系》经过了数次整理和修改,直到1975年才得到毛泽东的肯定。

  • 标签: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整理
  • 简介:浅议《论大关系》产生的动因和条件范建明一、动因首先,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总结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对别人经验的盲从。因此在《论大关系》中,他说:“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 动因 独立自主 《毛泽东选集》 三峡经济
  • 简介: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影响既深刻又长远。毛泽东认为,月革命不仅促使他本人"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更为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月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他山之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月革命开辟道路的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之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轨道。今天,我们如何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行,仍然可以从毛泽东对于月革命的认知之中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十月革命 启示
  • 简介: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崭新理论成果,同中国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相比.有鲜明的“以人为”的特色。它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以及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基础上,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在设计和构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重视发挥人的作用,满足人的利益、追求人的发展。这种“以人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以人为本 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群众利益 参政议政
  • 简介: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加快了苏维埃俄国迈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步伐,现今多数俄罗斯人对此认可。在月革命影响下,中东欧和亚非拉等国被压迫者爆发一系列革命运动,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模式既竞争、又共处的新格局。月革命后苏共、中共和共产国际等率先发起抵御法西斯的号召,并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为消灭法西斯、捍卫世界和平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苏联解体并非社会主义体制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月革命的结果,又使月革命伟大意义得以升华。

  • 标签: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毛泽东《论大关系》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其重要性,体现在他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中,而且也蕴含在活跃其中的辩证思维的方法论上。在今天面临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发展方向和哲学思维,会更加突显它的现实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十大关系 另辟蹊径
  • 简介:在挺进大别山、建立巩固根据地过程中,刘邓大军深刻领会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灵活地运用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军事指导原则,特别是"大军事原则",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预先提出的战略任务。究其原因,大军事原则有着独特的意境:极强的实践效用、清晰的理论来源和科学的思想基础,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的大军事原则突出地反映了从实际出发把握战争规律、从全局出发寻找灵活机动、从人民出发获得取胜之道的思想内核,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唯物论和军事辩证法的诸多深刻道理。

  • 标签: 刘邓大军 毛泽东 军事原则 人民战争
  • 简介:《哲学概论》是一即将出版的苏联哲学教科书,它由И·弗罗洛夫(院士、苏联哲学协会主席、戈尔巴乔夫理论顾问)、B·斯捷平(通讯院士、哲学所所专)、B·列克托尔斯基(《哲学问题》杂志主编)和B·凯列(哲学博士、自然科学史和技术史研究室主任)等

  • 标签: 哲学概论 弗罗洛夫 哲学教科书 自然科学史 凯列 哲学问题
  • 简介: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这一发展观既着眼于现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又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
  • 简介:社会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宣言,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罗宾·布莱克在肯定社会主义的合理价值的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既不是现成的,也不是离开资本主义的平坦道路.社会主义旨在构建一个真正的民主文化和政治,同时,包括发现一个全新的、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模式.布莱克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组织方式进行了一个彻底的重新定位.他从企业和工人、市场和消费者、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的具体关系切入,集中于论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得失和未来的可行方向,展开其对理想社会形态下经济民主模式的探求,彰显其社会主义情结.

  • 标签: 罗宾·布莱克本 经济民主 社会主义 经济组织模式
  • 简介:2017年5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六届全国俄罗斯哲学学会年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俄罗斯哲学 十月革命 研讨会综述 对外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