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回顾历史:1919年初夏,那场由胡适所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已走过了90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几十年来对这场争论的看法多有分歧,尤其是对胡适的评价更是大相径庭。客观地讲,胡适是一个褒贬兼得且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至于那些只抓住了胡适是一位改良主义者,

  • 标签: “问题与主义” 改革开放 综述 历史人物 改良主义 胡适
  • 简介: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在革命和国内战争年代把最高国家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削弱了苏维埃和政府机关)。有关政治、经济和干部方面的大多数最重要决策都出自该委员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布尔什维克政权具有明显的“寡头统治”性质。与此同时它也留有一些党内民主成分:中央委员会集体作决定。强调个人有发表意见的权力。此外。党的代表大会也是一种民主制度。

  • 标签: 党内民主 社会民主工党 领导权 布尔什维克党 中央委员会 俄国
  • 简介:针对"思想进步,艺术退步"的观点,本文首先就具体语境,对这里提及的"思想"进行了界定。这里的"思想",事实上就是政治倾向。本文指出,"思想进步"是否会导致"艺术退步",核心其实是"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并且以郭沫若、曹禺及老舍等人的创作,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政治倾向并非一定导致作品的艺术水准的退步,关键在于作家的思想能否化为艺术创作所需要的"诗情意念"。从"情感论"的角度来看,"诗情"内涵着思想的因子,具有深刻性、具体性、整一性、反观性的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化为艺术形象的血肉,而单是思想或世界观是不足以决定创作的。过于看重思想观点对于文艺的重要性,是个认识误区。

  • 标签: 思想 政治 诗情 思想论 情感论
  • 简介:历史转折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党内到社会大众围绕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产生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要点主要是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会滑向或等同于分田单干、是否会引起两极分化、是调动社会主义还是个体积极性、是否能过渡到现代化农业等。论争的进行不仅使农业生产责任制得以维系、尝试并最终确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突破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认识,为改革开放打开了窗口。

  • 标签: 历史转折时期 农业生产责任制 论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