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作者: 贾建平 龚敏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神经内科,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中国痴呆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痴呆专科医师及记忆门诊缺乏,痴呆现状严峻,有必要提出合适的诊疗模式。记忆门诊、病房和实验室组成的"认知单元"诊疗模式是适合于中国痴呆现状的医院诊疗模式。记忆门诊是基础,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是认知中心质量的核心。该模式对提高认知疾病的诊治水平十分重要,可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痴呆诊疗体系。

  • 标签: 痴呆 流行病学 诊疗模式 记忆门诊 病房 实验室,转化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中脑氧饱和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21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质指数(BMI) 19.5~3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并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术前1 d 、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态。根据术后MMSE和MoCA量表评分及PND诊断标准筛选出PND组(n=38)和非PND组(n=172)。于麻醉前(T0)、麻醉开始10 min(T1)、麻醉开始2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1 h(T4)、手术结束(T5)、离开麻醉恢复室(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脑氧饱和度(SctO2,以左脑和右脑SctO2平均值记录)。T0时间点SctO2为SctO2的基础值,计算各时间点Sct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SctO2max%)。结果210例老年手术患者中,PND发生率为18%(38/210)。PND组与非PND组患者年龄分别为(71.0±2.1)、(67.8±2.0)岁,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分别为(57±5)、(46±8)min;与非PND组比较,PND组的年龄偏高(t=2.600, P<0.05),PACU时间延长(t=3.039,P<0.05)。PND组在T3、T4、T5和T6时间点SctO2分别为(62±10)%、(60±11)%、(64±12)%、(66±10)%,低于非PND组的(67±6)%、(68±6)%、(69±5)%、(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9、4.906、3.787、2.516,均P<0.05)。PND组术前1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9±1.2)、(24.1±1.2)分,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分别为(20.8±1.2)、(21.3±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3、5.675,均P<0.05)。非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4±1.3)、(23.1±1.6)分,与非PND组比较,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t=2.630、3.108,均P<0.05)。术中SctO2max%的临界值为13.74%,预测PN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19~0.99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8.5%。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术中SctO2max%>13.74%可以作为预测PND发生的指标。

  • 标签: 脑氧饱和度 预测指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 作者: 吴丹 潘立平 宋毅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300052 天津(现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神经内科,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01800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300052 天津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比癫痫伴认知功能障碍组、单纯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睡眠结构的差异,探究癫痫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发现其睡眠结构紊乱突出,其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显著降低,睡眠中不良事件明显增加。

  • 标签: 癫痫 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结构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吸入麻醉药会增加PND发生的风险,但是不同吸入药物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地氟烷较其他常用吸入麻醉药引起体外或体内神经细胞损伤更少,有更短的苏醒时间、更高的苏醒质量和更快的认知功能恢复。在对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面,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地氟烷优于其他吸入麻醉药,但似乎不劣于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然而现有的数据还不足以下任何定论,亟需更多设计完善、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认知障碍 地氟烷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龄小鼠片段化睡眠(SF)模型模拟临床术后患者的睡眠模式,探讨术后片段化睡眠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和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老龄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C组)、手术组(S组)、片段化睡眠组(F组)和手术+片段化睡眠组(D组)。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进行片段化睡眠干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条件性恐惧实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ELISA检测海马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新物体识别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辨别指数(RI)分别为0.69±0.07、0.48±0.07、0.54±0.10、0.50±0.12,S组、F组和D组小鼠RI均显著低于C组(t=4.885、3.521、4.433,均P<0.01),S组和D组小鼠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 1,P>0.05)。场景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21.34±6.48)、(13.83±4.26)、(11.50±6.25)、(6.17±4.77)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2.722、3.566、5.496,P<0.05或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74,P<0.05)。线索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74.36±17.09)、(43.91±9.71)、(46.34±13.43)、(24.90±14.21)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4.393、4.043、7.136,均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43,P<0.05)。S组、F组和D组小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均显著高于C组,D组小鼠海马TNF-α、IL-6显著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片段化睡眠加剧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增加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障碍 手术后期间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 简介:摘要术后神经认知紊乱(PND)是围手术期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外科术后大脑功能的减退,可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是一种新型、无创、简易的监测方法,可实时监测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2)。目前在心脏、胸科、移植及神经外科手术等领域中应用广泛。NIRS监测可反映脑灌注情况,及时干预脑缺血缺氧发生,从而预防围手术期神经认知紊乱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认知。本综述旨在介绍NIRS监测技术及其在预测和减少术后神经认知紊乱发生的积极意义。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术后神经认知紊乱 近红外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亚甲蓝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对全身麻醉恢复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麻下因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20):亚甲蓝组(M组)与对照组(C组)。麻醉方法为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5~40 mmHg。M组为手术开始后30 min内,将亚甲蓝以3 mg/kg剂量溶于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完毕;C组则输注5%葡萄糖250 ml。术中调整靶控丙泊酚血浆浓度,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控制在40~60,静脉输注瑞芬太尼,间断推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记录术后30 min内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3 d时,采用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广度测试(DST)、连线测试A(TMT-A)和连线测试B(TMT-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M组与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9.5±2.1)、(7.0±2.0)s,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1.2±0.2)、(1.7±0.2)μg/ml,与C组相比,M组苏醒时间延长,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后10 min内,M组CRS-R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in时CRS-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及3 d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注亚甲蓝可短暂影响全身麻醉恢复,但对术后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恢复期 亚甲蓝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白质病变与空间导航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32例MCI患者[年龄(66±11)岁,男16例,女16例]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28位健康对照组(NC)[年龄(70±11)岁,男19名,女9名]进行空间导航能力测试和神经行为心理学量表评价;采用横断面研究,所有被试同时均进行3.0T磁共振三维液体反转恢复序列及高分辨T1加权成像扫描,采用白质高信号分割工具包(W2MHS)自动标记并提取白质高信号的体积。结果MCI患者自我参照导航(P=0.002)、环境参照导航(P=0.039)的平均误差距离均大于对照组,混合(环境参照和自我参照)导航的平均误差距离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70),而全脑白质高信号体积、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体积、深部白质高信号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全脑容积后,MCI患者混合(环境参照和自我参照)导航的平均误差距离与全脑白质高信号体积、深部白质高信号体积及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体积呈正相关(r=0.469、0.434、0.512,均P<0.05),环境参照导航的平均误差距离与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体积(r=0.403,P=0.033)正相关,自我参照导航平均误差距离与脑白质高信号体积无关联性。结论MCI患者空间导航能力与脑白质病变有关,对进一步研究影响人类空间导航能力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认知障碍 空间导航 脑白质高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与睡眠相关呼吸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至9月于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OSA患者为OSA组(126例);通过广告招募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OSA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92名)。所有被试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1)OSA组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功能、记忆力得分[分别为(23±4)分、(2.0±1.7)分、(5.4±1.0)分、(2.7±0.6)分、(2.6±1.4)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5±4)分、(2.9±1.5)分、(5.7±0.7)分、(2.9±0.3)分、(3.0±1.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相关分析显示,OSA组的MOCA得分与受教育年限(r=0.585,P<0.001)、平均血氧饱和度(r=0.207,P=0.020)呈正相关,与年龄(r=-0.564,P<0.001)、总卧床时间(TIB)(r=-0.205,P=0.021)呈负相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不相关(r=-0.006,P=0.949)。(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4.133,P<0.001)、受教育年限(t=4.001,P<0.001)及平均血氧饱和度(t=2.036,P=0.044)是OSA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OS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夜间缺氧越严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越明显,但其受损程度与AHI无关。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认知功能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组织氧饱和度变化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PND将患者分为PND组(n=34)和非PND组(n=94)。采用组织氧饱和度仪监测双侧前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2)、前臂肱桡肌和股四头肌的肌肉组织氧饱和度(SmtO2)。术前及术后3 d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若患者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即被认为发生了PND。观察指标为PND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PND发生率为26.6%(34/128)。2组患者在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败血症、深静脉血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N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6.0,8.5)d,较非PND组的6.0(5.0,8.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4,P=0.017)。上肢SmtO2最低值(OR=0.988,95%CI:0.954~1.024,P=0.519)、降幅(OR=1.010,95%CI:0.979~1.042,P=0.514)和下肢SmtO2最低值(OR=0.996,95%CI:0.961~1.032,P=0.832)、降幅(OR=0.997,95%CI:0.971~1.025,P=0.851)均与PND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OR=2.617,95%CI:1.112~6.157,P=0.029)和单肺通气期间SctO2最低值(OR=0.931,95%CI:0.880~0.986,P=0.014)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结论SctO2降低是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SmtO2变化与PND无相关性。

  • 标签: 老年人 单肺通气 氧饱和度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共7个大区8个省市,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例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2 034例哮喘患者,对其中符合老年哮喘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老年哮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合并症、哮喘控制和对疾病自我管理和认知情况。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年龄≥65岁老年哮喘组共584例(28.7%),非老年哮喘组1 450例(71.3%)。老年哮喘组中早发型439例(75.2%),晚发型145例(24.8%);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395例(67.6%)、喘息304例(52.1%)、咳嗽298例(51.0%);常见合并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4例(24.7%)、过敏性鼻炎122例(20.9%)、胃食管反流病114例(19.5%)、过敏性眼结膜炎86例(14.7%)、湿疹82例(14.0%)、慢性支气管炎76例(13.0%);老年哮喘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显著低于非老年哮喘组[(18.5±3.2)比(21.7±3.4)分](P=0.042)。老年哮喘组仅13例(2.2%)每日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仅93例(15.9%)和64例(11.0%)患者能正确认识哮喘的本质和治疗目标。结论我国老年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典型发作性喘息少见,且合并症多,哮喘控制水平较差,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哮喘 老年人 疾病特征 疾病管理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淀粉样蛋白β1-42(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Homer3的影响,探讨其对A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组(小鼠海马注射生理盐水)、AD组(小鼠海马注射Aβ1-42)、二甲基亚砜(DMSO)组(海马注射Aβ1-42制成AD后,小鼠腹腔注射溶剂DMSO连续14 d)、雷帕霉素(RAPA)组(海马注射Aβ1-42制成AD后,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mg/kg连续14 d),每组8只。对每组小鼠进行Morris迷宫和Y迷宫实验,测定其认知功能,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β1-42、mTOR、磷酸化mTOR(p-mTOR)、Homer3的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AD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的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环次数明显减少,交替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MSO组相比,RAPA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的象限停留时间增加,穿环次数明显增加,交替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AD组小鼠海马Aβ1-42、p-mTOR表达量明显增加,Homer3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MSO组相比,RAPA组小鼠海马Aβ1-42、p-mTOR表达量减少(P<0.05),Homer3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改善Aβ1-42所致AD小鼠行为认知功能障碍,减少脑内Aβ1-42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磷酸化、上调突触相关蛋白Homer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雷帕霉素 淀粉样蛋白β1-4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补体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外周血补体因子在患者认知损伤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9月到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就诊的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精神分裂症组),及通过广告招募的同期健康对照者88名(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补体C3、C4浓度,采用脂质体免疫法测定CH50浓度;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补体因子浓度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外周血补体C4水平[0.20(0.16,0.25)g/L]低于健康对照组[0.23(0.19,0.27)g/L](均P<0.05),C3、CH50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10项认知测验得分均显著下降(P<0.001)。精神分裂症组外周血补体C3水平与言语流畅性呈正相关(r=0.258,P<0.05),外周血补体C4水平与言语流畅性呈正相关(r=0.283,P<0.05),外周血CH50水平与言语流畅性呈正相关(r=0.330,P<0.01)、与注意性/警觉性呈负相关(r=-0.257,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补体C4水平降低,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补体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认知功能缺陷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提供临床认知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就诊的15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试(MCCB)、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对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社会认知功能低下组的SQLS得分高于社会功能良好组[(101±46)分比(76±40)分,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社会功能良好组的数字序列和持续操作得分高于缺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受教育年限(R2=0.334,F=25.542)、持续操作(R2=0.316,F=35.647)、病情严重度(BPRS)(R2=0.280,F=60.386)与患者社会功能(PSP)的存在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01);(4)病情严重度(BPRS)(R2=0.486,F=228.28)、情绪管理(R2=0.510,F=124.789)、受教育年限(R2=0.531,F=90.161)、年龄(R2=0.539,F=69.644)显著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QLS总分(均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与其受教育年限、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神经认知中的持续操作显著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社会认知中的情绪管理因子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良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拥有更高的数字序列(工作记忆)和持续操作(注意/警觉性)得分。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神经认知 社会认知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龄相关脑白质高信号(WMH)与帕金森病(PD)脑萎缩、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且行三维磁共振结构成像的原发性PD患者连续样本。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WMH严重程度采用Fazekas半定量量表(0~6分);通过FreeSurfer自动化定量分析全脑皮质平均厚度、双侧丘脑平均体积。首先,组间比较PD伴痴呆与不伴痴呆患者人口学及疾病特点、WMH严重程度、全脑皮质平均厚度、丘脑体积。其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WMH严重程度、脑萎缩、MoCA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5例原发性PD患者,患者中位年龄66岁。组间比较提示,与PD不伴痴呆组相比,PD伴痴呆组WMH更加严重、年龄较大、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全脑皮质平均厚度较小(均P<0.05),但丘脑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义线性模型提示,PD患者MoCA评分独立于全脑皮质平均厚度、年龄、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与WMH Fazekas评分显著相关(回归系数β=-0.021,95%CI:-0.040~-0.002,P=0.032)。结论WMH独立于脑萎缩加重PD认知障碍。有效防治脑小血管病对PD认知功能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白质高信号 脑萎缩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是开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基础,在价值认知的方法体系构建上,将以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系统观为导向,形成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融入区域分析视角、系统性理论、文化关联性的认知路径。以贺州市名城保护规划为例,从地缘政治、区域文化线路、地域文化演进、城市历史特殊职能等多重视角进行价值认知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保护框架,制定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

  • 标签: 多重视角 文化价值认知 保护策略 贺州市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纤维束自动定量法(AFQ)对遗忘型认知障碍患者(aMCI)的脑白质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平均扩散率(MD)进行分析,以研究患者脑内白质纤维束逐点破坏的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的20例aMCI患者,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7±9)岁;22例非遗忘型认知障碍(naMCI)患者,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10)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23名健康对照(NC),男10名、女13名,平均年龄(65±9)岁,所有被试者均进行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高分辨T1加权成像扫描,采用AFQ对全脑20根纤维束的100个节点进行FA及MD值定量分析。结果脑白质纤维束FA值的逐点分析显示,aMCI患者右侧皮质脊髓束中间节段(节点33~60)明显低于naMCI患者(t=-4.023,P<0.01,FWE校正),且FA值与听觉词语记忆测试正相关(P=0.039)。脑白质纤维束MD值的逐点分析显示,aMCI患者左侧扣带束海马部分的中间节段(节点41~61)明显高于naMCI患者(t=2.408,P=0.037,FWE校正),aMCI患者左侧下纵束偏后部(节点24~46)(t=-2.919,P=0.006,FWE校正)及左侧扣带束海马的中间节段(节点38~71)(t=-3.878,P=0.002,FWE校正)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左侧下纵束平均MD值分别与MoCA(P=0.039)及听觉词语记忆测试得分(P=0.015)呈负相关关系,左侧扣带束海马平均MD值与听觉词语记忆测试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0.033)。结论aMCI患者部分纤维束的特定节点会出现一定损伤,且与神经心理学量表相关。此外,不同的白质纤维束破坏模式各异;较之前的其他类似研究明显改进了定量分析方法,对进一步理解aMCI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破坏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脑白质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认知障碍、脑血流灌注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恢复期抗NMDAR脑炎患者15例和健康对照(HC)15名,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估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扫描评估其脑血流灌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1)抗NMDAR脑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26.5±2.5)分比(28.6±1.9)分,P=0.015],在记忆、注意、语言、执行功能得分方面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生活能力及精神情绪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抗NMDAR脑炎患者全脑总脑血流量(CBF)明显低于HC组(0.949±0.028比0.953±0.025,P=0.001),双侧额下回三角部/岛盖部及左侧中央前回CBF明显低于HC组,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梭状回CBF明显高于HC组(P<0.05)。(3)抗NMDAR脑炎患者左侧中央前回CBF与Stroop色词测验-字呈负相关(r=-0.68,P=0.005);左侧梭状回CBF与Stroop色词测验-字(r=0.62,P=0.015)及彩色数字连线实验-A(r=0.81,P<0.001)呈正相关,与中文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即刻(r=-0.59,P=0.020)及言语流畅性测验-动物(r=-0.58,P=0.024)呈负相关。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存在记忆、语言、注意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障碍并与脑血流灌注改变相关,脑血流灌注可以作为抗NMDAR脑炎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指标,改善恢复期患者脑血流有可能对认知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脑炎 认知功能 脑血流灌注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