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导致的垂体炎病例的诊治及23个月的随访情况,提示进行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乏力、纳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钠血症等情况,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进行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价和长期随访。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垂体炎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程序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和安罗替尼对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联合免疫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女12例,中位发病年龄56岁(31~69岁)。分析其疗效和安全。结果患者均为肿瘤病理简明三级分级方案中G2(中分化)或G3(差分化)的不可切除或转移去分化脂肪肉瘤。一线治疗12例,二线治疗7例,三线及以上治疗5例。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0.8%(5/24),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4例进展。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9个月(95%CI:3.4~16.2个月)。以蒽环类药物、艾立布林或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12、2/6和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7、7.3和4.4个月。瀑布图显示蒽环类为基础治疗患者更多表现为疾病稳定(9/12),而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治疗更多出现缩瘤(3/6和2/6)。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乏力、纳差、皮疹、皮肤瘙痒、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等。结论化疗联合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缩瘤效果更佳。

  • 标签: 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化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安罗替尼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初治Ⅲ/Ⅳ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资料。9例患者采用了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P-Gemox-De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4周期治疗结束后,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总有效率为9/9,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主要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6例患者出现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未见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

  • 标签: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程序细胞死亡配体 1(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介导肿瘤浸润T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步骤,多项前瞻研究表明其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调控PD-L1的表达水平,达到增强或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为了解肿瘤免疫逃逸和对临床免疫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就组蛋白甲基化对PD-L1调控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组蛋白甲基化酶以及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对PD-L1表达调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甲基化酶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以及患者父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提取患者和父亲血mRNA,逆转录为cDNA后行二代测序。分析患者与父亲表型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促性腺激素、睾酮水平降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KS,患者父母均正常;(2)患者FGFR1存在剪接位点突变(c.359-1G>A),突变来自父亲,但父亲性腺轴功能正常,突变为首次报道;(3)患者FGFR1转录本缺失第4外显子,而患者父亲FGFR1转录本正常;(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脉冲治疗效果好,用药后有精子产生。总之,FGFR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KS,文献罕有报道。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卡尔曼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 剪切位点突变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发生重度窒息伴右位心新生儿的诊治过程,并阐述了窒息及右位心的发病机理及诊断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重度窒息 右位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决奈达隆预防房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经药物及电复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随访时间均>2.5年。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决奈达隆加选择的β1-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QT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房颤复发率、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死亡率以及药物毒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QT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QT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房颤复发率、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死亡率以及药物毒副不良反应等指标等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房颤复发率为5.0%(2/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25.0%(10/4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决奈达隆联合选择的β1-受体阻滞剂预防房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减少房颤复发,并减少因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不良反应,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房颤 决奈达隆 选择性的&beta 1-体阻滞剂 预防复发 效果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哥特”(Gothic)一词最初源于哥特人。中世纪初期用以形容一切野蛮、陈旧和丑恶的东西,12世纪以后,处于基督教世界中的哥特式艺术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神秘主义,在欧洲历史上留下不可抹去的印记。哥特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超自然、恐怖、颓废、古堡、黑夜、吸血鬼等为标志元素,带着这些元素,哥特与死亡无法割离。哥特式死亡也作为一种哥特式艺术透过哥特式建筑、绘画和音乐得以展现,同时哥特式死亡也映证着哥特超脱世俗的华丽风格。

  • 标签: 哥特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死亡
  • 简介:摘要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航空器和航空器之间、航空器和障碍物之间发生相撞;并加速和维持有秩序的空中交通流动。现阶段,空中交通管制的手段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雷达管制,第二种是程序管制,第三种是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其中程序管制是非雷达管制的一种方式,也是空中交通管制的传统方式。国外空中交通管制发达的国家已经全面实现了雷达管制,而中国民航正逐步在主干航路实现雷达管制。除了这些主干航路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的是程序管制或是雷达监测下的程序管制。

  • 标签: 程序管制 空管 特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宗教与法律在各个阶段被作为调控和统治的两种基本手段。两者都作为彰示社会价值内核和统治原则的外在形态,虽然在具体实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两者之间互有隐喻的联系。本文立足于双方程序关联,试探析在社会进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的依托、结合与分化。

  • 标签: 宗教 法律 程序 关联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双重抗体阳性自身免疫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低钠血症及意识障碍,血清抗LGI1抗体阳性,抗NMDAR抗体阳性,诊断为自身免疫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联用治疗后症状好转,复查抗体转为阴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多重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抑郁症(MDD)患者谷氨酸能神经递质与神经传递功能紊乱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MDD患者52例,社区招募健康对照51名,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被试抑郁、焦虑症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谷氨酸水平,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MDA受体NR1亚基mRNA水平。结果MD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D组血清谷氨酸水平[(35±6)mg/L 比(29±6)mg/L, P=0.021]及血液NR1亚基mRNA水平(1.5±0.8比0.8±0.6,P=0.001)高于健康对照组。MDD组血清谷氨酸水平与抑郁核心症状分呈正相关(r=0.52,P=0.028),NR1亚基mRNA水平与总病程呈正相关(r=0.42,P=0.024)。结论MDD可能存在谷氨酸能神经递质水平紊乱及NR1亚基表达异常。

  • 标签: 抑郁症 谷氨酸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 作者: 谌旭彬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新历史》 2009年第1期
  • 机构:190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关注,同时也备受漠视的一年。受关注,是因为这一年有两个巨大的历史标签:义和团运动的总爆发和八国联军侵华;被漠视,则更因为这两个巨大的历史标签,它们的宏大掩盖掉了这一年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帝国内部所出现的无可弥补的巨大裂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慈安太后死亡的原因,根据史料证据分别论述了“自然病死说”与“毒死说”两种对立的观点,辩证分析两种说法中的合理之处以及对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质疑,并提出了要判断各种说法的真伪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开棺验尸的观点,使人们对慈安太后的死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接受肽受体放射核素治疗(PRRT)的1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其中2例疾病进展,2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5例出现1~2级骨髓抑制,1例出现3级骨髓抑制,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至2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现2级以上治疗相关肾脏毒性。PRRT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神经内分泌肿瘤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镥-177 镓-68 生长抑素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