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松原市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松原市2004~2008年性病专报系统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全市共报告病例624例。结果松原市梅毒发病率从2004年0.12/10万上升到2009年的13.0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9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了107.75倍。其中,Ⅰ期梅毒报告241例占总数的38.62%,Ⅱ期梅毒379例,占60.74%,胎传梅毒4例,占0.64%。

  • 标签: 梅毒 梅毒螺旋体TP 二期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报道神经梅毒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诊疗上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10年12月诊治的神经梅毒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头颅CT均有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等改变;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率75%,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100%阳性;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阳性率66.7%,细胞数增高阳性率58.3%。结论脑脊液TPPA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脑脊液TPPA检测也可以呈阳性结果。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性传播依然是神经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神经梅毒 脑脊液 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先天性梅毒 胎儿或新生儿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治疗梅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64例梅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根据入院日期尾数进行分组,其中30例为研究组、另外3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则制定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治疗梅毒患者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改善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明显,同时还能沟通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梅毒患者 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PPA、ELISA和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集的354例血清样本进行研究,采用TPPA(明胶颗粒凝聚集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和CLIA(电化学发光法)对样本进行检查,统计三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结果354例血清样本中,应用RIBA确诊为梅毒的样本有29例,TPPA诊断梅毒抗体的符合率为96.55%(28/29)、ELISA为93.10%(27/29)和CLIA为100.0%(29/29),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特异性指标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检测梅毒抗体的符合率与TPPA与ELISA类似,但是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相对较高,可以作为主要检测方式与其他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 标签: TPPA ELISA CLIA 梅毒抗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贫血对于产妇妊娠的影响。方法将被选中的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检查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病患。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产妇的临床数据,将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平均孕周、新生儿的早产发生率以及平均出生体重进行对比。结果根据临床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贫血的程度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p<0.05),与平均孕周的降低有密切关系(p<0.0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妊娠合并贫血时,产妇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显著增加,尤其重度贫血,会对产妇以及新生儿产生严重的威胁。

  • 标签: 妊娠 贫血 妊娠结局 影响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TURST和ELISA两种方法对同一批标本的结果差异。方法对312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进行梅毒的TURST和ELISA两种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URST试验存在19.2%的漏检率,ELISA法阳性率明显高于TURST法,两种方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梅毒的检率。

  • 标签: 梅毒TURSTELISA
  • 作者: 王艳岳欣丁祎唐娟李倩睿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20例感染梅毒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01月至2015年0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生围产儿死亡的20例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梅毒孕产妇20例,12例(60%)孕产妇孕期未建卡,8例建卡中仅5例(20%)正常产检,且均行驱梅治疗。20例孕妇中16例(80%)无业,仅2例为大专以上学历。分娩前梅毒血清学高滴度(RPR≥1:8)的孕妇有15例,其中11例(73.3%)死婴为梅毒儿。低滴度(<1:8)的孕妇有5例,仅有1例(20%)为梅毒儿。20例中有14例为死胎,其中有9例(64.3%)考虑胎传梅毒;6例新生儿死亡中3例(33.3%)具有梅毒儿的特征。结论:应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孕前孕期梅毒血清筛检管理,及时行驱梅治疗,努力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提高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1989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48例异位妊娠误诊病例做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误诊的因素。结果48例病例中,误诊为宫内早期妊娠23例,先兆流产3例,盆腔炎2例,子宫内膜炎2例,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各1例,急性阑尾炎6例,胆囊炎1例,急性胃肠炎9例。结论内外科对育龄妇女的急腹症勿忘询问停经史和不规则阴道流血史;妇产科急腹症和早孕疑似病例重视血、尿HCG和阴道B超检测综合分析是降低异位妊娠漏诊率和误诊率的关键。

  • 标签: 异位妊娠 误诊原因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妊娠不良事件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严重甲减,并具有妊娠结局的47例(48孕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妊娠不良事件(定义为发生妊娠并发症或母胎/新生儿不良结局任意1项),将患者分为有妊娠不良事件组(n=33)和无妊娠不良事件组(n=15)。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信息、孕期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妊娠并发症及母胎/新生儿结局。结果47例(48孕次)严重甲减患者年龄为(30.5±4.1)岁,分娩孕周[M(Q1,Q3)]为38.6(36.3,39.9)周;诊断孕周为7.0(6.0,8.8)周,孕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为32.7(23.1,60.2)mU/L;TSH首次达标时间为6.0(4.0,10.0)周。82.5%(33/40)患者有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所有患者均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治疗,治疗后TSH达标率为77.1%(37/48)。83.3%(40/48)患者成功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041±452)g,身高为(49.4±2.1)cm,头围为(33.6±0.7)cm。与有妊娠不良事件组比较,无妊娠不良事件组患者的孕期TSH首次达标时间更短[(5.0(3.0,9.0)周比8.0(4.5,12.5)周](P=0.033),甲状腺功能监测次数更多[(8.2±3.5)次比(6.0±3.6)次](P=0.049)。结论妊娠期严重甲减患者妊娠并发症及母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积极监测甲状腺功能并给予治疗,可能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妊娠并发症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