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中心地带都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老旧房屋。房屋结构老旧、基础设施老化.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外来人员多等现象.导致老旧房屋在应对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和隐患时具有更大的脆弱性。

  • 标签: 旧房屋 安全管理 城市 人口老龄化 中心地带 房屋结构
  • 简介:为研究湘江长沙段洲滩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质量比,应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Cd、Pb和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6.40mg/kg、12.87mg/kg、164.41mg/kg和431.21mg/kg,土壤Cd、Zn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II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各重金属均以极高比例的可提取态存在,因而重金属在土壤中不稳定,Cd、Zn弱酸提取态质量比较高,容易释放,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递减趋势为Cd、Pb、Cu、Zn,Cd为极强生态风险元素,Cu、Pb、Zn为轻微生态风险元素。研究区域所有采样点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均高于1200,属于极强生态风险级别。4种重金属中,Cd的平均风险贡献率为98.21%,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Cd污染应引起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环境学 湘江 洲滩 菜园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针对"单一评价指标"难以准确揭示城市空气污染特征的问题,基于"空气质量浓度、人口暴露强度、人口加权浓度"3个指标,以长沙市为例,对比分析了各指标在城市PM2.5污染防控区划中的差异与优缺点。结果表明,研究区质量浓度指标区划下的暴露防控区呈梯度面分布,空间平滑效应明显。而顾及人口特征的人口暴露强度和人口加权浓度两个指标能够揭示污染防控区的空间微观差异,但前者受人口空间分布因素的影响过大,风险异常集聚效应"突出"。融入空气质量标准的人口加权浓度相对风险指标能够更准确地揭示长沙市人口PM2.5暴露风险空间变化规律。开展城市PM2.5污染防控多指标空间区划研究,有利于弥补单一指标评价结果的局限性及不确定性。

  • 标签: 环境学 暴露评估 PM2.5 环境风险
  • 简介:城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开展第三方力量参与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从2017年起.全市开展引进第三方力量参与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至2020年,形成第三方力量参与安全监督和管理的运行机制,推动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专业化能力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 标签: 管理工作 安全监督 第三方 盐城市 安全生产形势 城市政府
  • 简介: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确定评价物元,构建物元经典域、节域矩阵,并结合变异系数权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特征值计算结果和等级评定标准,综合判别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现状等级。将此法应用于衡水湖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其健康等级的特征值为3.312,据此判定衡水湖湿地处于亚健康水平,但有向不健康转化的趋势。分别与分形方法、韦-费定律对同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总体吻合,表明物元可拓模型能够应用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标签: 环境学 物元可拓 变异系数法 PSR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衡水湖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