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通常采用重铬酸钾加热回流的标准方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Cr),但该方法的消解时间长,操作繁琐,难以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要求,为此研究了用微波消解法测定腈纶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的最佳消解时间为15min,硫酸-硫酸银的最佳用量为3.00mL.用该方法与标准方法测得腈纶原水、生化处理后废水的COD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04、0.19,具有较高的精密度.该方法用于腈纶废水COD的测定时操作简便,经济、省时、省力.

  • 标签: 腈纶废水 COD值 化学需氧量 生化处理 环境监测 硫酸银
  • 简介:温室气体CO2的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火电行业是CO2排放量的主体。燃煤电厂实施碳减排和碳零排放是走向清洁能源必由之路。目前,燃煤电厂实施CO2的减排主要是从常规燃煤电厂烟道气分离CO2,其中,电厂CO2捕集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燃烧后脱碳、燃烧前脱碳、富氧燃烧以及化学链燃烧技术。

  • 标签: 燃煤电厂 CO2减排 捕集
  • 简介:摘要:雨水径流是城市地区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可降低邻近地表水的质量和健康,因此,如何截留雨水径流污染物,已经成为当今水资源保护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传统农业废弃物稻壳为生物质原料制备生物炭,采用SEM对生物炭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通过土壤淋溶实验,探究不同量生物炭对土壤截留外源Cr(VI)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生物炭的表面有清晰的孔隙结构。在0-10 cm土壤中,BC的加入可以提高土壤对外源Cr(Ⅵ)的截留效果,并且对外源Cr(Ⅵ)的累积截留量随BC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土壤中添加5%BC对外源Cr(Ⅵ)的截留效果最好,累积截留量达到0.482 mg。

  • 标签: 生物炭 Cr(VI) 雨水径流 截留
  • 简介:为保障天然气脱碳后有效开发,对产生的CO_2资源进行处理,减少外排造成的污染,在CO_2驱油的基础上,拓展应用领域,开展CO_2吞吐技术研究,通过实验评价,应用于吞吐增产机理主要有解膨胀、降低原油黏度及回流返排等三个方面,利用数模与物模等方式对注入量、注入压力及闷井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成功,在吉林油田规模应用100井次/年均,增产原油0.7万t,投入产出比1:1.5,可达到减排目的。

  • 标签: CO2 吞吐技术 污染物减排
  • 简介:介绍了溶剂吸收法、膜分离法和变压吸附法3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并分析现有CO2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以某炼油厂制氢驰放气碳捕集为例,从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运行费用等方面对3种分离方法进行了筛选。溶剂吸收法因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均较高,膜分离法产品浓度不能稳定达到要求而不适用,变压吸附法由于投资较高,但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且产品气浓度满足要求。所以变压吸附法是适合制氢驰放气碳捕集的最优方法。

  • 标签: 制氢驰放气 碳捕集 变压吸附
  • 简介:为研究城市区域近地面CO2浓度变化特征,于2016年1月-12月对济南城市大气中CO2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CO2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春、夏、秋季存在一峰一谷的现象,而冬季只有一峰.CO2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份.CO2与SO2相关性较高,说明二者都来源于燃煤贡献.CO2浓度与风速和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二氧化碳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气态污染物 气象因素
  • 简介:研究了CO对SO2测定的干扰.采用不同浓度CO对定电位电解仪显示值的贡献建立数学模型,用此模型对SO2测定值进行修正,最后对不同固定污染源进行监测,将SO2修正值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数据进行比对.实验表明,CO对SO2测定的干扰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经修正后的SO2浓度值和SO2真实浓度数值之间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CO对SO2测定的干扰接近0,而高浓度下定电位电解法测定值经修正后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的数据相比,相对误差在-1.1%~9.8%,满足同步监测精确度要求.

  • 标签: 定电位电解法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