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动物尸骸只有在极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才能保存为化石。5亿多年前的云南滇东、滇中,包括黔西、两广一带都是浅海,容易集聚泥质沉积物。那个时候,气候温暖,海水矿物质变得丰富,水母、蠕虫、节肢动物、多门类的海栖动物和藻类大量出现。它们突然被水流或者其他意外涌来的泥质沉积物掩埋,造成了大规模集体死亡。又隔绝了空气,在不再遭受外界破坏的条件下,软体保存在泥沙中,天长日久形成了薄薄的化石,奇迹般

  • 标签: 泥质沉积物 滇东 泥沙沉积 滇中 小壳动物群 古生物学家
  • 简介:纳米二氧化(nTiO2)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潜在的环境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深入探讨nTiO2与环境中现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为受试生物,按照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研究了nTiO2与双酚A(BPA,一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nTiO2与BPA对S.obliquus生长的72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8.7mg·L-1与1.81mg·L-1。而nTiO2与BPA共存时,在不同毒性比(4:1,3:1,2:1,1:1,1:2和1:3)下,其联合毒性作用(以BPA计)的72hEC50值分别为2.198,1.58,1.153,0.428,0.306和0.189mg·L-1。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随着两者毒性比的变化,由拮抗作用转变为相加作用,继而转变为协同作用。这表明,nTiO2进入环境后与现有污染物的毒性比(浓度比)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模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双酚A 斜生栅藻 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