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主要从植物根细胞壁积累固定、细胞膜对铜的吸收控制、金属配体的螯合作用、铜在系统液泡的分隔机制及胁迫蛋白的合成5个方面,分别阐述植物对铜分子的耐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全面了解了铜在植物中的亚细胞分布、铜在植物根系到地上部分运输过程的转运机制以及植物在铜胁迫下的抗性反应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植物 细胞膜 螯合作用 胁迫蛋白
  • 简介:入侵植物会损害环境生态系统,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虽然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较多,但是很多缺乏对化感作用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入侵植物的研究进展,该研究阐述了小飞蓬的研究现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以及入侵机理研究的进展.参24.

  • 标签: 入侵植物 化感作用 小飞蓬
  • 简介: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为高大落叶乔木,既是一种用材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种.榉树秋季叶色变化多样,根据其秋季叶色不同可分为红色系、绿色系和黄色系三个系列.研究表明,榉树秋季叶色表现不一的主要原因是叶片中所含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百分比不同.红色系榉树秋季叶片色素含量表现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黄色系榉树的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降低;绿色系榉树则表现为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片颜色还与叶片内的N、P、K等元素的含量有关.此外,植株生长温度和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也与叶片颜色有关.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柠檬酸、蔗糖和赤霉素都会对榉树秋季叶片产生颜色加深、变色提前或变色推迟等调控作用.

  • 标签: 榉树 呈色机理 色素含量 叶色调控 化学物质
  • 简介: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GSNO还原酶(GSNOR)的上调作用是否通过GSH途径,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吸入染毒方式,检测了0、3.0mg·m^-3甲醛暴露小鼠以及3.0mg·m^-3甲醛暴露同时腹腔注射α-硫辛酸小鼠的肺泡灌洗液中GSH浓度和GSNOR活力.结果表明,3.0mg·m^-3甲醛暴露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其肺泡灌洗液中GSNOR活力极显著上升(P〈0.01),同时GSH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α-硫辛酸注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GSNOR活力较3.0mg·m^-1甲醛暴露小鼠有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GSH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甲醛暴露下,GSNOR与GSH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气态甲醛可以通过GSH途径调节GSNOR表达.甲醛对GSNOR的上调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氧化胁迫进行的,这可能是理解GSNOR在气道中调控的基础.

  • 标签: 气态甲醛 GSNO还原酶 氧化胁迫
  • 简介: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acidesters,PAEs)是一类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utants,POPs)。PAEs在环境介质如水体、底泥和土壤中长期赋存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效应,其分布广、浓度高和难降解等特点是限制有效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污染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降解能力,这为PAEs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与物理化学修复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控性强、修复面广和灵活性高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大部分PAEs降解细菌的种类及其代谢机制,并分析了其在PAEs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期为PAEs环境行为与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内分泌干扰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邻苯二甲酸酯 微生物 生物降解 健康风险
  • 简介:借助3S技术,以湘江流域1990年及201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等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湘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增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2)耕地向外部扩张侵占林地,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及建设用地;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变为森林;水域主要由耕地中的水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及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主要由于湖泊沼泽化;(3)水域及未利用地增长受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耕地和建设用地增长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的.因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致使耕地递减、林地减少趋势缓和、水域增加以及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面积增加.

  • 标签: 湘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在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污水的来源,主要特征和排放现状的基础上,简述我国农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动态,重点对近几年我国农业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同时对处理技术及工艺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污水处理的难点,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设计和选择农业污水处理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今后农业污水治理的政策,法规及技术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表3,参21.

  • 标签: 农业污水 处理技术 现状 处理方式
  • 简介:纺织废水排放量大,且通过传统工艺不能彻底去除其中存在的高色、高毒、难降解物质,随着国家新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以及水资源紧缺带来的回用需求,如何有效提高纺织企业的废水循环利用率,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该文总结了目前纺织企业废水深度处理的现状,对纺织废水回用的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表2,参9.

  • 标签: 纺织废水 深度处理 水回用 工程应用
  • 简介:随着核能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产生的含铀放射性废水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为此,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有效治理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传统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和膜技术这些新技术对含铀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概述.沥青铀矿结晶法以及分子筛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性能,为含铀放射性废水处理的研究拉开了新的帷幕.图1,表1,参35.

  • 标签: 含铀废水 研究进展 处理技术
  • 简介:擅长营造细节氛围和滋生小资气质的《新周刊》曾在一篇城市专访里这样描述它的另一面:“这里每天都有居民从一扇扇沿河的窗户里扔垃圾,至于垃圾扔出来之后怎样,谁还去想?把住房建在河边上,不就是图个方便吗?全世界还有哪座城市可以如此方便的扔垃圾?至

  • 标签: 垃圾处理 德国 垃圾分类 立法
  • 简介: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焦化废水 生物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生物处理 深度处理
  • 简介:在广西坡耕地赤红壤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利用效率、甘蔗生长、单茎重、生物产量、蔗茎产量、锤度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寻求低成本、高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率的施肥模式.设5个处理,(1)不施肥的甘蔗对照(CK),(2)甘蔗常规施肥(SF),(3)80%的甘蔗常规施肥量(SF80%),(4)60%的甘蔗常规施肥量(SF60%),(5)甘蔗常规施肥+农家肥(SF+N).(SF+N)处理的甘蔗茎粗、株高、地上部干物质含量、生物产量、甘蔗产量、锤度、经济效益均最高,分别为33.93mm、368.6cm、82.78%、149.92t/ha、139.58t/ha、18.83BX、69792.45元/hm^2,与其它各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与SF处理相比,SF60%处理提高了N、P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87%、1.63%;与SF处理相比,(SF+N)处理提高P利用率42.04%,SF80%处理提高K利用率4.12%.(SF+N)处理的甘蔗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甘蔗K利用率最高的是SF80%处理,甘蔗N利用率最高的是SF60%处理.因此,在广西较肥沃的坡耕地上种植甘蔗,可以适当的减少化肥施用量,配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也能提高养分利用率.

  • 标签: 施肥 养分利用率 甘蔗 效益
  • 简介:总结儿童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诊术后阴囊积液出现的原因以及处理方式.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儿童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诊术后阴囊积液42例的临床资料.42例阴囊积液患者分为轻、中、重度均痊愈,其中轻度3d左右恢复,中度5~7d左右恢复,重度未合并感染7~10d左右恢复,重度合并感染14d内恢复.儿童腹股沟斜疝嵌顿急诊术后阴囊积液应注意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以及术后及时恰当的处理,即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参8.

  • 标签: 腹股沟斜疝嵌顿 阴囊积液 儿童
  • 简介:通过分析最小二乘法回归方程计算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最小二乘法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建立了Excel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模板,为提升监测工作效率,提高监测结果准确度,缓解监测人员工作压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图3,表3,参4.

  • 标签: 环境监测 数据处理 最小二乘法 EXCEL 建模
  • 简介: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本文以实验室构建的A2/O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废水处理过程化学成分和急性毒性的变化。采用紫外扫描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处理系统各阶段出水的物质组分,并采用固相萃取和超滤膜分离等手段对水样各组分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芳香族物质等毒物的去除,焦化废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在该处理系统中被逐步削减,最终出水的毒性当量仅为原水的28%;不同组分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废水水样的强极性和中等极性有机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毒性当量,而这些物质主要在缺氧段及好氧段被削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可推断焦化废水中一类很难在A2/O处理系统中被完全去除的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很可能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是构成出水毒性的主要物质。

  • 标签: 焦化废水 A2 O工艺 急性毒性 组成变化 因果关系分析
  • 简介:浓度的IBA处理进行枣嫩枝扦插对比试验,探究插穗生根过程中韧皮部、叶尖和叶基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A处理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其中处理浓度1500mg/L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1.1%.插穗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与韧皮部、叶尖和叶基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消长紧密相关,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中,以韧皮部和叶尖消长最为活跃,叶尖是叶片产生可溶性糖的主要场所,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中,叶尖和叶基与韧皮部互助协同、平衡调控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

  • 标签: 枣树 扦插 生根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