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环境文化是构建生态文明根基,由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消费观三大部分构成.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构建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生态道德观重构了人们日常行为生态道德规范;科学生态消费观是引导人们生活方式转向生态化重要标志.

  • 标签: 环境文化 生态价值观 生态道德观 生态消费观 生态文明
  • 简介:西葫芦(CucurbitapepoL.)对土壤中持久有机氯化物超强吸收能力已被证实,意味其具有指示区域土壤持久有机氯化物污染状况潜能。本研究采用农田小区试验,考察了西葫芦不同组织器官(根、过渡茎、茎、叶和果实)在6个生长期对有机氯化物累积吸收行为;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分析了种植土壤及西葫芦各组织器官中21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18种多氯联苯(PCBs)。结果表明,西葫芦可将根吸收OCPs和PCBs传递到过渡茎和茎。不同生长期采集西葫芦根、过渡茎和茎中OCPs和PCBs浓度基本稳定,无明显生物稀释效应,且此3个组织器官中OCPs和PCBs分布模式与土壤中分布模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用西葫芦根和茎中持久有机氯化物浓度指示土壤中持久有机氯化物污染水平,根和茎采样时间可以不受西葫芦生长期限制。

  • 标签: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土壤 西葫芦
  • 简介:城市快速发展降低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由此产生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锐减、气候极端化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等.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广泛而深刻影响.为系统地评价城市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从而为城市生态服务恢复和优化提供科学指导,从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城市土壤动物群落相关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从机理、多因子综合、长期监测和应用研究四个方面提出了本领域研究在现阶段受到制约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标签: 城市土壤动物群落 多样性 时空分布 全球变化 土壤污染
  • 简介:卤代苯酚(H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体中污染物,其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存在及迁移转化会产生一定健康和生态风险。探究卤代苯酚在环境中转化行为非常重要。光降解反应是酚类物质在水体中迁移转化重要途径,实际水体中有机质等对卤代苯酚光降解会产生一定影响。对大连市区6家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卤代苯酚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出水中总HPs浓度范围为77.2~168.6ng·L^-1。在所有检出卤代苯酚中,五氯酚和2,6-二氯酚浓度较高,且检出频率均为100%,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10.8~166.7ng·L^-1和0.1~72.2ng·L^-1。在模拟太阳光照射条件下,选取2种氯酚和2种溴酚研究它们在污水样品与纯水中光降解行为,从卤原子取代程度和种类两方面对不同卤代苯酚光降解规律进行类比,分析了其光降解特性。此外,对比分析了不同污水厂出水对同种卤代苯酚降解速率影响,发现出水pH值、溶解有机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卤代苯酚光降解。

  • 标签: 卤代苯酚 污水处理厂 出水 光降解
  • 简介:以广州市滨江绿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方法,对城市绿道使用者来源构成,及其使用绿道目的、方式、频次和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道使用者主要是就近常住居民,其使用目的主要是休闲、健身和通勤;使用方式多为散步、跑步、骑自行车;使用频次多为每天1次,其中从清晨到下午18∶00时,绿道主要承担通道作用,而晚上19∶00~21∶00时期间,发挥更多是休闲功能;夜晚居民更有时间前往绿道进行散步、跑步等休闲健身活动.

  • 标签: 城市绿道 使用 状态 广州
  • 简介:铬(chromium)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急慢性中毒,具有神经毒性、基因毒性、致癌和免疫毒性。了解六价铬(hexavalentchromium,Cr(Ⅵ))细胞毒性,进一步探究Cr(Ⅵ)毒作用机制,可为防治Cr(Ⅵ)对人群健康损害提供实验依据。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1,VDAC1)参与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影响细胞凋亡;同时VDAC1也是BCL-2家族重要结合位点,它可与BAX/BAK相互作用形成孔道,使线粒体内凋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等,进入胞浆,引起细胞凋亡。但VDAC1影响细胞凋亡的确切路径与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使用L02人正常肝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建立VDAC1低表达细胞系,检测在相同浓度Cr(Ⅵ)处理条件下,与非染毒组相比,不同受试细胞生存率、凋亡情况、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生成量、线粒体功能和凋亡诱导因子(AIF)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与VDAC1正常表达细胞相比,VDAC1低表达组在Cr(Ⅵ)染毒情况下,细胞生存率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生成量减少,MPTP活性增加不明显,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和AIF含量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DAC1参与了由六价铬诱导线粒体依赖肝细胞凋亡,并且抑制VDAC1表达可减轻因Cr(Ⅵ)暴露而引起L02肝细胞损伤。

  • 标签: 六价铬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 简介:借助DeST-h能耗模拟软件,采用倒置式平屋面形式,以武汉某居民住宅为例,模拟共29组不同厚度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EPS)与泡沫混凝土作为保温材料屋面的住宅能耗,通过计算并比较其经济指标,评估其节能潜力.模拟结果得出,相较于EPS保温屋面,泡沫混凝土保温屋面在投资成本更低情况下,其产生节能效益更好,净现值更高,保温优势明显.其次,以普通钢筋混凝土屋面为基准,比较泡沫混凝土屋面的几组不同厚度能耗,验证其节能效果;同样以净现值为评价指标,借助Minitab16软件对其进行曲线拟合,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泡沫混凝土屋面的最佳经济厚度,为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节能屋面材料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泡沫混凝土 屋面节能 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 经济性
  • 简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我国在农田土壤污染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其中镉(Cd)为最优先控制元素之一。农田土壤Cd污染风险类型为健康风险,其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土壤-植物系统,并经膳食进入人体。在当前土壤Cd风险评估中,一般不考虑生物有效性问题,这使得风险评价中实际暴露评估不确定性普遍偏高。所以,近年来欧洲国家有许多研究者提出将生物有效因素放在土壤污染物风险评价框架内。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农田系统,并从土壤、植物、污染物及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其次,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土壤Cd生物有效预测模型和土壤Cd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中存在不足,并对农田土壤Cd暴露评估发展态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预测,以期为农田土壤Cd健康风险评估及安全基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CD 生物有效性 暴露评估 研究进展
  • 简介:集体公益林林权改革制度后时候主要表现问题是集体林权改革制度不细且立法滞后、管理制度滞后和生态补偿与经济收入严重失调,提出集体林权改革后时候森林生态公益保障策略是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立法、加快制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时候监督管理办法和加快制定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细则.

  • 标签: 集体公益林 林权制度改革 森林生态公益性 保障策略
  • 简介:本文选取泥炭、生物质炭、木炭和活性炭4种含碳材料,结合以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Venerupisphilippinarum)为受试生物生物累积实验和Tenax连续萃取法,阐述不同碳质对沉积物中4种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影响,并将Tenax萃取结果与底栖生物累积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碳质添加导致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快速脱附组分(Frap)降低,极慢速脱附组分(Fvs)增大,生物有效降低,且4种碳质对Frap影响有所不同,然而因为菊酯类农药理化性质,Frap差异并不显著。Tenax6h和24h单点萃取组分与快速脱附组分相关显著(P〈0.0001),基本可以代替完整脱附动力学评价生物有效,但是对于组成复杂,有机碳(OC)和黑炭(BC)含量高沉积物进行研究评价时仍应注意由此产生偏离。Tenax快速脱附组分与2种底栖生物累积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相关(R^2=0.38,P〈0.0001),表明在OC和BC含量不同沉积物中,Tenax萃取技术也可以预测菊酯类农药在经济底栖生物菲律宾蛤仔体内累积量,进而为沉积物中HOCs环境质量和相关水产品质量评估提供更为快捷、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菊酯类农药 碳质 Tenax萃取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 简介: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底栖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66.4,其中约81.2%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优势度为13.0%;香浓多样指数(Shannon-Wienerdiversity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Index(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评价指标体系。

  • 标签: 江苏省 富营养化 底栖动物 多样性
  • 简介:卤代持久有机污染物(Hal-POPs),如多溴联苯醚(PBDEs)、多氯联苯(PCBs)、滴滴涕(DDT)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全球有机污染物,同时它们又是内分泌干扰物,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们每天约有80%以上时间在室内度过,且室内环境是Hal-POPs人体暴露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室内环境中Hal-POPs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干扰作用及其机理等问题亟待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本文通过综述Hal-POPs在室内环境中赋存水平和在人体体内负荷水平及其半衰期,探讨了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尤其是男性生殖健康影响情况及其可能机理,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不足之处及研究前景,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室内积尘 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溴联苯醚 生殖健康 健康风险
  • 简介: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添加Mo对2种价态砷(As(Ⅲ)和As(Ⅴ))胁迫下水稻吸收积累Mo和As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价态As对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As(Ⅲ)比As(Ⅴ)对水稻毒害更明显,添加Mo可缓解As对水稻毒害。As添加可影响水稻根系和茎叶对Mo吸收积累,但是不同价态As对Mo积累量影响不一致。同时,Mo添加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和茎叶对2个价态As吸收积累。在100μmol·L^-1As(Ⅲ)处理下,添加0.1和0.5mg·L^-1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8.8%和52.8%,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5.1%和10.6%;当As(V)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0.1和0.5mg·L^-1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15.4%和62.4%,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11.9%和23.7%。Mo添加还能显著地降低2种价态As在水稻根系和茎叶中富集系数。因此,通过施用适量Mo肥可以用来防治农田As污染,降低As对人体健康危害。

  • 标签: MO AS 水稻 胁迫作用 富集系数 根长
  • 简介:黑老虎是一种历史悠久民间用药,也是近年来发展林下经济一种药食两用水果,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现就近30年来黑老虎在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繁育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黑老虎研究、开发与利用、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老虎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 简介:你恐怕从未听过萨凡纳(Savannah)这座美国南方小城名字,但你可能不会忘记电影《阿甘正传》开头,阿甘坐在街心广场长倚上等公车.

  • 标签: 北美洲 古城 广场
  • 简介:抗生素滥用导致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素对ARGs传播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移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氯哒嗪、磺胺异唑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影响。根据单一暴露结果设计混合抗生素浓度比,探究抗生素联合暴露实验对质粒接合转移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只有盐酸四环素对含有四环素抗性RP4质粒接合转移频率有低促高抑hormesis效应;在联合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无促进作用抗生素会抑制四环素hormesis效应,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生素环境风险。并且用受体理论解释了抗生素对质粒接合转移hormesis效应产生机制,为目前尚无定论hormesis受体理论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

  • 标签: 四环素 磺胺 磺胺增效剂 抗性基因 大肠杆菌 基因水平转移
  • 简介:蓝莓是一种具有良好保健功能水果,目前国内蓝莓市场供不应求.传统扦插繁殖方式无法为蓝莓栽培提供大量优质种苗以满足大规模种植蓝莓需要.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繁殖材料较少且繁殖系数较高,如果使用这种方法来快速繁殖种苗可以缓解目前苗木市场供应困难局面.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蓝莓组培研究中至关重要无菌系建立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组培进一步系统研究提供参考.表1,参31.

  • 标签: 蓝莓 组织培养 无菌系
  • 简介: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双倒数法,在pH=7.40缓冲溶液中系统研究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包合作用.摩尔比法确定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包合比n_(β-CD):n_(FL)=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30×10~4L/(mol·cm).双倒数法确定结合常数K~Θ18℃=7.21×10~5L/mol.热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1)Δ_rH_m~Θ=7.93×10~4J/mol,Δ_rH_m~Θ为正值,说明包合作用吸热;(2)Δ_rG_m~Θ291.15K=-3.27×10~4J/mol,推测β-环糊精与荧光素包合作用有自发进行可能;(3)Δ_rS_m~Θ291.15K=384.68J/(mol·K),由此可知,β-环糊精与荧光素相互作用为熵所驱动.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 标签: 荧光素 Β-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作用
  • 简介: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mm微小型塑料颗粒或碎片,海洋中常见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由于形状、颜色多变,分子量大,结构稳定,粒径范围与浮游植物相近,海洋中微塑料很容易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他海洋动物等产生影响。微塑料还可以为病毒、细菌提供附着载体,影响浮游植物分布,进入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进一步转移到组织中对机体产生毒性效应,甚至通过捕食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对高等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此外,微塑料可以作为海水中痕量化学物质吸附载体,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根据目前对微塑料研究进展情况,未来应加强对海洋微塑料分离、鉴定技术研发以及海洋微塑料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传递效应机制等问题研究。

  • 标签: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物毒性 生物传递 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