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用水热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的纯相,并采用XRD和IR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浓度、不同还原剂用量以及不同还原剂类型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葡萄糖和抗坏血酸均对反应中间产物具有较好的还原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制备磷酸锰锂纯相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80℃和反应时间为24h,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其用量为0.01mol/L,氢氧化锂与磷酸锰物质的量比为Li/Mn=1.5。样品经红外光谱测试表明,970cm^-1属于P—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450-500cm^-1属于Mn—O键的面外弯曲振动,1040-1140cm^-1属于PO4^3-的伸缩振动,550-640cm^-1属于Mn—O键的弯曲振动。

  • 标签: 磷酸锰锂 水热法 锂离子电池 橄榄石结构
  • 简介:在不同温度下对32131-8Ah圆柱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试,考察了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放电功率、电阻及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放电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在常温下基本都能达到最优结果,温度上升或者下降都会对电池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温度 放电功率 性能测试
  • 简介:有机电致发光(EL),是指通过对有机化合物薄膜上施加电压的有机化合物本体发光的现象。如图1所示,仅存两块电极之间夹人有机化合物,即町得到一个面状发光的简单结构。凶使用的材料为有机化合物,分子设计上的课题是解决从紫外线到町视光,冉到红外领域,并能根据需要的颜色斯发光,这些都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有机EL不仅适用于显示器,作为薄形平面光源,也能用于照明设备上。

  • 标签: 有机电致发光 照明设备 有机化合物 磷光 利用 化合物薄膜
  • 简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电解液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采用线性电位扫描和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用的几种碳酸在铂电极和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铂电极上线性碳酸DEC、DMC和EMC的阴极还原极类似,而环状碳酸PC较线性碳酸难还原;碳电极上,DEC、DMC和EMC的循环伏安行为相类似,而PC则与锂离子共嵌于碳中,导致锂离子的嵌入量大大增加,而脱嵌锂离子的可逆性却显著降低.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溶剂 碳酸酯 电化学行为
  • 简介:8月17日,全球首个有机形态厨房文化科技体验馆——“厨源”正式在老板厨房电器揭幕,体验馆的正式落成,也为历时近两年的“穿越文明智汇老板”厨房文化科技体验馆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 标签: 厨房文化 科技 老板 形态 厨房电器
  • 简介:有机电解液自身热稳定性以及电极/有机电解液相互作用的热稳定性两个方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的热稳定性;认为,正极/有机电解液的反应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影响是最主要因素.并分别从抑制LiPF6分解、使用不燃或阻燃溶剂阐述了改善有机电解液热稳定性的方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有机电解液 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