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研究紫花苜蓿酶解液作为光合氢原料时的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对产氢影响较为显著的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三种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以获取最佳产氢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水平范围内,各因素对能源草产氢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温度→光照强度→初始pH值;由方差分析可知,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能源草光合产氢性能影响为显著;初始pH值为不显著;由各因素水平值的均值可见,能源草光合生物氢的最佳工艺水平为30℃、pH=7、光照度为3000lx。

  • 标签: 紫花苜蓿 酶解 光合细菌 生物制氢 正交优化
  • 简介:基于生物质热解加氢汽柴油系统的AspenPlus模拟,分析了全系统碳氢氧元素的平衡转化过程,并基于[火用]理论对全系统及各单元进行了用能分析,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条件下汽柴油产率为0.122kg/kg生物质(干基);生物质碳的24.74%转化到汽柴油;转化到汽柴油的氢占实际总氢消耗的19.79%;加氢过程生物油氧38.2%以CO2脱除,其余以H2O脱除。全系统总[火用]效率(η+)和产品[火用]效率(η-)分别为59.9%和32.8%;全系统[火用]损以内部不可逆[火用]损为主,比例达约30%,热解单元是全系统[火用]损最大的部位。热解适宜温度为450~550℃;重整适宜温度为750-800℃,且压力不宜过大;系统自供氢条件下,η+和η-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63.1%和42.6%。

  • 标签: 生物质 汽柴油 热解 加氢 分析
  • 简介:构建了一套供热功率为310kW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利用蒸汽系统,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太阳能集热器与热変换器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工况下太阳辐射强度、凝水回收比、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和供热功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集热温度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辐射强度对系统性能提升显著;回收凝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制热功率的提升较为明显;系统性能随环境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系统存在最佳集热温度,最佳集热温度随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升高。

  • 标签: 太阳能热利用 低压蒸汽 热力学模型 集热温度
  • 简介:采用CFX软件对我国广泛采用的皮江法镁还原炉内还原罐的热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计算,得出其温度随加热过程的进行而变化的规律;根据热工原理指出了皮江法炼镁工艺的改进方向.研究表明:制约镁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瓶颈是还原罐的传热问题.

  • 标签: 热过程 还原罐 温度场 流场
  • 简介:针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布置,对国内已运行及正在设计建设的2001MW机组、300MW机组、6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布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采用该工艺的设备布置以及脱硫占地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是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及采用的设备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提出占地及主要布置。

  • 标签: 烟气脱硫 布置 占地 研究 环保工艺
  • 简介:燃料折算成分的定义因新旧两种单位的不同而异,其换算系数应规范为4.182,而不是4.187。当选用前苏联1973年锅炉热力计算标准方法或同类文献中的烟气露点温度计算公式时,必须弄清楚所对应“燃料折算成分”的单位和定义,避免因新、旧两种折算成分换算出现问题而引起的失误或混乱。

  • 标签: 折算 定义 燃料 影响 选择 规范
  • 简介:针对我国目前600MW机组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比例过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在北方及内蒙古中、低硫煤地区600MW机组采用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对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原理、在国外的技术应用研究及该技术与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经济性比较,说明了该工艺在欧美已经成为应用在大型机组的成熟工艺,同时对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在我国部分中、低硫煤地区6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艺未来的使用进行了论证。结论是随着我国烟气脱硫工艺的不断发展,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由于其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低,该工艺将在中国不断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将对我国未来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的多元化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旋转喷雾干燥法 600MW机组 应用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