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设计了一套研究压电陶瓷热电特性的实验系统,并基于释电效应研究了压电陶瓷在周期性激励下的热电特性,拟合出了周期性激励下压电陶瓷中产生的电压与电流的表达式。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周期性的聚焦光线照射在压电陶瓷表面时,压电陶瓷表面的温度和正负极之间的电压也会周期性的变化,且变化的频率与调频装置的频率一致。

  • 标签: 周期性热激励 热电特性 频率
  • 简介:来稿请使用电子邮件寄送;如邮寄请一式二份,用激光打印,使用A4纸,并请附寄稿件软盘。每篇稿件原则上不超过8000字,图、表合计不超过8页;研究简报不超过4000字(含图表和参考文献)。1题名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

  • 标签: 科学与技术
  • 简介:根据废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在设计(空气温度35℃,冷凝温度55℃,制冷剂蒸发温度3℃,制冷负荷30kw)下,对采用r124-dmac工质的混合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其综合性能系数(copint)为14.85.通过热力循环分析发现发生器负荷率和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合制冷循环工作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汽车 废热 吸收-压缩 混合制冷
  • 简介:基于k-ε模型,针对一种非对称横槽管换元件,对高温高压工况下管内氦气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非对称横槽管与对称横槽管的综合传热性能。同时,应用"中心复合设计"(CCD)方法对非对称横槽管的三个基本结构参数(槽间距a、槽宽b、槽深e)进行了优化设计,考察了不同结构对非对称横槽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内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非对称横槽管传热性能优于传统的对称型横槽管,最优结构参数为a12-b8-e0.6。

  • 标签: k-ε模型 非对称横槽管 综合传热效率 中心复合设计
  • 简介:通过实验,测量出sic和al2o3两种不同材质的微燃烧器在不同温度下的光谱辐射曲线.比较分析各影响因素不变时外壁面的辐射能谱.结果表明:gash电池高效接受光电子的波长范围内,al2o3材质的微型燃烧器在其能够达到的温度范围对提高微型光电系统的热电转化效率有更为明显的作用,而这个温度界限通过实验很难确定.根据自身“小样本,贫信息”的特点,采用灰色理论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得出温度在1418k内,a12o3的eλo-1.7较sic更高.

  • 标签: 微热光电系统 微型燃烧器 辐射材料 壁面温度
  • 简介:利用重分析技术对生物柴油和0#柴油进行燃烧特性分析,比较两者的热稳定性。根据DTG-DTA曲线及实验数据,利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n积分法计算了活化能,并推断出生物柴油和柴油在低温段和高温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实验表明:生物柴油的挥发分较高,易于燃烧;但低温段表面活化能高于生物柴油,热稳定性优于柴油。

  • 标签: 生物柴油 热重分析 热稳定性 动力学方程
  • 简介:设计一种使用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集热板和新型开放式热管组合的全真空玻璃集热管中温太阳能空气集装置。每个集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集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在玻璃集热管内安装一个铜管和外部的一个蒸汽包连接构成一个开放式热管结构。蒸汽包内安装螺旋换热管加热通过换热管的流动空气工质。分别使用水和CuO纳米流体作为热管工质,以空气作为集工质,对热管式中温空气集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作压力、不同工质及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对热管集传热特性的影响,详细比较了热管水工质和纳米流体工质在集传热性能上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只使用2根玻璃集热管构成集器,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在夏天可达到200℃,在冬天可接近16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达到0.4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中温集特性。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热管阻比以水为工质时平均降低了20%左右

  • 标签: 太阳能 热管 空气集热器 纳米流体
  • 简介:为利用太阳能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温空气工质,除了有效集外,还需要解决因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导致输出工质温度波动的问题。在性能优良的太阳能集系统中采用蓄热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给定的设计目标,研究将固-固相变蓄热材料季戊四醇应用到太阳能集蓄热一体化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表明:按集蓄热一体化思路设计的实验装置,集单元能够输出最高温度超过220℃的高温空气,蓄热单元能够将高温空气的温度稳定在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附近。并且随着蓄热管级数的增加,空气出口温度稳定的时间就越长,为利用太阳能获得稳定持续的高温热媒工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太阳能 高温空气 相变蓄热
  • 简介:提出了后回式布雷顿一两平行逆布雷顿联合循环模型。对该联合循环进行了能量分析,导出了联合循环热效率和比功的表达式,以热效率和比功为目标对该联合循环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回器有效度和其他参数对最优热效率和最优比功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热效率为优化目标时,该联合循环的最优热效率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应比功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减小;以比功为优化目标时,回热度对该联合循环的最优比功的影响很小,其相应热效率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能量分析 回热式布雷顿循环 逆布雷顿循环 热效率 比功 优化
  • 简介:对一种新型简化cpc(非追踪式复合抛物线聚光板)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系统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对该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该系统由多个集单元组成,每个集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集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在玻璃集热管内安装一个u形铜管.流动空气在各级u形铜管内被逐级加热.计算研究表明:系统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可达到20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达到0.3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高温集特性.同时,计算也表明当系统工质流量增加时,只要系统增加更多的集热管以增加系统总功率即可满足工质温度达到200℃的设计要求.研究提出的新型简化cpc式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太阳能高温空气集系统是一种有工业实用前途的太阳能集器;研究提出的传热模型模拟效果也可以满足一般性工程计算需求.

  • 标签: 太阳能 高温集热器 数值模拟 传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