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埕岛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极浅-浅海地区,是一个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田.迄今共完成各类探井68口,获油气层井67口,获工业油流井55口,探明含油面积123.6km2、石油地质储量34486.0万t.埕岛油田为典型复式油气聚集带,已发现7套含油层系,10多种油藏类型.在该油田浅层(明化镇组、馆陶组上段)勘探开发中,采用科学的勘探开发程序,以及8项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探井成功率达98.5%;探井见工业油流率达80.9%;每打一口探井平均获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7.2万t;每获一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直接投入为4.48元.按照"简单、经济、安全、可靠,还要重视环保”的原则,进行海工工程和油气集输流程的建设,已建成216万t年产能力,累计生产原油800多万t.

  • 标签: 埕岛油田 浅层勘探 开发程序 配套技术
  • 简介:渤海油气勘探九十年代将转入以开发为重点的新时期。目前已探明18个油气田,控制储量数亿吨。探井和预探构造成功率都属高效率的勘探。今后的勘探可发现的局部构造按圈闭面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目标。已探明的储量主要集中在东营组的大型三角洲砂体和沙河街组一、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油气圈闭类型为沉积期的披覆背斜和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量,可望再找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为此,必须力求高成效的勘探,掌握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同时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 标签: 渤海油气田 油气勘探前景 油田规模序列 高丰度油田 盆地含油丰度
  • 简介:本文根据海上汕气田的勘探成果,着重阐述了联合开发中,小油田的可能性,指出开发这些油田所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并预测了近期可能形成的产能规模。

  • 标签: 海上边际油田 开发 中国 海洋石油工业
  • 简介:对于任何一个探区,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渤南探区油气勘探历经二十多年,但找到的都是中、小型油气藏(田)。在深入研究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了本区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田)可能性的结论。文中综合分析各项资料,从战略的角度指出了今后油所勘探的方向、实施程序及最有希望的含油气领域。

  • 标签: 勘探开发体系 渤南探区 大型油气田 油气勘探方向
  • 简介:前言我国南海南部海域南连爪哇海,西挟泰国—马来湾,水域极为辽阐。单就北纬12°以南,纳土纳岛至昆仑岛连线以西的海域面积,即达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陆架区(近40万平方公里)和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约50余万平方公里)两部分。南部海域毗邻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泰国等。除泰国外,均与我国存在着海域疆界问题。依据我国传统海疆标志线,整个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和约有13万平方公里的陆架区属我国领土。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我国未能及早对这些地区进行经营管理和资源开发,而诸毗邻国家却自五十年代中后期起先后进入陆架海域进

  • 标签: 南海南部海域 油气勘探开发 调研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尼西亚
  • 简介:新疆石油勘探开发正由三大盆地向中小型盆地扩展,由盆地边缘向沙漠深处延伸,由浅层向深层挺进。据专家估计,今后5年内将新增20亿吨的石油探明储量。过去5年间,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三大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富有成效,相继发现了24个油气田和27个大型油气富集构造,其中十几个油气田已投入开发建设,新增原油年产能力600多万吨。近两年来,在加快三大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石油部门还在过去无暇顾及的中小型盆地开辟了新探区。目前,焉耆、伊犁和三塘湖盆地已经发现油气田或钻获工业油气流,精河、和托、库普与柴窝堡等盆地也分别发现面积较大的含油构造,取得了重要的勘探成果。

  • 标签: 新疆 石油勘探开发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 简介:广北油田为一上倾尖灭的岩性油藏,本文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地质建模与正演,建立Eq3^4油组的储层地震响应模式;借助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对Eq31^4油组储层进行预测并优选滚动探井广43-1井钻探,结果钻遇油层23.8m/l层并获高产,取得了滚动勘探的成功,为江汉盐湖盆地同类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 标签: 储层预测 广北油田 滚动勘探 储层预测 地震勘探 地震反演
  • 简介:对我国海上油田优质、高速开发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外合作引进了高速开采的新观念,海上油田开发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对其实施优质、高速开采的方针,才能取得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适应油田地质特征的开采策略和少井、大压差的生产措施,使南海海相砂岩油田以5%~8%的采油速度开发获得巨大成功.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渤海陆相砂岩稠油油田的采油速度达到2%~3%,也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海上油田开发 高速开发 开采策略 少井措施 大压盖措施 高采收率
  • 简介:埕北油田为中日合作开发的我国海上第一个稠油油田.该油田生产15年来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在未打一口调整井的情况下,油田开发效果达到海上和陆上一类油田开发标准,与国内稠油油田相比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文中重点介绍了该油田开发特点、开发规律及开发效果,并全面总结了油田开发经验,以期为油田后期开发调整以及海上其它稠油油田开发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埕北油田开发 特点 稠油油田 中国 日本 合作开发
  • 简介:1引言东经113°10′以西的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是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工作区。它包括4个含油气盆地: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拗陷。这些盆地均为伴随南海海底扩张而形成的第三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北面紧靠华南大陆古生代褶皱带。南面和以洋壳为基底的南海盆地相邻。4个盆地的海域面积为16×10~4×km~2,其中水深<200m的面积为12.74×10~4km~2。盆地内沉积岩厚度>8000m。

  • 标签: 南海北部 大陆架西区 油气勘探 开发 勘探潜力
  • 简介:美国加州Beta油田与我国辽东湾SZ36-1油田具有相似的特点。Beta油田具油稠(平均比重0.96)、埋深适中、含油井段长、储层疏松易出砂等特点。壳牌石油公司采用了防砂系统,电潜泵采油,注水保持压力以及多井槽、弯导管平台钻井等工艺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笔者通过Beta油田与SZ36-1油田的对比,对开发SZ36-1油田试验区开发井网、完井工艺、采油方式以及钻井平台选型等,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工艺 Beta油田开发 SZ36-1油田开发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为寻求油田开发后期合理有效的开发方式,充分利用油藏的亲水特点和断块油藏陡构造特征,合理利用注水开发阶段积累下来的能量,在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降压开采的驱油机理、合理压力界限,以及降压开采的适宜条件、时机和工艺要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压开采的实施阶段和发展方向,论证了开发后期实行降压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降压开采成功地应用于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 标签: 油田开发 降压开采 开发方式 王场油田 采收率 压力界限
  • 简介:王场油田是江汉油区储量和产量最大的油田油田开发30多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油田已进入第四开发阶段,各项开发技术指标列全国中型多层砂岩油田前茅。本文从油田开发技术角度,对具有亲水、多盐特点的中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 标签: 王场油田 开发方案 注水开发 采收率 地质特点
  • 简介:针对江汉油区油藏类型多、规模小、隐蔽性强的特点,通过多学科、多专业攻关,形成以IES/IESX交互解释、相控储层预测、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及油藏动态分析等为核心的油藏综合研究技术。对江汉油区不同类型的油藏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江汉油田 滚动勘探 储层预测 地震勘探 地质模型 动态评价
  • 简介: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性油藏勘探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技术 复杂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应用 涠洲12-1油田北块
  • 简介:南海蕴藏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而南海又是多灾害的海域,一些渐发型和突发型的地质灾害可能对油气勘探开发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其中危害较大的活断层、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对钻井平台和输油(气)管线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初步探讨并提出防治对策的设想。

  • 标签: 南海北部 地质灾害 油气勘探开发 断裂系统
  • 简介:近年来,在渤海海域陆续发现了几个陆相多油层大油田.国内外对陆相多油层大油田开发,已在先导开发区;井网、井距和开发层系部署;实施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再研究;驱替机理和开采规律研究;重要措施现场试验;开发中后期提高产液量和稳油控水手段运用;开采工艺不断完善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对今后海上陆相多油层大油田开发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陆相多油层油田开发 渤海海域 先导开发区 井网 井距 开发层系
  • 简介:马王庙油田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各小层渗透率变化较大,在注水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四敏”现象。油藏在投入注水开发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暴露出注水井吸水能力普遍下降,难注井层增多,直接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马王庙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和储层损害机理研究,在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矿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提高新沟嘴组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配套技术。通过保障注水水质,合理提高注入压力,搞好斜井分层注水,适时改造油层,选择合理生产压差,进一步提高了马王庙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 标签: 马王庙油田 注水开发 工艺技术 分层注水 储层分析 吸水能力
  • 简介:1油气勘探情况1992年全年共完成探井27口(预探井13口,评价井14口),发现含油气构造4个,对6个含油构造进行评价钻探,共发现和证实石油地质储量约9000万吨,新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400亿立方米。主要勘探成果是:(1)渤海西部海域钻预探井4口,歧口18-1构造1号井下第三系至沙二段82米油层,测试6个层组,累计日产油1753立方米,日产气21万立方米。曹妃店29-1构造1号井和曹妃店14-2构造1号井也都获得油流。这一海域有可能出现成群成带可供联合开发油田群,是一个油气富集区。(2)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证实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是天然气富集区,展示了大气区的良好前景。(3)渤海辽东湾绥中36-1油田通过评价井钻探,已证实的石油地质储量由1.2亿吨增加到1.9亿吨,该油田地质储量达2亿吨以上。(4)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32-2、32-3油田,评价井钻探证实可供开发石油地质储量2000

  • 标签: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对外合作 油气勘探开发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