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论述了油藏地球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介绍一种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反演技术-自适应波阻抗外推。在油藏地球物理学中,人们主要利用的地震信息是反射波形,但波形的直接解释是很困难的,原因是波形间的相互干涉,干涉的影响距离相当于子波的延续度,这比常规的时间分辨率1/2周期要大得多。波形干涉问题是地震资料的带限性质所造成的,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地震和测井资料相结合才能解决。结合测井的地震反演是油藏地球物理学各种技术所共同采用的基本方法。自适应波阻抗外推是一种结合测井的地震反演新方法,此方法根据测井曲线和井旁地震记录的自适应映射关系,推导出一系列自适应算子,利用这些算子子可以从地震记录估算出高分辨率波阻抗剖面。

  • 标签: 油藏 地球物理学 方法 研究 振幅 波形
  • 简介:对比一下铀和钍的地化性质,就可为勘探地质家提供一种描绘运移途径和与烃生成运移的流体演化的新手段。铀和钍是亲石的阿系元素,它们一般以低浓度(1-50ppm)出现在沉积物中。在还原条件下它们的地化特性相似,两者基本上是不活泼的。但由于所处环境氧化电位升高,铀被氧化成五价的,然后又变成六价,而钍仍然不活泼。这样,正如钍/铀比所示,铀相对于钍的活泼性指出了富集铀的孔隙流体通道。干酪根成熟阶段孔隙流体成了富集铀的流体。铀显然对富氧有机质(如未成熟干酪

  • 标签: 成岩作用 晚期 地化性质 油气勘探
  • 简介:渤海湾盆地浅层油气勘探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中期华北找油之初.数十年来,浅层油气勘探无论在储量还是产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迄今为止,浅层(上第三系)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已占到渤海湾盆地总探明储量的13%.更为宝贵的是,通过勘探实践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地质认识,从而促进了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发展.目前在渤海海域已有油气探明储量的9个凹陷中,浅层油气藏的储量比例高达62.4%.研究认为,凹陷主要发育期和构造活动类型是控制浅层油气藏分布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的钻探已初步揭示,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时代最新、上第三系最厚的凹陷,又是块断运动较发育的地区.勘探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渤中凹陷将会找到更多类似于PL19-3的大、中型油气田.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浅层 油气勘探 勘探方向 凹陷发育期 构造活动类型
  • 简介:印度支那国家(越南、柬埔寨及老挝)和缅甸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大部分地区未经勘探。印度支那和缅甸的沉积盆地经历过复杂的构造变动,构造和油气圈闭类型多。地层岩性和沉积相在垂向和侧向上变化大,可能造成一些地层圈闭或复合圈闭。印度支那一缅甸近海和陆上总的沉积面积大约为300×10~4km~2。以产品分成合同方式由

  • 标签: 油气勘探 油气资源 越南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 简介:依据勘探区的勘探程度建立了三种勘探项目评价模式,三种模式的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各不相同,但都以盆地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区带评价-目标评价为研究思路,以资源量(或储量)计算,地质风险分析,经济评价为研究重点,并强调了勘探项目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勘探程度 勘探项目 评价模式 油气勘探
  • 简介:据OGJ报道,越南和中国正在加快它们在南海的石油勘探的步伐。莫比尔石油公司及其合股公司同越南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涉及蓝龙构造勘探开发的产量分成合同(PSC)。海湾能源公司正在谋求越南官方认可。以期得到它同越南国家石油公司的一份PSC的25%的股份,获得在越南岸外280km的南海22区块进行勘探的权利,该区块是某国际集团公司于今年4月12日钻探其第一口初探井(水深55m)之所在。如果海湾能源公司获准签订这份合同,其合股伙伴还将有凯恩能源公司、麦克—吉尔东南亚有限公司和莫纽门特资源(海外)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克里斯通能源公司正在靠近有争议的中、越边界线的中国区块进行地震调查。

  • 标签: 南海 石油勘探 莫比尔石油公司 越南国家石油公司 海湾能源公司 克里斯通能源公司
  • 简介:对于任何一个探区,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渤南探区油气勘探历经二十多年,但找到的都是中、小型油气藏(田)。在深入研究石油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了本区具有形成大型油气藏(田)可能性的结论。文中综合分析各项资料,从战略的角度指出了今后油所勘探的方向、实施程序及最有希望的含油气领域。

  • 标签: 勘探开发体系 渤南探区 大型油气田 油气勘探方向
  • 简介:渤海油气勘探九十年代将转入以开发为重点的新时期。目前已探明18个油气田,控制储量数亿吨。探井和预探构造成功率都属高效率的勘探。今后的勘探可发现的局部构造按圈闭面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目标。已探明的储量主要集中在东营组的大型三角洲砂体和沙河街组一、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油气圈闭类型为沉积期的披覆背斜和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用油田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量,可望再找到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为此,必须力求高成效的勘探,掌握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同时降低勘探开发成本。

  • 标签: 渤海油气田 油气勘探前景 油田规模序列 高丰度油田 盆地含油丰度
  • 简介:1992年我国油气勘探成果表现为三大突破和一个持续发展。1新疆三大盆地油气勘探有新的突破1992年在新疆发现了9个新油气田。其中,塔中4号大型背斜带石炭系发现高产油流,对塔里木盆地腹部的油气勘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背斜带面积116km~2。塔中已发现有三排构造,圈闭面积达520km~2,一旦钻探得手,

  • 标签: 油气勘探 中国 新疆 渤海湾海滩 陕甘宁盆地
  • 简介:1引言东经113°10′以西的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是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的工作区。它包括4个含油气盆地: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拗陷。这些盆地均为伴随南海海底扩张而形成的第三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北面紧靠华南大陆古生代褶皱带。南面和以洋壳为基底的南海盆地相邻。4个盆地的海域面积为16×10~4×km~2,其中水深<200m的面积为12.74×10~4km~2。盆地内沉积岩厚度>8000m。

  • 标签: 南海北部 大陆架西区 油气勘探 开发 勘探潜力
  • 简介:在长期的海上地震勘探实践中,收集了丰富的具有‘海上特点’的干扰波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将其划分为六大类二十种类型。分别阐述了各种干扰波产生的原因、在记录上的表面特征,以及在施工现场的一般处理方法。

  • 标签: 海上地震勘探 侧面反射波 连续干扰源 间断干扰源 重复冲击
  • 简介:前言我国南海南部海域南连爪哇海,西挟泰国—马来湾,水域极为辽阐。单就北纬12°以南,纳土纳岛至昆仑岛连线以西的海域面积,即达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陆架区(近40万平方公里)和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约50余万平方公里)两部分。南部海域毗邻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泰国等。除泰国外,均与我国存在着海域疆界问题。依据我国传统海疆标志线,整个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和约有13万平方公里的陆架区属我国领土。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我国未能及早对这些地区进行经营管理和资源开发,而诸毗邻国家却自五十年代中后期起先后进入陆架海域进

  • 标签: 南海南部海域 油气勘探开发 调研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尼西亚
  • 简介: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已进行了30多年,在天然气勘探方面,仅仅找到一些中、小型天然气田(藏),在综合分析盆地类型,天然气成因和富气凹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渤海海域是一个相对以油为主的油气区,天然气以油型气和陆源有机气为主,天然气藏可能以中、小型为主,由于目前天然气资源量探明度低,因此渤海海域仍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 标签: 渤海海域 天然气勘探 油气区 勘探前景
  • 简介:新疆石油勘探开发正由三大盆地向中小型盆地扩展,由盆地边缘向沙漠深处延伸,由浅层向深层挺进。据专家估计,今后5年内将新增20亿吨的石油探明储量。过去5年间,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三大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富有成效,相继发现了24个油气田和27个大型油气富集构造,其中十几个油气田已投入开发建设,新增原油年产能力600多万吨。近两年来,在加快三大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石油部门还在过去无暇顾及的中小型盆地开辟了新探区。目前,焉耆、伊犁和三塘湖盆地已经发现油气田或钻获工业油气流,精河、和托、库普与柴窝堡等盆地也分别发现面积较大的含油构造,取得了重要的勘探成果。

  • 标签: 新疆 石油勘探开发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 简介:该书是英国矿物学会近年来最新出版的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介绍与石油地质有关的粘土一孔隙流体相互反应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全书共十七章,各章都是由该研究领域内世界上第一流的专家撰写.全书按内容分以下4个部份:①泥岩和粘土矿物的实验和理论特点;②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的自然过程;③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实验研究;④在民用和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 标签: 粘土-孔隙流体 地球化学 石油地质
  • 简介:确定油藏有效含油边界及预测油藏单井原油产能是储量评价和合理确定井位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用地球化学参数圈定油藏有效开采边界的方法.该方法中的地球化学参数是根据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和抽提物含量求出的,能反映单井的含油程度.该方法只需通过分析岩心或岩屑抽提物含量,结合少量井的试油成果,便可圈定出油层的合理经济开采下限范围.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思路、参数选取、运算步骤及应用成效.

  • 标签: 油藏地球化学 抽提物 油藏 含油边界 油层 开采边界
  • 简介:由于70年代中期引入的三维地震技术取得成功,使得人们一旦在钻井获得油气后,三维地震测量已成为圈定储层边缘的最常用工具。除去三维的地下成像技术优于常规的二维方法外,该技术运用的迅速增长还在于三维测量工作的周期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1988年,当Geco公司在使两艘地震船的作业成为一体时,给海上三维地震勘探又新增加了一维。作业中的这两艘地震船,每艘都装备了一对地震源和一对等浮电缆。这种作业模拟了一种使用四个震源的测量技术,这四个震源依次点火将信号传向四根等浮电缆,可同时产生12个独有的共中心点(CMP)地下剖面。

  • 标签: 油气勘探 勘探效率 成本 海上三维地震勘探
  • 简介:以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周期性海平面升降控制旋回性地层沉积-为指导,根据地震、测井和古生物资料,对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及其围区的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地层进行系统的层序地层分析,认识到该区的层序地层学特点取决于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由于长期处于陆架坡折以下的盆地环境,开平凹陷在低海面时期发育了低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下部的盆底扇厚度大,分布广,圈闭条件好,且紧邻生油凹陷,具备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条件。应结合与之有关的构造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开拓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 标签: 开平凹陷 低位体系域 盆底扇 岩性圈闭 油气勘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