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断层封闭性是控制断层油气藏形成和保存的关键因素,研究通天断层封闭性在海上油气勘探及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明确通天断层的封闭性能,避免通天断层发生溢油事故,以渤海湾ZD油田为研究对象,对应用Yielding等提出的断层泥比率(SGR)及其与断层封闭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计算了该油田通天断层ZD1、ZD3、C5的断层泥比率,并结合吕延防等提出的盖层封闭性评价标准对这些通天断层在主要目的层的侧向封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天断层ZD1、ZD3、C5在Nm组地层封闭性能好,Ng组地层封闭性能差,通天断层ZD3在Es组和Mz1组地层封闭性能均很差。

  • 标签: ZD油田 断层泥比率 通天断层 断层侧向封闭性
  • 简介:查干凹陷火山岩储集层主要为孔洞-裂缝或裂缝-孔洞型,为典型的特殊油气藏储集层,在火山岩钻探过程中,由于井壁垮塌非常普遍,井径扩大率较大,使得声波时差、密度等测井资料失真,造成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储集层困难,而综合录井参数具有不受井径扩大影响的特点。火山岩储集层孔隙度与可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线性相关(r^2=0.845);dc指数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当dc指数小于1.85时,孔隙度值达到11%以上,为有利储集层区。实践表明,dc指数较小的区域储集层发育,油气显示富集,反之储集层物性较差,应用dc指数进行火山岩储集层识别与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查干凹陷 火山岩 井径扩大 孔隙度 DC指数 储集层识别
  • 简介:针对国内水驱开发的老油田,从油藏水驱角度出发,以计算油藏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为目的,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体积波及系数的物理意义及研究价值进行阐述。利用新型动态诊断水驱模型方法计算体积波及系数,当流度比M大于1且注入水突破到生产井后即可使用该方法。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港东一区一块明II油层组体积波及系数,将使用新模型的计算结果和传统的采收率与体积波及系数关系计算法、数值模拟计算法的结果相对比,说明新模型在计算体积波及系数时方便快捷且结果可信。通过计算可知开发中前期的加密及完善井网有利于体积波及系数的快速增长,新模型可以作为油田现场计算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有力工具。

  • 标签: 诊断模型 水驱 体积波及系数 动态分析
  • 简介:东濮凹陷文留区块浅层稠油储集层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微弱,属于一种特殊气测烃组分结构组成的储集层,单纯采用常规气测录井方法难于进行有效解释评价。通过分析该区块油藏形成环境和烃类菌解及对储集层的影响,探讨该类稠油储集层的气测、常规地质、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的响应特征,以岩石热解录井产油率指数和原油轻重组分指数,判断中-重质油和稠油(Ⅰ型、Ⅱ型)原油性质的图板为基础,结合前人对该区块天然气、凝析油、轻质油的评价标准,建立了不同原油性质储集层录井综合划分标准,并针对稠油储集层的开发明确了相应的开采方式。实际应用表明,稠油储集层的识别效果较好,该标准的建立填补了该区块稠油储集层评价无据可依的空白。

  • 标签: 稠油 录井特征 识别标准 产油率指数 原油轻重组分指数
  • 简介: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轻质油储集层常规气测录井过程中,由于油质轻烃类组分随钻井液返出井口后挥发逸散严重,所检测的钻井液中烃类组分含量失真,储集层解释评价难度大。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以相对能真实反映轻质油储集层烃类组分含量的岩屑或岩心样品为分析对象,可完成一般为C8—C37各个单体烃的检测和样品谱图分析,实现储集层产液性质的评价。通过对台北凹陷多个区块29口井不同轻质油储集层样品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特征评价参数(碳数范围、主峰碳、Pr/nC17、Ph/nC18、OEP)的统计,结合不同储集层谱图特征,对照试油结果,建立了适用于该凹陷不同轻质油储集层的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快速判断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手段。

  • 标签: 岩石热解 气相色谱 谱图形态 特征参数 解释评价 标准
  • 简介:岩石热解录井侧重利用所分析的各特征参数及其组合规律或关系图板来解释评价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而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则侧重通过不同谱图形态特征来反映,两者各有优势。从突出两者优势的角度出发,以辽河油田茨120区块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为例,分别探讨岩石热解录井的S1和S1/S2解释评价标准与不同储集层的热解气相色谱录井谱图特征识别方法,进而将两种解释评价方法结合,可实现不同储集层的有效识别,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该区块两口井4个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对于该区块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 标签: 岩石热解 热解气相色谱 储集层 流体性质 解释评价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录井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录井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 标签: 核磁共振录井 评价参数 储集层 级别 流体性质 解释评价
  • 简介:为及时发现和控制钻井过程中的溢流,减轻井喷和压井作业对地下油气层的伤害,降低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对当前国内外录井溢流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建立起一套以出口流量监测为核心的录井溢流监测系统。通过对返出管线流速场进行的水力学模拟,分析返出管线的流体流动规律,优化出口流量监测系统结构设计;采用V型结构设计既满足了流量计满管测量以保证测量精度,又保证了钻井液正常通过和携带岩屑。现场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用性,实现了出口流量的自动化、早期化、精确化监测并及时对溢流状态进行报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出口流量监测技术的溢流预警模型进行了展望,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溢流 监测 出口流量 水力学模拟 预警 录井
  • 简介:储集层的裂缝识别技术研究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综合利用随钻录井参数来识别水平井储集层裂缝的技术目前属于空白,该文通过分析研究区已钻井水平段各录井参数在裂缝发育带对应的变化规律,认为随钻气测全烃、槽面显示、钻井液高频核磁、出口电导率四项参数的变化与裂缝发育带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溢流、井漏、录井槽面出现气泡及上涨,随钻气测全烃尖峰式上涨、周期性重复,原油可动性及标准含油质量浓度异常高值,钻井液出口电导率相对上升或下降的幅度等均为钻遇裂缝发育带的证据。考虑到单项参数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工程因素的影响,引入立管压力、钻井液密度等工程录井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由此得到的加权系数可用来整体判别水平段裂缝发育程度,该系数的值越大代表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越好。

  • 标签: 裂缝 水平井 气测全烃 槽面显示 出口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