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以露头剖面测量、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探讨了土库斯坦萨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规律,其中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为胶结、压实-压溶、硅化、硬石膏化及天青石化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而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和破裂等,形成了以生物体腔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和溶裂缝等多种原生与次生孔隙组合的储层基本特征。通过再造成岩序列和恢复孔隙演化历史,可知该气田分别经历了以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叠加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为主叠加原生孔隙的组合阶段。

  • 标签: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及演化 成岩序列 卡洛夫-牛津阶组 萨曼杰佩气田 土库曼斯坦
  • 简介:文中系统总结了阿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对其地层层序、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剖析。通过成藏条件的研究,明确了各层系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与二连盆地其它凹陷的简要对比,归纳了该凹陷在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独特特点,指出后期构造反转、陡带沉积体系发育和同沉积背斜构造等特征在二连盆地最具代表性。

  • 标签: 新凹陷 构造反转 油藏特征 成藏条件 阿尔凹陷 二连盆地
  • 简介:下刚果盆地A区块下白垩统阿布阶为一套碳酸盐物质混杂陆源砂、泥沉积,具有典型的混合沉积特征。依据研究区地质背景、测井地质、地震资料和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对阿布阶混合沉积作用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①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在剖面结构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物质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物质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等4种类型;②提出了适合该区的"间断-交叉"型碳酸盐物质夹陆源碎屑混积机理,并建立了该区的混积模式;③随着该时期海水的进入、海侵的扩大,整体上阿布阶依次经历了混积缓坡、混积局限台地、混积开阔台地和混积陆棚的演化,发育了灰泥丘、砂质浅滩、鲕粒滩、生屑滩、藻屑滩、潮下静水泥、风暴流等众多微相。

  • 标签: 阿尔布阶 混合沉积特征 混合沉积相 下刚果盆地
  • 简介:凹陷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窄相带及相变快的沉积特征,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现象十分明显,渗透性砂体分布复杂,有利储层分布范围难以确定,严重影响储量的精确计算。针对上述问题,采用联合反演技术,对该凹陷储量上交区块的渗透性砂体开展精细储层预测,搞清了渗透性砂体的厚度变化规律及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达到了储量计算所需的精度要求,为计算探明储量提供了重要参数和依据。实际应用证明,采用联合反演技术预测渗透性砂体精度较高,可以满足油田的储量计算需求。

  • 标签: 砂体 渗透性储层 拟声波反演 储层参数反演 阿尔凹陷
  • 简介:为研究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阿善组富油气云质岩储层特征,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阿善组云质岩储层的岩性分类、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善组云质岩储层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云质泥岩和云质砂岩,二者还可根据(铁)白云石的产状进一步细分。云质泥岩主要发育溶蚀孔隙、裂缝和晶间孔隙,孔隙度为4.4%~36.4%,平均为16.01%,渗透率为0.01~26.30mD,平均为1.92mD;云质砂岩主要发育溶蚀孔隙,孔隙度为1.1%~33.7%,平均为16.07%,渗透率为0.01~5163.00mD,平均为79.72mD。云质泥岩以交代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序列为:(铁)白云石的形成→有机酸生成→(铁)白云石的溶蚀;云质砂岩以溶蚀、胶结和交代作用为主,成岩序列为:轻度压实→石英次生加大→(铁)白云石胶结、交代→有机酸生成→(铁)白云石和长石的溶蚀。因此,研究云质岩储层特征对该区阿善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云质岩 储集空间 物性特征 成岩作用 阿尔善组 巴音都兰凹陷
  • 简介:二连盆地各凹陷下白垩统岩石致密、类型复杂多样,但普遍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利用岩心、薄片、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阿善组致密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致密储层岩性主要为云(钙)质泥岩、云(钙)质沉凝灰岩、云(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平均为7.44%,渗透率平均为1.11mD。其中,云(钙)质泥岩和云(钙)质沉凝灰岩主要发育于半深湖亚相和滨浅湖亚相,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裂缝为主;云(钙)质粉砂岩和钙质砂岩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等微相,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和裂缝。研究区致密储层物性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控制,其中,压实作用和钙质、云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致密油 阿尔善组 额仁淖尔凹陷 二连盆地
  • 简介:在非常规吸附气藏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不断下降,吸附气解吸使吸附层体积变小,游离气空间增大。目前国内外均未考虑建立吸附层体积变化的物质平衡方程及研究吸附层体积变化、吸附层密度对估算吸附气藏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首次考虑吸附层体积的变化,建立了的物质平衡方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认识到吸附层体积变化及吸附层密度对计算天然气储量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吸附气藏 等温吸附 吸附层密度 物质平衡
  • 简介: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加乌组火山岩地层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明确勘探方向,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岩相与地震相响应关系并进行火山岩识别和预测。从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研究入手,在明确研究区火山岩岩性和岩相特征基础上,通过详细的井震标定,结合目的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归纳出岩相与地震相的响应关系,进而开展了火山岩储层预测。研究表明:哈加乌组火山岩岩相以溢流相、火山岩沉积相为主;地震反射主要表现为弱振幅空白透镜状反射相、中—弱振幅弱连续丘状反射相、中—强振幅中连续层状反射相;岩相识别和预测认为哈加乌组火山岩具中心式喷发特征,火山体呈层状或锥状,且具陆上和水下喷发并存的特征。结合成藏条件,认为中距火山口的杏仁状熔岩分布区是有利勘探区带。

  • 标签: 火山岩 岩相 地震相 溢流相 三塘湖盆地
  • 简介:湘西北地区广泛发育元古界震旦系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已有钻井中气显示活跃,揭示出该地区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的基础上,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对陡山沱组泥页岩的发育及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吸附性能等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优选了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湘西北地区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分布变化大,仅在大庸向斜地区沉积厚度较大,为20~50m,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3.0%,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为3.0%~4.0%,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为有利的生气条件;泥页岩储层矿物成分以脆性矿物为主,质量分数为21%~78.7%,发育多种类型孔隙空间,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较高,多个泥页岩样品等温吸附实验统计显示,甲烷最大吸附质量体积为0.80~1.77m3/t,泥页岩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及吸附性能。湘西北大庸向斜地区构造条件相对稳定,保存条件较好,具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作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 标签: 页岩气 成藏条件 陡山沱组 新元古界 湘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