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省2000年耕地人口承载量初探刘东星,陈健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九○级)(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土地是面积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耕地是上地的精华,它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80%以上的热量和75%以上的蛋白质。某...

  • 标签: 福建师范大学 自然资源研究 承载量 刘东星 陈健飞 人口自然增长率
  • 简介:黄河的源地在西北中国位于西藏的高原的中东。全部的区域是大约51,700km~2,主要由草地(79%)盖住,闲置的土地(16%)和水(4%)。在这个区域的增加的土地利用增加了环境降级的风险。土地利用数据(1985和2000)由资源的DataCenter提供了,在中国科学院的环境被用来在黄河的源地分析土地覆盖变化。DEM(1:250,000)数据,道路和解决数据被用来分析草地降级的空间特征。TheArcGIS9软件被用来变换数据类型并且做覆盖,重新分类和带的统计数值分析。结果证明那草地降级是在学习区域的最重要的土地覆盖变化,它占据了8.24%这个区域的全部的区域。人的活动是在黄河的源地的草地降级的主要原因:1)降级率比在遮阴的斜坡上在向阳面上是更高的;2)草地降级率随举起的增加减少,并且它有-0.93的一个相关系数;3)到解决,草地越近,越higher降级率。特别在到解决的12km的一个距离范围以内,草地降级率与距离是高度相关的,与-0.99的一个系数;并且4)在4km的范围,降级率随距离的增加减少到道路,与-0.98.Besides一些的一个相关系数物理因素,自从1985,人的活动是在黄河的源地的草地降级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到解决降级问题,人口控制是必要的,因此,它能减少从草地的家畜产品的社会需求。完成持续开发,它需要改进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

  • 标签: 黄河源地区 草地退化 空间特征 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
  • 简介:在人口分发和密度学习变化能为地区性的开发提供重要基础并且计划。空间模式和在在中国的人口密度的变化的开车因素还不是清楚的。用在2000和2010的人口普查数据,因此,这研究第一在中国分析了人口密度的变化并且在所有2353个县把变化划分了成4种类型,由快速的增加,慢增加,慢减少和快速的减少组成。随后,基于部分最少的平方(请)回归方法,我们认出了重要因素(在11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因素之中)为有人口变化的不同类型的整个国家和县的影响人口密度变化。结果显示出那:(1)在2010,与在2000的人口密度相比,在大多数县(超过60%)的人口密度每km由21个人增加了2平均,当在另外的县的人口密度每km由13个人减少了时2。所有2353个县,当458和446个县分别地在人口密度显示出慢、快速的减少时,860和589个县分别地在人口密度显示出快速、慢的增加。(2)在11个因素之中,社会经济的因素比自然因素更显著地影响了人口密度变化。更高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医药的条件和更强壮的通讯能力是人口增加的主要的拉因素。稠密的人口密度是人口减少的主要的推因素。这些结论在过去的10年在中国澄清了人口变化和它的影响因素的空间模式并且能为计划的未来人口提供有用参考。

  • 标签: 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密度变化 经济发展水平
  • 简介:用中等分辨率成像使分光辐射函数正常化的差别植被索引(NDVI)数据集,我们在20002014在Qinling-Daba(Qinba)山在植被范围和它的联系驱动力调查了空间与时间的变化的模式。参议员和MannKendall模型和部分关联分析被用来分析数据,由林中小丘索引的计算列在后面在植被范围分析未来趋势。学习的结果证明(1)学习区域的NDVI在20002014展出了重要增加(线性趋势,2.8%/10a)。在这个时期期间,稳定的增加在2010前被检测(线性趋势,4.32%/10a),在2010以后由锋利的衰落列在后面(线性趋势,6.59%/10a)。(2)空间地,植被盖子在中间显示出高度并且一在环境模式低。植被范围的高价值主要在Shaanxi省的Qinba山被发现。(3)有改进植被范围的区域比降级的区域大,分别地,在学习时期期间是81.32%和18.68%。Piecewise分析表明71.61%全部的学习区域在20102014在植被范围显示出一个减少的趋势。(4)植被范围变化的反向的特征是比Qinba山上的一样的特征强壮的。大约46.89%全部学习区域被预言以后减少,当34.44%全部的区域将跟随一个连续地增加的趋势时。(5)植被范围的变化主要在降水被归因于赤字。而且,植被范围在ElNino年期间在拉·尼娜年期间比那高。(6)人的活动能在植被范围上导致模糊效果:两积极效果(通过生态的恢复工程的实现)并且否定效果(通过都市化)被观察。

  • 标签: 秦巴山区 植被动态 气候因子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简介:基于2000和2010国家普查的府级的数据,瓷器半都市化的空间进化在这研究被分析。都市化的阶段是由考虑半都市化的re-examined。城市的开发的九种类型根据在半都市化和都市化之间的关系被介绍,并且也就是,瓷器都市化高被划分成五个阶段不同格,不同格,低协作,协作,和高度协作。结果证明那瓷器半都市化率从一个区域显著地变化到另外一个;它在2010的顺序从对最低价值最高如下:东方,中间,西方,和东北。内陆城市里的都市化和半都市化率在沿海的城市里比那些快增加大部分。另外,半都市化越过中国显示类似于都市化的一个空间模式,与东北区域的唯一的异常。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半都市化的空间集中决心正在增加。高值的集中区域在沿海的东方正在膨胀,而低值的集中区域在东北正在成长。最后,瓷器都市化模型的进化在学习十年建议在都市化和半都市化之间的协作的一个变弱的趋势。半都市化能被看作瓷器hukou系统的特殊生产,它在城市里限制候鸟的永久解决。因此,当都市化和citizenization发展,瓷器半都市化趋势被期望展出一个颠倒的U字形的模式。

  • 标签: 城市化率 人口普查 中国 城镇化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模式
  • 简介:湖冰物候学,即预定冰冻期和分散和冰盖子的持续时间,在地区性的气候被认为是变化的重要指示物。基于湖,包括MODIS的一些中等高度的分辨率遥感数据集和LandsatTM/ETM+图象的边界数据和气象学的数据,在HohXil区域的湖冰物候学的空间时间的变化在时期期间,20002011被使用RS和GIS技术分析。并且影响湖冰物候学的因素也被识别。一些结论能如下被得出。(1)冰冻期开始(FUS)和湖冰的冰冻期结束(FUE)的时间出现了在迟了Octoberearly11月,mid-Novemberearly12月分别地。湖冰冰冻期的持续时间是大约半个月。分散开始(公共汽车)和湖冰的分散结束(BUE)的时间相对被驱散,并且出现在早Februaryearly6月,早Mayearly6月分别地。平均的冰持续时间(标志)和湖的完全的冰持续时间(首领)分别地是196天和181天。(2)在HohXil区域的湖冰的物候学在最后10年里戏剧性地变化了。明确地,湖冰的FUS和FUE时间显示出一个逐渐地推迟的趋势。相反,公共汽车和湖冰的BUE时间介绍了进展。这导致了湖的标志和首领的减小。一般水准分别地标志和首领were2.21d/aand1.91d/a评价。(3)物候学的变化和湖冰的进化是本地、气候的因素的结果。海岸线的温度,湖区域,咸度和形状是影响湖冰的物候学的主要因素。然而,象热能力那样的另外的因素和湖的地质的结构不应该也被忽略。(4)湖冰冰冻期的空间过程与它的分散过程相反。从湖岸的一个方面延长到相反的方面的湖冰的类型是在HohXil区域的大多数。

  • 标签: 可可西里地区 物候期 冰湖 时空变化 平均持续时间 LANDSAT
  • 简介:基于TIMESAT3.2站台,Qaidam的MODISNDVI数据(2000-2015)盆被适合,并且三个主要phenological参数与动态阀值的方法被提取包括生长季节(SGS)的开始,生长季节(EGS)和生长季节(LGS)的长度的结束。到气候变化的植被物候学和它的反应的空间、时间的变化分别地被分析。结论如下:(1)SGS主要总体上被推迟。推迟的区域多于在EGS,和EGS先进有点总体上被推迟。LGS通常被弄短。(2)与高度升起,SGS被推迟,EGS们被推进,并且LGS被弄短,phenophase出现在3000m下面并且在5000m上面的一个大变化。(3)从2000~2015,温度出现与一个大变化一起的细微增加,和降水显然增加。(4)到降水的phenophase的反应不在低举起是明显的潮湿的区域,在SGS早到达,EGS们推迟的地方;当在山区域的上面的部分,SGS推迟,EGS们与温度前进升起时,SGS早到达,EGS们与降水增加推迟。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学 反应 空间 植被 时间
  • 简介:在黄河的上面的集水在有气候因素的植被和他们的关联理解变化,中国,从2000~2010的规范的差别植被索引(NDVI)时间系列数据基于MOD13Q1产品被收集。变化,Theil参议员中部的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测试的系数被联合调查轻快特征和植被的趋势特征。气候数据集合然后被用来在植被和气候变化分析在变化之间的关联。以时间的变化,在这个学习区域的植被从2000~2010稍微改善了,尽管轻快特征比在20062010在20002005是更大的。以空间变化,相对稳定并且有一个显著地增加的趋势的植被说明学习区域的最大的部分。它的空间分发高度与高度被相关,它在这个区域从大约2000~3000m。显示出一个显著地减少的趋势的高度波动的植被和植被主要与水力发出的电力开发在水库附近并且在河的活动范围被散布。有一个相对稳定、显著地减少的趋势的植被和有高度波动和显著地增加的趋势的植被广泛地被驱散。关于到气候变化的植被的反应,大约2030%植被与气候的因素有重要关联,在大多数区域的关联是积极的:有降水的区域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占超过10%区域;有温度的区域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占不到10%区域;并且有降水和温度的区域作为一起影响因素的钥匙占大约5%全部的区域。超过70%植被与气候的因素有不足道的关联。

  • 标签: 植被变化 气候因素 黄河上游 集水区 年际变化 时间序列数据
  • 简介:尝试用泊松模拟方法建立人口迁移模型,并且与传统人口迁移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泊松人口迁移模型的优点.本研究使用一种新的人口迁移因素分解方法,在人口迁移模型的基础上,估计空间因素、迁入地和迁出地因素的空间结构、迁入地迁出地因素本身对人口迁移规模的贡献.本研究使用的实例数据是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1995—2000年省间人口迁移数据.

  • 标签: 人口迁移 泊松模型 因素分解
  • 简介:洪水是水流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河流对河滨洪泛湿地系统的一种正常的干扰.不定期的洪水干扰维持了河流与其洪泛湿地不同程度的水文连通性,成为维持河流洪泛湿地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营力.作为河流极端的水文情势,排除较大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以外,洪水干扰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从洪水的生态意义角度出发,论述洪水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包括洪水干扰对洪泛区湿地沉积过程的影响,促进湿地系统水循环以及对土壤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洪泛区及其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演替.

  • 标签: 洪水 洪水干扰 洪泛区 湿地 生态功能
  • 简介: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类。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甘肃植被等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甘肃省湿地植被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特点,甘肃省湿地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74个群系和138个群丛;依据湿地的定义和湿地植被的特征种、指示种等特点,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西北地区一些受争议的河岸林缘植被、胡杨(Populuseuphratica)群系等是否属湿地植被,并依据此类群落的群落和生境特征,将胡杨等群系列入湿地植被。

  • 标签: 湿地植被 分类系统 河岸植被 林缘植被 胡杨群系 甘肃
  • 简介: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南海湿地生态系统,建立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集对分析方法,描述健康评价过程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并应用分段三角模糊数,刻画集对差异度系数,进而提出了利用集对分析和分段三角模糊数的南海湿地健康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联系度为-0.287,相应的级别特征值为3.574,健康状态整体处于IV级,即一般病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其中,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的级别特征值分别为3.689、3.669和3.155,压力和状态子系统都处于IV级(一般病态),响应子系统健康状态处于III级(亚健康)。从各子系统级别特征值和指标权重可知,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湿地周边人口素质、地表水质、水营养状态、水生植物覆盖率、湿地原生性和现有政策法规。

  • 标签: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集对分析 三角模糊数 包头南海湿地
  • 简介:人类活动导致浅海海域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境被破坏、浅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资源日益衰退。传统的浅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模式仅限于单一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浅海湿地生态修复原理为基础,综述前人研究,提出了关于浅海富营养化修复和生物资源恢复的关键设施和技术,以期为中国退化浅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浅海 湿地生态系统 富营养化 生境 生物资源
  • 简介:厦门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其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基础,也是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依据2003年Landsat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将厦门市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浅海水域、滩涂、河口水域、河流、水库、红树林、滩涂、沙滩、盐田等9个类型,着重针对湿地提供的栖息地、湿地产品、涵养水源、污染净化、抵御海洋灾害、旅游以及文化科研等7种服务功能,采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评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厦门湿地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5.54亿元/a,其中湿地的污染净化功能的价值量最大,为66.46亿元/a,其次旅游休闲的功能价值为33.14亿元/a.

  • 标签: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厦门
  • 简介:转移矩阵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出发点,但是研究者们并未能从转移矩阵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潜在过程或规律.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土地利用系统转移分析方法,以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闽东南平和县为例,基于1996、2002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与过程,并探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和县近10a来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为自然用地和农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有加快的趋势;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存在系统转移的过程;社会经济、政策因素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 标签: LUCC 土地利用 系统转移 驱动力
  • 简介:闽江口湿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滨海湿地之一,加强该湿地的管理对于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鸟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应用变化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方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了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采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MapObjects在Visual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并使用该信息系统对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omGIS技术开发湿地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该系统能更高效、直观管理闽江口湿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形象化的方式对湿地作全局性时空分析,使得闽江口湿地管理和保护更加科学、便捷.应用该系统对1986年到2000年间闽江口湿地演变分析表明,由于该时期当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的最主要原因.

  • 标签: COMGIS 闽江口湿地 时空演变 分析系统
  • 简介: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中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但近年来湿地面积逐渐萎缩,已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恶果.因此总结以往湿地研究成果,确立包括遥感在内的各种湿地信息提取方法,形成包含各种湿地信息的湿地数据子库和管理操作这些数据的湿地信息系统,并确立湿地信息的共享与发布机制,从而加快湿地科研步伐,成为湿地与遥感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WebGIS技术是GIS融合Internet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和快速的查询检索功能.基于WebGIS技术的中国沼泽信息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满足了湿地科研和开发保护的需要.

  • 标签: 湿地 WEBGIS技术 遥感 地球 形成 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