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农业发展影响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为防灾减灾保护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根据2005-2015年安徽省各地市旱涝灾害相关数据,计算安徽省受灾系数和胁迫指数,并运用ArcGIS标注农业胁迫指数的重心位置,以此分析旱涝灾害空间特征及其对农业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1)安徽省旱涝灾害受灾率较高,旱灾平均受灾率高达13.19%,涝灾平均受灾率为11.31%。旱涝灾害受灾率的区域差异性较大,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而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受灾率相对较小。(2)安徽省旱涝灾害对农业的胁迫指数空间分异明显,淮河以北地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旱涝灾害胁迫指数相对较大,江淮地区和沿江以南地区受胁迫程度较轻。(3)2005-2015年,农业胁迫指数的重心集中在合肥和巢湖两市,除2007年、2009年、2013年之外集中于巢湖市,其他年份重心位置聚集在合肥市。安徽省粮食产量与农业胁迫指数显著负相关,根据胁迫指数测算阈值,划分为轻度(0.58~0.85)、中度(0.86~1.19)、重度(1.20~1.51)。(4)在不同尺度下,胁迫指数的阈值对旱涝灾害有比较稳定的反映。

  • 标签: 旱涝灾害 时空特征 粮食产量 农业胁迫指数 安徽省
  • 简介:为了研究水流流速对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生长指标的作用,采用室内模拟水流流速(设置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的方式,对生长中的黑藻进行培养,监测黑藻生长过程中各形态指标的变化和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下,黑藻的叶长、株高和节间距都显著大于0m/s下(n=12,p〈0.05),但水流流速对黑藻的根数和根长无显著作用;在0.08m/s、0.16m/s和0.30m/s水流流速下,黑藻细胞的长宽比显著大于0m/s下(n=120,p〈0.05),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小于0m/s下;不同生长时期黑藻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光合作用效率都是静止水流下最小;当水流流速为0m/s、0.08m/s、0.16m/s和0.30m/s时,黑藻叶片内叶绿素a+b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794±0.727)mg/g、(1.812±0.411)mg/g、(1.627±0.521)mg/g和(1.609±0.748)mg/g。水流会导致水中沉积物营养盐释放和光照强度增加等,能促进黑藻生长,同时水流动的机械拉力是影响黑藻生长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黑藻 流速 形态指标 水流
  • 简介: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发布的2012年全球冰川分布数据等资料,选取青藏高原冰川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个时期Landsat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和研究区附近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综合利用"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等,研究3个时期研究区内湖泊面积与数量及其变化,从气候要素变化与冰川退缩角度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研究区冰川补给型湖泊整体呈扩张态势,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分别为10700.5km^2、11910.7km^2和12518.3km^2;与1995年相比,2005年的湖泊数量增加了2041个,与2005年相比,2015年的湖泊数量增加了21个;分布在研究区各流域中的冰川补给型湖泊变化状况不同,分布在羌塘高原上的湖泊扩张幅度大,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湖泊呈缓慢扩张态势,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的湖泊相对稳定,还有一些湖泊在萎缩。随着海拔的增加,研究区中的湖泊数量和面积都呈现类似正态分布的特征。1995-2015年期间,冰川退缩和气温上升是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青藏高原 湖泊 冰川 补给 遥感
  • 简介: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价值当量换算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博州1992—2013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2年博州生态服务价值呈先减后增趋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东北部价值高、西部价值低,极低值位于市中心区域,极高值主要位于艾比湖湿地和夏尔希里等自然保护区域;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影响着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服务价值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气候因素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政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长,而牧民生产经营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发展起到负作用。

  • 标签: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变异 驱动力 博州
  • 简介:为推动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山东省滨州市国土资源局从今年3月起,在全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专项活动,不分阶段、不设环节,同时展开、同步推进,准确把握自然资源管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新要求,通过抓学习提境界、抓调研增本领、抓改进促落实,使全系统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素质得到提升、活力得到进发,坚持一手抓标本兼治,一手抓规范提升,坚持既要“一次办好”,更要“全面做优”,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变成滨州国土人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

  • 标签: 学习教育 国土资源局 滨州市 山东省 调研 自然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