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村落在旅游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对于这些影响,本研究尝试以空间概念为观察视角,理解和认识古村落内部空间转化现象发生的类型.通过对西递案例的研究发现,旅游发展前后其空间构成发生了5种类型的转化:私人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私人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私人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半公共-私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转化为游客公共空间;而这些转化背后实际上体现了空间权属与空间功能之间的对应转换关系.

  • 标签: 古村落 空间转化 类型 旅游发展
  • 简介:对珠三角地区30种风水林植物群落进行了标准地调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共698种,隶属于124个科399个属。说明该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是以樟科、茶科、桃金娘科、锦葵科、大戟科的植物为主。并在30种风水林类型植物群落全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和植被类型信息,进一步分析了风水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的参考价值,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可以借鉴的树种选择及混交组合。

  • 标签: 珠三角 风水林 植物群落 生态公益林建设
  • 简介:2018年第41号根据《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部审定,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共63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56项,现予公告。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标签: 科学技术奖励 自然资源部 国土资源 获奖成果 公告 科技创新
  • 简介:为提高不动产登记质量和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从2017年末起,上海市实施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通过对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等的流程优化改造、系统升级和资源整合,实现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成果应用明显优化,得到了广大办事群众的好评。

  • 标签: 服务质量 优化改造 不动产 上海市 环境 资源整合
  • 简介: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对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5个方面25个指标。以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设成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结果为(0.0807,0.3516,0.4233,0.1321,0.0124),处于"中"的状态;其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中"、"良"、"中"、"差"和"良";地表水水质、旅游人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和收入支出比值是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建设成效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千龙湖 湖南
  • 简介:非欧几何学产生以后,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由寻求真理转变为建设模型,地理科学的任务也理当发生相应的转向.像其他科学分支一样,地理学的研究目标不再是发现真理,而是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判断一个地理理论模型好坏的标准不是模型的假设是否符合实际,而是该模型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预言能力.在模型的解释和预言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模型越是简单,就越是可取;在模型的复杂程度一定的情况下,模型的解释和预言能力越强,就越是优越.当一个地理模型不仅仅对地理现象具有刻画能力,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具有某种启示作用的时候.该模犁就具有超学科的理论意义或者研究价值.

  • 标签: 非欧几何学 模型 假设 科学研究方法 地理哲学
  • 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转变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部署,2018年12月26日,省自然资源厅与中国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签署不动产抵押登记窗口服务框架协议,决定共同开展“数字龙江一自然资源篇”项目建设,搭建“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平台,把不动产抵押登记延伸到金融服务网点,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能力,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环境,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进一步提升我省不动产登记服务惠民便民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 标签: 抵押登记 服务框架 黑龙江省 中国建设银行 自然资源 金融风险
  • 简介:据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3848.55×104hm2,湿地陆生野生动物共25目、75科、724种,野生高等植物有225科815属2276种,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6个植被型,180个群系.我国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如人类对湿地的盲目围垦和改造、湿地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保证所在地域生态平衡的需求.根据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问题,近期应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管理机构建设,并尽快实施.

  • 标签: 湿地资源 野生动植物 威胁 保护对策
  • 简介:湿地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湿地获取化学物质的最初场所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中介。湿地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分配和调节地表水分、分解固定和降解污染物、保存历史文化遗迹等功能。结合湿地土壤的生态功能、物质“源汇”功能、“养分库”功能、“净化器”功能以及“记忆”功能,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构建了湿地土壤环境功能评价的概念模型。通过对湿地土壤及其环境功能评价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湿地土壤定义及湿地土壤在湿地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丰富完善了湿地科学的理论体系。

  • 标签: 湿地土壤 环境功能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 简介:当前,全球湿地正处于退化和丧失的威胁之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湿地价值认识的不足.通过对湿地价值的来源、基本特征、有关利益群体及不同生态尺度下湿地价值的差异等有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湿地价值 湿地保护 湿地可持续利用
  • 简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回顾过去,中国黄土成因经历了从“水成”到“风成”这样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黄土成因争论的历程,得到如下启示:1)过去的黄土成因争论源于人们不认识黄土层中的古土壤,因此识别地层中古土壤对重建古地理环境具有重大意义。2)水平层状地层并非都是水平沉积层理,也有可能是古土壤发生层次,具有水平层理的沉积地层则可能意味着在水中沉积形成,而古土壤层则是在地表环境形成。3)古土壤层的特点是古土壤层具有土壤发生层次,因此各层次之间一般呈现为渐变特征。而沉积地层通常具有明显的顶部和底部,显示着截然变化。4)在总结新生代古土壤特点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更老地层的古地理环境,发挥古土壤在研究地层成因、重建古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黄土成因 风积地层 古环境识别 风成 水成 启示
  • 简介: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11.64kaBP-11.54kaBP),季风变化存在2个数十年尺度次级波动,历时约97±7年.该期季风强度颤动与此前YD内部季风变化相比呈现低幅、高频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季风强度总体保持上升.且在11.59kaBP后显示出自相关增强.这些特征与最近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突变前频繁波动特征类似,说明高频、低幅波动可能反映不同动力系统接近其临界值,可作为突变的前兆信号.

  • 标签: 季风突变 前兆信号 新仙女木事件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近日,塔河县国土资源局结合“融合党建”三年工程,开展了“爱我家乡,服务百姓”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建与服务为民相融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 标签: 乡村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土资源局 习近平 党建
  • 简介:崩岗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是一种主要的水土流失方式.从崩岗的定义、分类、发育过程与形成机理、综合治理方面论述了崩岗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崩岗的学科归属进行了探讨,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了崩岗与灾害的关系,认为地貌学是崩岗过程与分布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将崩岗划为地貌学研究范畴比较合适.由于崩岗不直接造成超出人类社会承受能力的损失,以及崩岗的自然不稳定能量释放过程与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快速能量释放过程存在质的差别,因此认为崩岗不等同于灾害,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崩岗可以转化为泥石流从而转变为灾害.所以,崩岗的整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崩岗 水土流失 地貌学 灾害
  • 简介:2010年11月q011年10月,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区江滨公园内番石榴、南洋杉和黄花槐3种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及其归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南洋杉凋落物量在4月和9月出现凋落高峰,而黄花槐凋落物量在4月和8月出现凋落高峰;亚热带城市森林凋落高峰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人为因子共同影响;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030.11±422.17、9701.21±657.30和8662.58±291.12kg·hm^-2·a^-1,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凋落物碳含量在40.9—41.5%,凋落物c归还量分别为2466.31±175.20、4026.00±270.81和3568.98±119.07kg·hm^-2;树种和林分密度是各林分凋落物年归还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单株凋落物年归还量主要受林分密度的影响.

  • 标签: 亚热带 城市森林 凋落物 季节动态
  • 简介:以1992年和2004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1992年和2004年的莱州湾南岸湿地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1992年相比,2004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2.339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46.189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却增加了213.851km2,至2004年,人工湿地面积已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的78.2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下降了0.1077,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至0.109和0.0089。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垦殖,湿地淡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开采沿海卤水资源,环境污染加剧,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莱州湾南岸 滨海湿地 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是3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水库是这些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排放途径多样,而且排放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水库消落区是连接水陆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的枢纽,是温室气体产生的重要场所。通过分析国内外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水库消落区、水库沉积物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特点;总结分析了水库温室气体的4个主要排放途径:水面自由扩散、气泡排放、水轮机和溢洪道、大坝下游河流排放;从季节变化、水面风速、水体pH、水温、水体含氧量、水位变化、水体中氮元素和磷元素浓度、库龄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在水库温室气体研究中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内容。

  • 标签: 水库 温室气体 排放 影响因素
  • 简介:总结和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阐明了饲养动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经济效应、现有生态种养技术急需克服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展望了饲养动物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前景。稻田饲养动物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系统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使整个系统所受的人为干扰减少,自然属性提高。未来稻田种养系统需要加强高位虫害防治和减少生态种养技术的需水量,进一步促进种养技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推广和传播问题。

  • 标签: 生态高值 模拟模型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 稻鱼共生生态系统 稻蟹共生生态系统 稻泥鳅共生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