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4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Fef)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DOC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平均值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DOM含有更多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 标签: 叶片 乔木树种 林下植被 淋溶次数 可溶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 简介: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结果,是其生理和生化调节反映。为了阐明闽江河口湿地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对研究区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土壤及植物器官氮和磷元素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植物内稳性指数(H)。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随植物生长过程总体在波动减少,植物全氮和全磷含量波动变化,植物不同器官全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植物类型、生长阶段、元素组成与植物器官都对植物内稳性指数具有定影响,互花米草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67、0.33~14.22和1.02~14.12,平均值分别为1.56、3.30和3.52,短叶茳芏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变化范围分别为1.11~2.78、1.10~14.12和1~3.95,平均值分别为1.40、5.24和2.31,芦苇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变化范围分别为0.12~4.55、1.3~10.19和0.63~19.23,平均值分别为2.02、3.98和4.03;芦苇HN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互花米草HN、短叶茳芏HN,短叶茳芏HP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芦苇HP、互花米草HP,芦苇HN︰P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互花米草HN︰P、短叶茳芏HN︰P;同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内稳性指数排序存在倒序关系。

  • 标签: 互花米草 短叶茳芏 芦苇 化学计量内稳性
  • 简介:为了探讨泥炭沼泽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阻碍因素,研究浸水和冷冻处理对7沼泽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在4处理下,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种子都保持相对高萌发率,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parviflora)次之,而鳞苞针蔺(Trichophorumalpinum)种子却都未萌发;在浸水处理下,小星穗薹草(Carexangustior)、臌囊薹草(Carexschmidtii)和山梗菜(Lobeliasessilifolia)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都显著提高,说明浸水处理能促进沼泽植物种子萌发。在浸水处理下,细花薹草(Carextenuiflora)种子萌发率最高,其次小星穗薹草,臌囊薹草种子萌发率最低。浸水冷冻处理和浸提液冷冻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沼泽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并显著延长了种子初次萌发时间。种子在浸水后遭遇冷冻环境可能是北方泥炭沼泽植物种子天然更新阻碍因素之

  • 标签: 种子休眠 萌发率 萌发速率 初次萌发时间 植物 泥炭沼泽
  • 简介:选取湘东丘陵4典型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挖掘土壤剖面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至母质层/母岩,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数量和分布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深层土壤DOC宏观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DOC含量(2.33~185.26mg·kg^-1)在板岩红壤和酸性紫色土剖面上某些深层土层出现升高现象。DOC/SOC除第四纪红土红壤在浅层表土最高(1.5%)外,其他3土壤均在60~80cm深层土层达到最高峰值(1.0%~2.5%)。SOC数量是控制不同母质土壤DOC数量重要因素。但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DOC宏观化学组成、结构趋于复杂,化学稳定性升高。尽管些深层土层中DOC/SOC升高,但其DOC化学结构更为复杂,评价深层土壤SOC和DOC稳定性还应考虑其化学结构特性。

  • 标签: 深层土壤层次 土壤碳化学稳定性 紫外-可见光谱 土壤发生层 土壤剖面
  • 简介:人类活动导致浅海海域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境被破坏、浅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资源日益衰退。传统浅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模式仅限于单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浅海湿地生态修复原理基础,综述前人研究,提出了关于浅海富营养化修复和生物资源恢复关键设施和技术,以期中国退化浅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 标签: 浅海 湿地生态系统 富营养化 生境 生物资源
  • 简介:为了保证无线传感网水质连续观测数据有效性,针对数据序列中存在异常数据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分分析数据分段处理方法。该方法在连续观测数据阶、二阶差分平稳性特征基础上,利用差分序列分段统计参数进行质量控制。该方法主要针对全局差分统计质量控制缺点,根据不同时间段数据特征,进行有效数据异常信息检测与质量控制。选取西溪湿地水质指标叶绿素a和蓝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方法能对异常数据进行有效地检测和处理。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连续观测数据 质量控制 差分 西溪湿地
  • 简介:养殖河蟹(Eriocheirsinensis)是合理利用松嫩平原沼泽重要途径。选取松嫩平原西部苏打型盐碱化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研究对象,应用能量收支法估算成蟹生产力,进而确定龄幼蟹放养密度;2006--2012年,在13块实验地连续进行成蟹养殖实验,研究沼泽龄幼蟹适宜放养密度。结果表明,实验地龄幼蟹合理平均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分别为809ind/hm2和5.4g/ind.,成蟹平均产量、平均个体规格、平均回捕率和平均经济效益分别为32.92kg/hm2、137.5g/ind.、28.73%和598.2元/hm2;该放养密度对沼泽生态系统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松嫩平原苏打型盐碱化芦苇沼泽龄幼蟹适宜放养密度平均值816ind./hm2,变化区间6051027ind/hm2。

  • 标签: 河蟹 生产力 适宜放养密度 沼泽
  • 简介: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对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特点,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5个方面25个指标。以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设成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结果(0.0807,0.3516,0.4233,0.1321,0.0124),处于"中"状态;其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评价结果分别为"中"、"良"、"中"、"差"和"良";地表水水质、旅游人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和收入支出比值是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国家湿地公园 建设成效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千龙湖 湖南
  • 简介:景观连通度是指景观有利于或者妨碍生物在资源斑块间运动程度。景观连通度缺乏和栖息地斑块隔离会干扰授粉、种子传播、基因流、野生动物迁移和繁殖及其他生态过程,因此景观连通度研究是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关键技术,开展此类研究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1、2006、2010年东圳水库流域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其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人类土地利用逐步增强流域长期景观连通度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中,设置物种迁移距离阈值和在迁移距离内到达目标斑块概率均致时,该流域景观连通度从2001-2010年有递减趋势,表明了斑块破碎化加大,景观连接度逐年递减;随着距离阈值增大,物种迁移距离越大,斑块之间连接越好,景观连接度增大,对景观连通度产生影响重要斑块数量减少。从不同年份中提取重要斑块土地覆盖类型来看,林地、果园、耕地、水体都对景观连通度产生较大影响,对景观产生重要作用斑块面积占总景观面积比例逐年递减,而建设用地和裸地对景观连通度贡献均很少。研究认为,应保持流域景观高连通度,进而确保区域各种物种传播和基因流动,以减缓生物多样性下降。

  • 标签: 土地利用 景观连通度 栖息地可利用指标
  • 简介:在地质因子、气候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等共同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新构造运动沉降或隆起间接地影响到孤立湿地形成和发育,质地黏重第四纪沉积物孤立湿地形成创造有利环境条件,古冰丘融化和古河道变迁直接导致孤立湿地形成。气候变化(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和水文条件改变(水位降低)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和退化,湿地退化后以“孤立湿地”形式残存下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三江平原开展几次大规模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大面积连片湿地破碎化,在农田中地势较低处残留下来沼泽,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形成和发育地貌部位,将孤立湿地划分为阶地碟型洼地型、古河道型、河漫滩型、湖滨型和山前倾斜平原型孤立湿地。其中,分布在河流阶地地貌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按孤立湿地形态可以分为碟型、线型和不规则型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关系可划分为自然湿地中孤立湿地、林地中孤立湿地、居民用地中孤立湿地、水田中孤立湿地和旱田中孤立湿地,其中,旱田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孤立湿地结构和功能多样,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应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规划。

  • 标签: 孤立湿地 类型 成因 三江平原
  • 简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临界状态判别是湿地风险评价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与保护重要前提。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例,在综合考虑湿地退化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水质、蓄水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等典型参数指标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状态判别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突变理论基本特征相符,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地反映卧龙湖湿地退化状态。通过对卧龙湖湿地1994-2009年数据模拟,结果表明:1994-2001年间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状态,而2002年判别结果显示卧龙湖湿地处于退化突变状态,即湿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相当程度损害。研究还表明,卧龙湖湿地生态水量减少和水环境质量降低是导致湿地退化重要因素。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防止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发生,应在科学配置区域水资源同时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

  • 标签: 突变理论 尖点模型 退化 卧龙湖湿地
  • 简介:准确预报无资料地区产流产沙,对土壤侵蚀治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为了研究南方红壤侵蚀区无观测资料流域产流产沙情况,以福建省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研究区,其次级流域游屋圳子流域和高陂塅子流域分别为参证流域和无观测资料流域。采用相对误差(Re)、决定系数(R2)以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评价SWAT模型在游屋圳子流域产流产沙模拟适用性,基于地形指数判定两子流域水文相似性。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游屋圳子流域产流产沙模拟;游屋圳子流域与高陂塅子流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说明两子流域间可以进行模型参数移植;经模型参数移植,模拟得2010年高陂塅子流域年径流量1.32×107m3,年产沙量2200t。模拟结果不仅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也其他无资料流域产流产沙模拟提供方法借鉴。

  • 标签: SWAT模型 无资料小流域 地形指数 产流产沙模拟
  • 简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周边湿地经常因城市扩展而被占用,造成了局部生态环境变化。利用遥感技术,研究福州市浦下洲湿地开发引起热环境变化。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反演了浦下洲湿地2006年(开发前)和2010年(开发后)建筑指数、植被覆盖度、土壤和植被湿度、地表温度等主要地表信息参数,分析湿地开发前后这些参数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与2006年相比,该湿地被部分开发后,2010年,植被覆盖度平均减少了10.00%,湿度平均降低了25.64%,建筑指数平均增大13.85%,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48.39%。浦下洲湿地部分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后,地表温度显著提高,热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城市建设 湿地开发 热环境 遥感 福州
  • 简介:研究2008年5~10月对废水中氮深度处理效果,采用Monod动力学模型对该人工湿地进行模拟并验证,分析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与其去除率相关性以及COD/NIL4^+—N、COD/NO3^—N对降解系数影响。结果表明,①复合湿地组合形式对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介于66.0%~77.1%和46.2%~77.2%之间;(2)Monod模型对人工湿地中NH4+—_N和NO3-—N去除率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吻合程度较好;③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随着其在进水中含量增加而增大;④进水中COD/NH4+-N与凤Ht^+N呈负相关关系,而COD/NO3-—N与/(NO3-N呈正相关关系。人工湿地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受到进水中NH4—N和NO3-—N含量限制,氮去除率随着进水中NH4+—N和NO3-—N浓度增加而增大。有机物和NH4+—N在人工湿地中降解可能存在竞争氧关系,可利用碳源构成了反硝化作限制因素。

  • 标签: 复合人工湿地 深度处理 Monod模型
  • 简介: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大量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有关全球变暖对地上部分影响在过去十几年已有许多报道,而到目前为止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土壤等了解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土壤碳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关键环节,对调控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对全球变化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土壤微生物活性 形态特征 杉木幼苗 细根 增温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选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研究区,以拥挤感知游客心理容量衡量指标,通过建立游客拥挤感知程度与游客不同接受程度回归方程和构建游客拥挤规范两种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回归方程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729人、6个旅游团;以构建拥挤规范方式测算,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500-800人、6-10个旅游团;基于拥挤感知两种方法测量数据具有相对致性,测量瞬时心理容量落于拥挤规范数值区段;游客心理容量取决于游客数量、游客之间相互影响、园区休息设施设置和其他方面的负面评价。

  • 标签: 游客心理容量 拥挤感知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简介:运用树木年代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三明地区马尾松(Pinusmassiniana)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响应。结果表明:夏季温度限制着马尾松径向生长,年轮宽度与上年和当年7-8月平均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马尾松径向生长受到降水和湿度影响较大,与上年1-3月降水量和2-3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6-11月平均降水量和7-8月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宽度年表与上年2-3月太阳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宽度年表与6-11月PDSI显著正相关(P<0.05),生长季干旱胁迫抑制马尾松生长。研究说明本地区限制马尾松树木生长因素较多,1年中不同时期限制马尾松径向生长气候因子不同。

  • 标签: 三明 马尾松 树轮宽度 气候响应
  • 简介: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白洋淀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NOM)结构和来源,通过提取自然有机质Uv-vis图谱特征参数(HIX)发现,与入河口区和水产养殖区采样点相比,淀区出水口区域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高,这表明淀区出水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具有较高芳香碳结构。白洋淀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0~3cm深)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低。特征参数E2/E3(UV-Vis在波长250nm和365nm处吸收率比值)显示,白洋淀自然保护区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主要来自胡敏酸源,河口区和养殖区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主要来自生物源,其他采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自然有机质则同时受到陆源和生物源影响。

  • 标签: 沉积物 间隙水 自然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白洋淀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调查香港居民对香港湿地公园现生态教化功能评价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分析香港居民对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度及其对生态教化项目开发评价。结果表明,香港居民对生态教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验性强区域满意度较高;刺激教育、参与体验、形式多样、环境氛围和设备搭配是影响香港居民对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度主要因子。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生态教化功能满意度建议,希望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湿地公园生态教化功能系统,同时也中国大陆地区在开发设计湿地公园生态教化项目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湿地公园 生态教化功能 满意度 主成分分析 香港
  • 简介: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气候变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干旱频繁,强降雨增多,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格局改变,高纬度地区降雨增加而亚热带地区降雨将减少。温度和水分是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最关键2个因素,全球变暖及降雨格局改变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功能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积累和循环、水土涵养、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森林演替和发展、森林碳汇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

  • 标签: 强降雨 植被生物量 杉木幼林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