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静态暗箱采样一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裸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02)、氧化亚氮(N20)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一大气间CH4、C0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u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42%和12%)、N,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士1.6%和43.3%士1.0%(CO2)、0.37%士0.01%和0.17%士0.00%(N2O)、0.06%士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0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0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秸秆 裸地 温室气体 累积排放量 排放系数
  • 简介:—个国际科研小组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够对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较精确的测量,并据此绘制出二氧化碳分布图,这一成果将有助开发预测气候变化的新方式。

  • 标签: 二氧化碳浓度 海洋 测量 气候变化 分布图 开发
  • 简介:针对氧化锌压敏电阻在不同老化条件下各参数变化的规律,根据氧化锌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征,结合双肖特基势垒理论和氧化锌压敏电阻在小电流区的导电机制,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氧化锌压敏电阻U1mA和非线性系数α都是随着老化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当氧化锌压敏电阻发生融穿性损坏,U1mA和α急剧减小,ILeakage急剧增大。通过U1mA和ILeakage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用于判断氧化锌压敏电阻的老化劣化程度,在氧化锌压敏电阻的使用及测试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氧化锌压敏电阻 老化劣化 漏电流 压敏电压
  • 简介:第10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IC-DCIO:10thInternationalCarbonDi-oxideConference)于2017年8月21-25日在瑞士因特拉肯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和业务机构的500多名科学家参加。国家气候中心史学丽和周文艳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研究大气、陆面生态和海洋等碳循环过程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二氧化碳 国际 中国科学院 CARBON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 简介:本文对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本底监测的气相色谱系统进行了描述,阐述了监测的方法,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并对近期所监测的实际样品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二氧化碳 甲烷 本底深度 气相色谱
  • 简介:利用一个冰雹云模式与云化学模式耦合而成的二维积云化学模式,研究对流云的输送、微物理转化、云内化学过程、湿清除对S02及硫酸盐气溶胶的作用。云化学模式的结果表明,由于SO2,在向上输送的过程中可溶解于云水和雨水中,从而阻止了SO2向上部的转移,因此对气相SO2来说,云的输送是一个相当无效的过程,而液相清除起主要作用。硫酸盐气溶胶的收支分析表明,降水清除了1.67mol的SO^24,占气溶胶总量的64%,其中液态降水清除了0.72moL,固态降水清除了0.95mol,说明了冰相过程在硫沉降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积云 硫酸盐气溶胶 降水 冰雹云 微物理 云模式
  • 简介:利用CALPUFF中尺度模型模拟计算出来的影响矩阵建立容量模型,使用专业的数学计算软件Lindo对容量模型进行计算,在综合考虑中部城市群区域的客观情况下,得到基于环境容量的辽宁中部城市群SO2排放总量平衡分配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大气环境容量 SO2 排放清单 LINDO 总量控制规划模型
  • 简介:本文调查研究了呼和浩特市1986-1991年6年中,一氧化碳中毒死亡80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要素、天气过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该地一氧化碳中毒年死亡率为0.2人/10万,农民为1.4人/10万,外来临时工为6.8人/10万。一氧化碳中毒易发生在低短简陋、年久失修或周围高建筑物屹立的住房。一年中,11月与3月较多。降雪后48小时内中毒死亡有非常显著的增加倾向。发生中毒日前48小时内多有气压下降。夜间风小或静风,风向改变及大风来临之前,夜相对湿度超过月平均值,降温都能促使发生。许多因素叠加,更易发生。作者建议把一氧化碳中毒预报作为医疗气象结合预报的一项尝试。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气象条件 季节 气压 降雪 相对湿度
  • 简介:采用ATMOS长距离传输模型,对2006--2007年山西省燃煤电厂通过关停小机组及增设脱硫设施所减少的SO2排放量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整个模拟范围内的总S沉降和干/湿S沉降分布特点,探讨了关停小机组及增设脱硫设施减少SO2排放量的效果。结果表明:2006--2007年山西省燃煤电厂装机容量增加,但SO2排放及其导致的S沉降量持续下降,表明二氧化硫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燃煤电厂 减排 硫沉降 数值模拟
  • 简介:文章对GIS软件中几种常见插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述,剖析了插过程中参数设置对插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插为例,对比了各种插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法的插结果最能反映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138℃;反距离权重法可反映基本特征但等值线不够平滑、局部有"牛眼"现象,均方根误差为1.260℃;趋势面法不能反映基本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425℃;使用协同克里金法,将高程作为协同因子对普通克里金算法进行改善,未取得明显效果。

  • 标签: GIS 空间插值 普通克里金法 协同克里金法
  • 简介:以扩展名为TXT的文本输出文件是汉字dBASEⅢ与其他软件连接的工具,因此语言程序对dBASEⅢ数据库文件的利用,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先将DBF文件拷贝成TXT文件的方法。这一途径是汉字dBASEⅢ本身提供的功能,但要化费软盘、机时和人力。如能在语言

  • 标签: 数据库文件 BASIC DBASE 文件拷贝 输出文件 记录长度
  • 简介:一、引言海气交界面的特征是在非常小的垂直距离上,耦合的两种流体的密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每种流体的边界层测量值表明,靠近交界面处风和海流都近似按对数廓线分布。例如,Sheppard等(1972年)和Csanady(1984年)的结果。这些廓线可以外推到每一种流体的粗糙度长度上,尽管由于概念和实验的困难使得这种外推的检验实验很难进

  • 标签: 里查逊 粗糙度长度 海气 廓线 垂直距离 外推法
  • 简介:1前言自动气象站作为专门用于气象数据的自动采集、计算处理和存储的综合观测仪器,能连续自动观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地表温度、浅层温度和深层温度等气象要素,目前,在我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广泛使用。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观测的降水有误差的情况,本文分析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 标签: 成因分析 降水 误差 自动站 自动气象站 地表温度
  • 简介:针对暴雨型滑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为研究区域,建立了8个滑坡灾害监测点.通过监测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土体应力及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和滑坡稳定性的模拟,初步确定了江西省8个代表点促使滑坡复活的临界降水量指标,初步划分出江西省滑坡灾害预警降水量临界.

  • 标签: 降水 滑坡稳定性 临界值 试验研究
  • 简介:人工降水的直接效果(即指人工催化后,引起地面降水量的变化)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给出定量的评价。但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各种统计方法所给出的定量统计量不仅包括人工影响的部分,同时还包括众多非人工影响因素产生的结果.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从效果统计量中把人工影响的“信号”区分出来.不同的统计方案由于假设不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影响也不同,效果统计量特征也不一样.

  • 标签: 人工催化 统计量 特征值 降水效果 降水时空分布 统计方法
  • 简介: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提供的2000年各月气溶胶资料(包括人类活动和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气溶胶),使用并行版本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研究了黑碳气溶胶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黑碳气溶胶后,冬、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大气顶出现了正辐射强迫,其分布与垂直负荷分布基本相似。在仅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季地面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温的高区均位于中国东南部,冬季最大降温幅度约为0.9℃,夏季最大降幅约为2.4℃,夏季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冬季。相对于温度变化,黑碳气溶胶引起的降水变化较为复杂,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降水量减小的区域均大于增加区。冬季降水量最大减幅约为20mm,夏季降水量最大减幅超过100mm,夏季降水量减幅明显大于冬季。冬、夏季仅西北和华南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冬季中国大部分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夏季黄河以北中国北方地区痕量降水和弱降水日数也是以增加为主。

  • 标签: 黑碳气溶胶 直接辐射 辐射强迫 区域气候.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河北省周边7个太阳辐射观测站的资料,拟合相对精确的河北省太阳直接辐射经验公式,分析河北省太阳直接辐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河北省太阳直接辐射年总量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相对较大的石家庄为25%,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的唐山为11%。河北省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年总量近50a平均空间差异较大,小于2540MJ·m^2主要分布在邢台南部,大于3510MJ·m^2主要分布在张家口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为2540—3300MJ·m62。河北省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在张家口的坝上地区。

  • 标签: 日照百分率 经验系数 相关系数
  • 简介:利用2004—2014年鹰厦铁路线的水害资料和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鹰厦铁路沿线水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铁路封锁警戒的降水临界及其概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004—2014年鹰厦铁路沿线水害的年际变化差异大且分布不均,铁路水害发生时间集中在汛期,局地性较强;鹰厦铁路封锁警戒的降水临界为:水害发生前1h降水量为47mm、水害发生前24h降水量为108mm、连续降水量为228mm及水害发生前1h降水量达30mm且连续降水量达160mm、水害发生前24h降水量达100mm且连续降水量达160mm;铁路封锁警戒降水的概率预报模型回报准确率达90.2%。结合铁路封锁警戒降水概率预报模型和警戒降水临界共同判断降水天气过程是否封锁铁路运营的准确率更高,可为铁路安全运营和高效调度提供参考。

  • 标签: 鹰厦铁路 水害 降水临界值 概率预报
  • 简介:本文根据西北地区现有气象台站1961-1990年30年地面观测整编资料,采用台站距离权重法,用数学插算法计算获取0.5纬度乘0.5经度的整个西北地区以0.5°×0.5°格点分布的气候资料,通过对该资料气温、降水、湿润系数地区分布情况的分析研究,把我国西北地区划分为8个相似气候区。

  • 标签: 插值资料 西北地区 气候相似区 台站距离权重法 气温 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