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4月Nature针对气候变化推出了新专刊NatureClimateChange,该刊除了关注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同时还重视气候变化中的人文研究,并特别设置了政策和市场观察栏目,以期更全面地介绍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和动向。本文以政策和市场观察栏目为重点,针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多个社会热点问题,筛选相关文章分别就其前沿观点进行了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 标签: 市场观察 气候变化 科学问题 栏目
  • 简介:<正>臭氧是大气层重要的组成成份,一般从5—10km臭氧含量开始增加,至20—25km的平流层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再往上逐渐减少。在标准大气状况下大气的臭氧总量厚度约3mm。由于它对太阳紫外线

  • 标签: 大气臭氧层 生态环境 人类 保护措施 气候 植物
  • 简介:李禾在2007年3月30日《科技日报》撰文介绍,在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上,吴晓青指出,今年环保科技T作重点是:为实现总量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技术管理、推进循环经济和环境健康工作。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为控制污染总最减排、全国污染源普查等提供科技支撑。他说,针对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集中的重点区域,三湖、三河等流域的污染物减排目标,

  • 标签: 环保科技 控制污染 排污总量 污染物减排 《科技日报》 科技工作会议
  • 简介:新的研究显示,南大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海洋存储的热量都要多。这项由塔斯马尼亚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南大洋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对某些贝类动物产生

  • 标签: 南大洋 科学家 变暖 塔斯马尼亚 生态系统 贝类动物
  • 简介:分析了法律建设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地位、作用,得出法律、法规是防御自然灾害的基础保障;分析了防御规划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前瞻性作用,得出规划、设计是防御自然灾害的关键保障;分析了教育宣传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主导性作用,得出教育、宣传是防御自然灾害的全民保障;分析了自救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障,得出自救、互救是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综合分析得出,自然灾害防御是国家、政府、组织、法人、自然人的责任,应纳入日常工作管理。

  • 标签: 自然灾害防御 法律建设 教育宣传 工作管理 保障 自然人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3月22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实验室主任为气科院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常务副主任为从海外招聘的王东海博士,数值预报研究中心主任陈德辉和灾害天气研究所所长刘黎平担任实验室副主任。为加强实验室与海外气象界的合作,聘请了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任实验室海外主任。目前全室有固定人员31人,流动人员(包括在读硕士、博士、博士后)58人以及全职客座人员8人已全部到位。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灾害天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主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
  • 简介:2004年11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的"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过去全球变化"(PAGES)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在加拿大召开,会议确定了2005-2010年的研究工作将围绕着四个方面展开:即近千年来的气候变率;气候突变;水文一生物一陆表相互作用;热带与热带外相互作用.CLIVAR/PAGES极力推动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前面两个.下面对近千年气候和气候突变研究所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做概括介绍[1].

  • 标签:
  • 简介:1什么是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作为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政策引导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平台;是落实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服务于国家外交目标的科技合作计划,

  • 标签: 国际科技合作 项目计划 申报 国家科技计划 合作计划 组成部分
  • 简介:2007年5月29—31日,气候变化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limateChange,ICCC)在中国香港召开。400余位来自全球的自然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水电能源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官员、商界代表、新闻媒体及香港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教授,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院士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出席了闭幕式,他对大会的召开和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标签: 中国香港 国际会议 气候变化 香港特别行政区 工程技术人员 自然科学家
  • 简介:(1)奥运开幕式、闭幕式重要天气过程的分析和多模式预报。参加奥运天气会商的预报方法包括经典统计方法、动力统计方法及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其中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有:GRAPES_Meso模式、AREMS模式、WRF模式及ARPS模式。此外,中尺度分析LAPS系统也参与了对中尺度系统的诊断分析。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象服务 奥运 灾害天气 数值模式预报 中尺度系统
  • 简介:根据IPCC全球气候变化情景,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未来可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流域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利用宏观经济水资源模型,研究了不同径流变化情景对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若石羊河流域未来径流量减少15%,对流域现状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经济影响将分别为29.8%和7.2%。石羊河综合治理可提高流域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减小气候变化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影响。

  • 标签: 石羊河流域 流域治理 气候变化 影响
  • 简介: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8月29日正式接受.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主持,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两年来实验室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健全了领导班子、确定了关键岗位、成立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及顾问专家组,完成了实验室人员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定;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中的基本科研能力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灾害天气 科技部 组织 大气物理研究所 管理中心
  • 简介:为了使数值预报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数值预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研究的最前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2006年底举行了“数值预报理论基础”系列讲座。讲座每星期两次,邀请了我国在数值模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老专家,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纪立人、陈嘉滨先生,从数值预报的基础公式和数值解法,一直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值预报 灾害天气 讲座 系统理论 研究人员
  • 简介:2006年10月14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在北京组织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可行性论证报告会。会后,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中国气象局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择优委托,确定了本项目的7个课题和相应承担单位:

  • 标签: “十一五” 科技支撑 人工影响 研发 装备 技术
  • 简介:中国气象局2010年气象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加强气象社会管理有关问题研究”通过验收。(附图为验收会现场)。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社会管理 科学研究
  • 简介:项目启动会于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气溶胶各领域研究的精兵强将,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介绍了研究意义、总体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总体研究方案、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该项目的主持单位。本项目要实现以下3方面的科学目标:(1)取得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特性、分布和变化的准确与系统的科学认识;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气溶胶 基础研究 气候效应 计划项目 创新能力
  • 简介: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全球55个工业化国家决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然而美国却与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和摩纳哥一起拒绝签署协定。正如布什总统所解释的那样: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全球变暖的论点是否正确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这种怀疑态度普遍存存,还有少数市民和科学家则完全否认这一论点。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家 科普读物 公众 《京都议定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