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自然灾害防御方面国土、水利、气象、地震、环保、水文、泥石流预警等部门都具备一定的防灾职能,这些机构在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侧重点不同,且自成体系,其实质仍属单一灾种垂直管理模式,存在信息不能互通,设备资源浪费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影响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明显。如果继续延续老的体制,将难以承担自然灾害防御工作。为了提升自然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整合资源,陇南市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在国土、水利、气象、地震、环保、水文、泥石流预警等部门紧密配合下,按照暴雨监测站平均站间距5km,山洪泥石流灾害一级重点区站间距5km,二级重点区站间距10km,一般防治区站间距15km的要求进行测站建设。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包括:基本信息、实时监测、历史资料查询、综合研判与预警发布、系统管理5大模块14个子系统。

  • 标签: 自然灾害 应急指挥 监测预警 信息管理
  • 简介:甘肃省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气象资料获取、阈值设定、气象灾害影响范围等因素,以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作为输入,从数据处理、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及结果输出等几方面进行设计,通过设定气象灾害监测阈值进行监测。利用ArcGIS的分析功能与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输出于一体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功能,增强了气象灾害防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 标签: ARCGIS ENGINE 气象灾害 短临 监测 预警
  • 简介:以浙江省近2年发生的5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为基础,通过面向地质灾害发生地的社会公众、基层工作人员、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国土部门专家等4类人群进行2轮问卷调查,评估分析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效益。评估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0%以上)被调查者能接收到气象部门发送的预警短信、对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表示满意;气象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效益为35.68%,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贡献率为59.18%。

  • 标签: 地质灾害 防治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 简介:在分析西安气象事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差距的基础上,按照“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结合西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初步构建了西安气象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气象现代化发展总体目标。

  • 标签: 气象现代化 评价指标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