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气温对空速表示度影响飞机上使用空速表,是根据标准空气密度(在纬度45°N处海平面上,气压为1013.25hPa,气温为15℃标准空气密度值为1.225克,立方米)设计,当实际空气密度不一致时,就会影响空速表示度精度.因为空气密度主要是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飞行中必须根据所在高度上气温值来修正空速表示度.若实际气温高于标准气温,表速就会小于真速:反之,则表速大于真速。

  • 标签: 气温 飞行 空气密度 湿度 空速表 海平面
  • 简介:对浅层地温及相对湿度误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由于曲管地温表安装不当引起地温误差是非常显著,并提出了正确安装办法。在相对湿度误差分析中提出了仪器误差和计算误差两个概念,指出了两种误差产生原因及消除误差办法。

  • 标签: 浅层地温 相对湿度 误差 分析
  • 简介: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对CCSM4模式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预估了2021—205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CCSM4模式长期历史气候模拟实验模拟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值能较好地再现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形态,但气温模拟值比观测偏低,91.4%站点误差在1.5℃以内;降水中心比观测略偏北,全区平均偏多35.18mm。2021—2050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高纬度地区增温幅度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与基准年相比,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高6.00℃、5.86℃和6.42℃。年降水量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形态,降水大值中心出现在东南部吉林与辽宁交界处,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多15.2%、3.1%和2.0%。

  • 标签: CCSM4 气温 降水 评估 预估
  • 简介:2009年10月底到11月底,包括北京在内华北地区连续出现2次较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利用北京地区11个气象站近5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对全市历年11月低温雨雪事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1月全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均突破了50年最低记录,月平均最高气温位列1981年11月之后,接近历史极值;2009年11月降雪量也位列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冰冻日数历史排位第三;从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发生频次来看,2009年11月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通过5%分位值标准极端低温事件频次都明显偏多,在50年中居于第2位,降水量通过95%分位值标准极端强事件频次在50年中居于第四位。2009年11月严重低温雨雪事件出现在区域气温总体变暖、低温事件频率总体下降气候趋势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负面影响。亚洲中高纬地区500hPa高度场经向度异常加大、冷暖气流交换活跃,是造成2009年11月极端低温和大雪直接环流因子。

  • 标签: 极端事件 低温 大雪 气候变化 北京
  • 简介:统计分析了通辽市近百年以来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阶段性和周期。结果表明:(1)通辽市近百年来年均温、冬季均温、5—9月均温都呈上升趋势;(2)通辽市年、冬季、5—9月均温阶段性明显;(3)通辽年均温功率谱有两个谱峰值分别对应30年和准2年周期,并且超过0.05信度水平;(4)通辽市年降水量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初为波动阶段,5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减少;(5)通辽市年降水量具有明显阶段性。

  • 标签: 气候变化 分析 对策
  • 简介:对广西近百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层次结构研究,并与Nino3区海温距平进行奇异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有较强上升趋势并伴有明显准两年周期振荡;降水则呈下降趋势,主要周期为32a左右及准两年振荡。1884至1910年代初,广西处于干冷期;1910年代初至1930年前后,处于湿冷期;1930年前后至1950年代后期,处于湿暖期;195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前期,处于干暖期。ENSO事件3-7a周期对广西平均气温及降水影响显著,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对广西气温影响主要表现在年代际变化上,对降水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际变化上。

  • 标签: 广西 近百年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奇异交叉谱分析
  • 简介:利用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江西省永修地区1961—2015年盛夏(7—8月)气温和汛期(4—6月)降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均存在25—30a变化周期,但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两者自1961年以后均未表现出明显长期变化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从大气环流指数和外强迫指数中筛选影响永修地区降水和气温显著相关因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永修地区盛夏气温预测模型和汛期降水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预测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模拟出1961—2010年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变化,还能很好地分别预报出2011—2015年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

  • 标签: 气温 降水 变化趋势 影响因子 预测模型
  • 简介:利用1951-2003年606个台站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53a来气候变化和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干旱面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总体上趋于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干旱变化区域差异较大,东北、华北和西北一东部干旱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是我国干旱变化最主要因素.

  • 标签: 中国 气候变化 降水 气温 干旱
  • 简介:利用山西省65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谐波分析、EOF、SVD、MonteCarlo统计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山西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其与大气环流场、印度洋海温场异常关系。结果表明,近52a来,山西夏季降水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并有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前期是降水偏多期,80年代中期至2011年则是降水偏少期,空间分布主要包括全省一致偏多(少)型和南多北少(南少北多)型。同时,山西夏季降水与印度洋关键区海温变化具有明显负相关,当上年秋季、上年冬季、当年春季和当年夏季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时,当年夏季山西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反之亦然。在1982年之前,关键区海温偏低,山西夏季降水偏多,同期500hPa高度层上乌拉尔山、青藏高原北部高空槽和东北冷涡发展深厚,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850hPa高度层上印度季风低纬度偏西风和中纬度西南风异常强盛,贝加尔湖南侧低涡活跃;1982年之后,关键区海温偏高,山西夏季降水随之减少,同期500hPa高度层上贝加尔湖至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受高压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850hPa高度层上印度季风中纬度西南风异常偏弱。

  • 标签: 夏季降水 年代际 印度洋海温 环流场.
  • 简介: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积雪深度、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该省积雪初、终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结果表明:(1)吉林省积雪初、终日空间差异显著,东南山区积雪开始早且结束晚,可积雪期长;西北平原区积雪开始晚且结束早,可积雪期短。(2)吉林省积雪平均始于11月9日,止于次年4月1日,可积雪期达144d。(3)近56a积雪初、终日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阶段性特征显著。其中,1980年代之前,积雪初日偏早、终日偏晚,1990年代后积雪初日偏晚、终日偏早,可积雪期缩短;积雪初、终日分别在1983年和1991年前后发生显著性突变。(4)积雪初、终日期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8—11月月平均气温与积雪初日呈显著正相关,而3月、4月平均气温与积雪终日呈显著负相关;积雪初、终日分别受0℃开始日期、10℃终止日期影响。积雪初日与10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积雪终日与4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吉林省 积雪初日 积雪终日 气温 降水
  • 简介:利用HadCM2模式模拟结果,比较了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效果相当于CO2浓度逐年递增1%和0.5%两种不同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地面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中国地面气温也持续升高.到21世纪末期,地面气温在上述两种排放情景下可分别升高约5℃和3℃.两种排放情景增温趋势对比表明:即使从1990年开始温室气体等效排放逐年递增率减少一半,增温仍然很明显;直到21世纪中期,才能显示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对减缓增温趋势效果.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随着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降水量总趋势也是增加.减排温室气体对降水量变化趋势影响与地面气温相似.此外,地面气温增量和降水量变化百分率均显示出明显季节变化,地面气温增量在秋、冬季较大而在春、夏季较小,降水变化百分率在夏、秋季较小而在冬、春季较大.

  • 标签: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21世纪 二氧化碳 降水量 地面气温
  • 简介:田晖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一般来说,企业过多冲突会导致企业经营杂乱无序,破坏组织功能,过少冲突会导致企业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造成组织僵化,只有对冲突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才能化冲突为动力,不断推动企业成长、发展。不过,由于中西方文化渊源分别为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这两者都为避免冲突以争取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核心管理思想,因此,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及管理思想影响,中西双方在避免企业内部冲突手段和方式上产生了较大差别,

  • 标签: 企业经营 冲突管理 中西方 社会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 儒家文化
  • 简介:云室是云雾降水物理学实验室装置,在云物理实验研究方面一直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几种主要云室构造和基本性能,以及它们在大气冰核浓度观测与研究、高效碘化银焰剂及其成冰性能研究、液氮(LN)消雾成冰性能实验研究、稀土化合物成冰性能实验研究、冰雪晶碰并勾连增长实验与观测分析中应用,并着重介绍了这几方面试验研究目前在国内进展情况。

  • 标签: 云室 冰晶检测 大气冰核浓度 稀土化合物 冰雪晶碰并勾连增长
  • 简介:1概况2017年12月11-15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2017年度秋季会议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新奥尔良市召开。此次会议是AGU第48届年会,会议主题是“你将发现什么?”。会议对所有感兴趣地球和空间科学的人员开放。来自全球地球物理领域科技人员2万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以往历届会议相同,会议涉及大气科学、海洋、地质、地震等所有地球科学领域,交流方式包括口头报告、墙报。

  • 标签: 地球物理 物理学会 会议简介 美国 秋季 新奥尔良
  • 简介:陈欢欢在2007年1月26日《科学时报》撰文介绍,把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中到底在中国适用不适用?李民赞认为,不管用不用得起、合不合算,作为国家来说,要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新农村和城市化目标就必须推进精细农业,农民买不起,国家就要想办法补助。

  • 标签: 精细农业 现代化 “十一五”规划 信息技术应用 城市化 新农村
  • 简介:1概况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Amet—icanGeophysicalUnion)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非营利国际科学组织,现今在全球拥有来自135个国家6万多名会员。AGU活动着重在组织和传递国际地球物理学跨学科资讯,其学术活动包含4个领域:大气和海洋科学、固体地球科学、水文学和空间科学。

  • 标签: 地球物理学 物理学会 会议简介 美国 秋季 固体地球科学
  • 简介:1会议基本情况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Amer—icanGeophysicalUnion)自1919年成立以来,作为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美国国家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研究局地球物理学委员会联合会,成为推进地球物理事业迈向卓越国际力量。AGU是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科学组织,

  • 标签: 地球物理学 物理学会 美国 会议总结 秋季 大地测量学
  • 简介:自进入90年代以来,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建立了地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1994年5月份又建立了地级计算机局域网,并逐步延伸到县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和局域网投入业务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减轻了低效重复性劳动,同时也扩大了气象部门知名度,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经过近几年业务实践证明,系统在业务运行中是正常,可以满足当前业务工作需要.

  • 标签: 气象现代化建设 总体效益 卫星云图 灾害性天气预报 远程工作站 计算机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