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主要是定性评价或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量化评价,河南省气象局通过对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的细化,制定通用的客观量化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业绩成果。本文对河南省气象局在专业技术量化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归纳和介绍。

  • 标签: 专业技术人员 量化评价 评价体系 专业技术人才 定性评价 评价指标
  • 简介:本文利用农业缺水率对西宁地区的干旱及其变化作了评价,得出3—11月农业缺水量约85mm。其中春旱最为严重,秋旱次之,夏旱以初夏6月比较明显,7、8月基本不旱。

  • 标签: 农业缺水率 干旱 干旱频率
  • 简介:实验根据B9在土豆叶面喷洒的规定,对叶面喷洒B9的土豆与叶面不喷洒B9的土豆进行了对比观测,且采用中国农科院关于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方法从新增产量、新增产值、新增生产费用、新增纯收益、新增投资收益率等方面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实验结果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 标签: 土豆叶面 喷洒 B9 实验 经济效益
  • 简介:从省级气象培训中心改革与建设,以及市、县气象局学习点和局校合作等方面,对江西气象培训体系改革与建设进行了论述,认为省级气象培训中心应以远程教育培训为主,开展全员基础业务和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市、县气象局是远程教育培训的学习点.要按照"创新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要求,建设有气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气象事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 标签: 气象 培训体系 改革 建设
  • 简介:对国外科技评价(科研机构或部门评价)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行归纳。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归纳和分析,从中得到启发,并希望将其中先进、成熟、适用的方法引入我们的具体评价工作中。

  • 标签: 科技评价 科研机构 国外 调研 评价工作 归纳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3月22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实验室主任为气科院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常务副主任为从海外招聘的王东海博士,数值预报研究中心主任陈德辉和灾害天气研究所所长刘黎平担任实验室副主任。为加强实验室与海外气象界的合作,聘请了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任实验室海外主任。目前全室有固定人员31人,流动人员(包括在读硕士、博士、博士后)58人以及全职客座人员8人已全部到位。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灾害天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主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
  • 简介:1990年度(1989年12月—1990年11月)陕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暖春寒,雨雪充沛.夏季,榆林、渭南、商洛地区有重早,宝鸡和汉中地区局地暴雨洪涝严重.冰雹灾害多于常年.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少,无明显的连阴雨天气.一、气候概况1.气温年平均气温:陕北9—11℃,关中11—14℃,陕南13—16℃,与常年相比,陕北偏

  • 标签: 气候影响评价 秋季气温 局地暴雨 气候异常 连阴雨天气 年平均气温
  • 简介:为了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促进我国风电建设的更快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决定从2003年开始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约20个10×10。kW以上的大型风电场,并完成风资源评价和提出风电场建设的可行性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风能资源评价由气象部门承担。

  • 标签: 风资源评价 风能资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大型风电场 风电场建设 风电建设
  • 简介:1978年在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国家气象中心(NMC)建立了气候分析中心(CAC),它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项目的一个部分.气候分析中心使命是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来分析、诊断、预报全球短期(主要是每周、每月和每季的)气候振荡.气候分析中心的分析情报部(AIB)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广大的各种用户提供现时全球气候情报和产品(Finger等人,1985).该组织的其它主要职能(如预报和

  • 标签: 气候异常 气候分析 国家气象中心 美国国家海洋 气候振荡 气候情报
  • 简介:自气象系统引进电解水制氢设备后,取代了化学制氢方法,使用结果表明:一是可以节约经费和原材料;二是可以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空气象台站原先采用化学药品制氢气,氢氧化钠和矽铁粉加水经化学反应后生成氢气,其排出的含有强腐蚀性的硅酸钠等污水溶液,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腐蚀土地、房屋.西安站以往的作法是将制氢残渣和污水引入陷井,对水源的污染严重地威胁到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据汉中局近几年反映,

  • 标签: 电解水制氢设备 制氢方法 矽铁 西安站 气象台站 气象系统
  • 简介:陕西省1994年气候影响评价雷向杰(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1994年(1993年12月-1994年10月)陕西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长期偏少,干旱、局地暴雨等气象灾害严重,为近几十年少有。严重干旱使夏季粮、油和秋粮大幅度减...

  • 标签: 气候影响评价 部分地区 月平均气温 冬小麦 1994年 交通运输
  • 简介:1气候概况全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偏高及接近常年值,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前冬冷,后冬暖,初冬出现异常寒冷气候,中西部地区降雪频繁,积雪较深,持续时间长,局部地区形成白灾,个别地区出现了历史极值.从整个冬季看,仍属于暖冬.东部地区冬季降水异常偏少,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大风、沙尘天气比往年偏少,日照充足.

  • 标签: 2002年 冬季 气候影响评价 内蒙古 气温 降水
  • 简介:一、气候概况(一)气候特点1989年甘肃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绝大部分地区正常;降水大部地区偏少;日照河西三地区正常,省内其余地区偏少;灾害性天气虽多但危害较轻。按季节来说,前冬暖,后冬冷,冬季降水明显偏多;春寒、仲春多

  • 标签: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 灾害性天气 冬暖 牧草产量 甘肃农业
  • 简介: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现代化电子设备和人员、财产密集场所的大量增多和集聚,雷击事件和雷电灾害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多样性方式发展,科学防雷已成为现代社会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防雷减灾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浙江的大局,需要政府主导依法管理,增强意识普及科技,协同配合科学防御,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本文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就构建社会性防雷减灾工作体系提出探讨和建议.

  • 标签: 构建 社会性 防雷减灾 工作体系 防雷减灾工作 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