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用1980-1982年的资料揭示了夏季青藏高原上存在准一周、准半周和准十天的大气短周期振荡.而且这种振荡与高原东部有限区域的低涡活动及下游降水有较好的超前相关。

  • 标签: 大气 振荡 周期 降水 相关关系
  • 简介:根据“万有升降周期论”,对环境趋势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预测和探讨。“万有升降周期论”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是升降再升的周期性变化,各种事物的周期长短不同,大周期中包含着小周期,小周期中包含着更小的周期,层次无穷;升降的基本形态有4种,即正弦形、对数指数形、圆锥形、正态形;事物处在不同层次的周期、不同形态的升降中,相互影响,形成复杂而相对稳定的多彩世界。具体讨论了地球温度的升高、月球与人类生存、天体运行与人类健康,并提出了一些预测性的意见。

  • 标签: 环境 医学气象 预测 万有升降周期
  • 简介:利用1971-2008年鄂尔多斯市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多雨区和少雨区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多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多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5a和8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5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2~15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代际变化尺度上,近38a鄂尔多斯市多雨区和少雨区夏季平均降水总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 标签: MORLET小波分析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 简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各类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建设、运行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新能源发电技术"低碳"属性的担忧。遵循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对国内外大量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火电和主要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目标,对新能源发电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即使考虑生命周期内的排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仍远远低于火电,新能源发电技术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

  • 标签: 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减排 新能源发电
  • 简介:本章中介绍了NSF目前所采用的针对大气科学研究的各种资助模式,并对其优点与不足进行了评估,这些资助模式包括供给个人和研究团队的基金、小型研究中心、大型国家中心、对高校和其他机构资助观测设施的合作协议、NSF内部项目、部门问项目以及外场项目。

  • 标签: 科学研究 合作协议 观测设施 NSF 资助 大气
  • 简介:利用HALOE的观测资料,对热带地区平流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年际变化及其准两年周期振荡(QBO)进行研究,并同赤道上空平均的纬向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进行对比,并利用NCAR的二维模式就风场的QBO对平流层臭氧分布和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高值区的位置在南北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臭氧浓度高值中心的南北移动和上下移动又引起局地臭氧总量的周期性变化和准两年周期振荡南北半球不对称.而臭氧浓度中心位置的准两年周期变化与赤道上空平均纬向风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密切相关.资料分析还表明,赤道上空平流层中臭氧浓度QBO的位相随高度变化多次.模拟试验表明,纬向风QBO引起垂直经圈环流的变化,在平流层有三对余差环流圈.它们对O3在不同纬度和高度的输送是引起O3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重要动力原因.其中,余差环流在平流层中层(25-35km)的环流圈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热带平流层 准两年周期振荡 臭氧 HALOE资料 NCAR模式 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旗气象局196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50a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2d,雷暴日数变化气候趋势系数为-0.06.乌审旗3月开始出现雷暴,7月达到最高值,11月至翌年2月之间无雷暴发生,雷暴平均初日为4月29日,平均终日为9月25日.在80%的保证率下雷暴初日为4月9日,终日为10月8日.乌审旗雷暴多出现在下午,夜间次之,上午最少.雷暴出现的最多方位是西北和正西方向.

  • 标签: 毛乌素 乌审旗 雷暴 活动特征
  • 简介:据美国研究人员11月13日发表的一项报告,随着地球变得更热,闪电活动也更加频繁。全球气温每上升1oC,仅仅美国的闪电事件就将增加约12%。众所周知,夏天的雷电活动比冬天更频繁,但气温对闪电的影响却一直难以量化。

  • 标签: 闪电活动 全球变暖 全球气温 研究人员 雷电活动 美国
  • 简介:1998年省气象局以气政发(1998)2号文通报全省。创建文明气象系统情况”,其中提到“最差的是泉州,文明单位1个,完成目标20%”,实际当时完成总台站数八分之一.通报对泉州局震动大,班子感到压力大.从那时起,泉州局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全市8个局(站),有7个被评为县级创建文明单位,一个已经完成县级文明单位申报.验收工作待批。九仙山站一年跳二级,当年度破格推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8个对外服务台(站)被增补为泉州市。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示范点,其中南安市局被省气象局列入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

  • 标签: 压力 文明单位 泉州市 气象系统 验收工作 文明行业
  • 简介:利用雷电监测定位网2007—2010年4a时间的雷电资料,对金华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雷电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受季节性变化以及昼夜变化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到纬度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金华地区 雷电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 简介:2011年是陕西省雷电天气频发的一年,通过对全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全省共发生闪电152818次,集中发生在7—8月;陕北南部、渭北和陕南西南部为陕西省雷电高发区;全省100个县中镇巴县发生雷电最多,武功、杨凌、兴平最少;雷电流强度在20~50kA的闪电占总闪数的69%;陕西雷电以负闪为主,但正闪雷电流强度明显高于负闪,正负闪雷电流强度分布呈单峰型;8月14-17日大范围强雷电天气过程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共同影响造成的;蒙古冷涡是7月13—24日局地强雷电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 标签: 雷电 分布特征 天气过程 陕西 2011年
  • 简介:利用卫星携带的闪电探测系统所获取的11年(1995年5月至2006年4月)闪电资料,对全球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闪电频数约为46.2fls–1(fl为flash简写,表征闪电发生的次数),在30°S~30°N闪电数占全球闪电总数的78.1%,陆地和海洋的闪电密度之比为9.64:1。近海海域面积占海洋面积的近3成,但闪电数占海洋闪电总数的近7成,远海海域闪电的密度很小。陆地和近海海域闪电活动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单峰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中高纬度大陆东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西部,赤道附近区域相反,大陆西部近海海域闪电频数大于东部。闪电活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两峰三谷的特征,两峰分别出现在海拔100~2400m和3300~4600m,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海拔100m以下、2400~3300m和4600m以上,这是在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下,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闪电活动 海陆分布 季节变化 海拔高度
  • 简介:利用法国动力学气象实验室开发的格点大气环流模式(LMDZ)考察了海陆地形高度对阻塞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式中地形高度的存在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阻塞事件的发生位置,使气候态的阻塞发生区域产生调整。可以看出海陆地形在阻塞形成中起固定阻塞位置的作用,也可以加强阻塞的强度,增加阻塞发生的频率。

  • 标签: 阻塞 地形强迫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对内蒙古地区旱涝变化特征与1月太阳活动周期作对比分析,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对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全区性多雨年,以及概率较小的西少东多年和西多东少年的长期和超长期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指示意义。

  • 标签: 太阳活动 内蒙古 旱涝变化 |
  • 简介:2015年上半年福建省雷闪活动频繁,雷闪日为128天,为近12年同期监测数据的最大值,大部分地市初雷闪日比往年偏早;雷闪总次数达19万多次,为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同期第二大值,仅次于2014年。雷闪高发期在4—6月,其中6月份雷闪次数最多;雷闪高峰时段出现在17:00~18:00,08:00.11:00雷闪活动最弱。雷闪活动主要集中在福州东北部沿海、莆田中部和泉州中北部,但各月集中区又有所差异,呈现自西向东的扩展趋势,其中莆田、福州的雷闪密度最高。雷闪强度分布呈单峰特征,负闪集中在2—14kA之间,正闪集中在4—40kA之间。上半年共发生雷电灾害事件47起,导致5人死亡,5人受伤,造成252件家用设备和公共设备等不同程度损坏。

  • 标签: 雷闪El 雷闪次数 时空分布 雷闪强度 雷电灾害
  • 简介: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夏威夷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他们开发的高解析度全球气候模型,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再现了2015—2016年发生的平流层赤道准两年周期性振荡(QBO)的崩溃。该模型有助改善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性天气预报。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型 周期性振荡 天气预报 平流层 赤道 研究开发机构
  • 简介:利用1972~1997年的历史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 标签: 厄尔尼诺事件 热带气旋活动 东海 长期预报 指示意义 历史资料